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l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ofe ()感激生活(), 信区: Travel
标 题: 华夏采风 -- 从十笏园谈到郑板桥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Sep 4 15:54:00 2000), 转信
Origin: bbs.sjtu.edu.cn
领异标新二月花———从十笏园谈到郑板桥
十笏园,建于清代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是过去山东省潍县丁善宝
的一座私人庭园。该园面积不大,以十块笏板形容庭园之小,仅有2000平方米
,却有假山、池塘、长廊、亭、榭以及书房楼阁等共67间房屋,布局严谨,疏密
有致。营造手法为南北方庭园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现在这里存有郑板桥的绘画书
法真迹,碑板刻石,以及著撰的碑文、题字、著作等,或矗立于院中,或悬挂于室
内,或嵌立于长廊、墙壁之上,或珍藏于镜框、柜橱之中。园内还有与郑板桥同时
代的名家题字的楹联等。
后院楼房内,有郑板桥的半身塑像,身旁塑有断竹数茎。正中墙上,悬有“静
俭斋”横匾一方,为板桥于乾隆壬申年题写。塑像背景墙上,悬有郑板桥手书诗作
版刻《怀潍县》诗二首:“相思不尽又相思,潍水春光处处迟。隔岸桃花三十里,
鸳鸯庙接柳郎祠。”“低范(即风筝)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
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这两首诗,是他弃官潍县十年之后,71岁时写的。
郑板桥,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七月二
十五日,生于江苏兴化县城内之汪头。
郑板桥早年贫困,一生坎坷,使他养成了孤高倔强、不随时俗的性格。他把满
腹悲愤和抑郁之情,发泄于诗、书、画中。他为官12年,无留牍、无民怨。遇到
灾荒,就“尽封积粟之家,责其斗粜。”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他61
岁时,因请赈灾民,得罪了上司,愤而弃官归里。当他离开为官七年的潍县时,为
乡民画了一幅竹子,并题上一首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
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有一幅郑板桥论文章写作的联语拓片,陈列在“郑板桥纪念馆”内:“删繁就
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形象地道出了写文章的要诀。而这幅联语,也正是
郑板桥诗书画的真实写照。
郭树荣文(摘自《大众日报》第19910期)
--
※ 修改:.haojs 于 Sep 4 15:51:25 修改本文.[FROM: bbs.hit.edu.cn]
--
※ 转寄:.武汉白云黄鹤站 bbs.whnet.edu.cn.[FROM: bbs.hit.edu.cn]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haojs.bbs@bbs.whnet.]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9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