Travel 版 (精华区)

作  家: xian (专心致志) on board 'Travel'
题  目: 华夏采风 -- 名城佛山
来  源: 哈尔滨紫丁香站
日  期: Sun Nov  2 00:06:42 1997
出  处: bbs@bbs.orange.sjtu.edu.cn

发信人: irwin (往事如烟), 信区: travel
标  题: 华夏采风 -- 名城佛山
发信站: 饮水思源站 (Tue Oct 14 05:22:29 1997) , 转信

南国历史名城佛山

  梁绍棠

  佛山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北连广州,南邻港澳。地理
环境优越,河网纵横,基塘相间,自古就是珠江三角洲富饶的鱼米之乡。全市总面
积3813.64平方公里,总人口316.12万人,其中市区面积77.8平
方公里,人口45.18万人。佛山是著名的侨乡,全市有华侨、外籍华人40多
万人,港澳同胞63万人。

  佛山历史悠久,“肇迹于晋,得名于唐”。早在5000年前新石器时期,先
民们就在这块土地上渔耕和制陶。到唐贞观2年(公元628年),当地人在小土
坡上掘得三尊铜佛,佛山由此得名。唐宋年代,佛山已成为国内繁荣的手工业、商
业城镇,为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名镇”之一。宋以后佛山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的对外
贸易港口,到了明清两代,佛山跃居我国“四大名镇”之首,成为中国南方最大的
商品集散中心。

  佛山经济自古繁荣。唐宋时期,佛山手工业、商业鼎盛一时,明末清初已是衢
市繁盛,百货交集,店铺千家。产品已远销各省及南洋、澳洲、美洲等地。当时的
英文《华事日报》称佛山为“中国的伯明翰”。佛山石湾素有“南国陶都”之称,
制陶历史可追溯到5000年前新石器晚期,唐朝正式出现陶器商品性生产,并成
为我国南方著名的陶瓷生产基地。明清时期,石湾制陶业进入了历史上的鼎盛期,
陶塑瓦脊和石湾公仔远销海外。历史上有“石湾之陶遍二广、旁及海外之国”的记
载和“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同时,佛山还是“岭南成药发祥地”。

  佛山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佛山是粤剧的故乡,周恩来总理喻粤剧为“南国红豆
”,郭沫若用“千顷鱼塘千顷蔗,万家灯火万家弦”的动人诗句赞美粤剧在佛山城
乡的普及。佛山是秋色艺术的故乡,秋收之后,佛山艺人以游行方式展示精心制作
的彩灯、狮头、剪纸、象生花果,庆贺丰收。佛山秋色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
佛山是莳花之乡,郊区乡民以莳花为业,城市居民,家家户户养盆花,植盆景,蔚
成风气。佛山文物古迹繁多,现有各种文物景点241处,距今有900多年历史
的佛山祖庙,建筑结构奇巧独特,装饰华丽,集地方民间工艺之大成,被世人称为
“东方民间艺术之宫”。祖庙在东南亚华人中享有盛誉,成为华侨回乡探亲、旅游
必到之处。

  昔日的历史古镇在改革开放春风的沐浴下,焕发出勃勃生机。经过十多年的改
革和发展,佛山市经济和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经济总量迅速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增
强。据中国城市评价中心公布,佛山被列为全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和投资硬环境
40优之一,进入全国24个率先达到小康水平的城市行列。

  佛山重视名城的保护和建设,在城市总体发展规划中,尽量突出名城历史特征
和传统文化风貌。随着经济发展,市政府先后拨出巨款全面修复海内外闻名遐迩的
祖庙和广东4大名园之一的佛山梁园等一系列古建筑群,并兴建了佛山大学、佛山
图书馆等有现代化特色的文化教育设施。1995年和1996年,佛山作为中国
城市基础设施综合发展最佳实例之一,先后两次参加了联合国召开的人类住区最佳
范例国际会议,并被联合国评为全球98个“人类住区优秀范例城市”之一。

  面对二十一世纪,佛山将积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新城市发展观,把历史文
化名城与现代化城市相对接,力争把佛山建设成为科技振兴、繁荣富庶、文明进步
、整洁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世纪的到来!


--
※ 来源:·饮水思源站 bbs.sjtu.edu.cn·[FROM: tornado.seas.uc]

--
※ 来源:·哈尔滨紫丁香站 bbs1.hit.edu.cn·[FROM: bbs@bbs.orange.sjtu.]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9.25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