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l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rant (浴火重生), 信区: Travel
标  题: 华夏采风 --  宋代八月中秋“观潮弄水” 
发信站: 紫 丁 香 (Fri Sep 25 10:45:08 1998), 转信

宋代八月中秋“观潮弄水”


  每年农历八月,杭州钱塘江潮十分壮观,堪称绝景。对这一江潮奇观,宋代已
有记载。据《武林旧事》和《梦粱录》记载说,南宋中秋佳节前去观潮者倾城而出
,车马纷纷,异常繁盛。尤其是临安市民中有不少游技娴熟之人,在观潮之际,跃
入江中大显身手,表演各色各样的游技,时人称之为“弄潮”。后史家也称“弄水
”或“嬉水”。

  《武林旧事·观潮》载:“吴儿善泅者数百,披发文身,手执十幅大彩旗,争
先鼓勇,逆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此外,江中还有不少弄水的儿童。“城内外市户造旗,与水手迎潮……其间亦有
小儿在潮内弄水”。足见这项活动牵涉面之广。其中“弄水”者为什么“披发文身
”?实际上这是一种宗教崇拜心理,我国古代早有以龙文身的记载。如《后汉书·
西南夷传》说:“哀牢夷者,皆刻画其身象龙纹”。古人刻龙于身的目的见应劭的
《汉书注》说得明白:“常在水中,故断其发而文其身,以象龙子,故不见伤害也
”。原来文龙形于身,就是借龙神之威,吓走水怪,保护“弄水”者的安全。

  十分遗憾的是,宋代社会对钱塘江弄潮人却有偏见。如《梦粱录》说:“其杭
人有一等无赖不惜生命之徒……百十为群,执旗泅水上……”当时作者笔下,把江
中弄潮者比作“一等无赖不惜生命之徒”。这种笔调正说明当时封建社会对群众体
育活动的不正确观念。所以事实上,南宋这项体育活动,并未得到官府的重视,江
中弄潮者大多是自发的。缺乏专门的组织,加上当时一些达官显贵们为了取一时之
乐,而大设犒赏“弄潮人各有钱酒犒设”,这样诱致了一些不熟习水性的孩童葬身
于怒潮之中。当时杭州郡守蔡端明写了一篇《戒约弄潮文》说:“斗、牛之外,吴
、越之中,惟江涛之最雄,乘秋风而益怒。……厥有善泅之徒,竞作弄潮之戏,以
父母所生之遗体,投鱼龙不测之深渊,……所有今年观潮,并依常例,其军人百姓
,辄取弄潮,必行科罚”。就是这一纸《戒约弄潮文》使往后的钱塘江观潮这项节
令风俗大为逊色,渐渐冷落。由于宋代整个社会表现出重文轻武的现象,统治者根
本不可能从开展群众体育的角度来认识这项活动。官府之所以提倡节令风俗,一方
面是为了统治阶级的取乐玩赏,同时也是一种统治顺民的手段,仅此而已。

--

 我渴望做一只飞翔的鸟
     渴望在自由的天空中翱翔
          翱翔在自由的天空直到永远,永远......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jxjd.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22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