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l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fxiaozi (功夫小孩), 信区: Travel
标  题: 中华民居——北京的胡同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5月02日14:13:51 星期五), 站内信件

    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
0多条。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后来合
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又拆迁改造
了一些,发展至今,北京市有街巷名称的约4000多个。
    
    胡同是元朝的产物,蒙古人把元大都的街巷叫做胡同——据说这蒙古语的意思是指水
井。莫非那时候每条胡同都挖有一眼水井(作微型水库),供居住的军民饮用?想一想也
可以理解,来自沙漠与草原的游牧民族,是很重视水源的。
    
    当年水井可是深宅大院的居民人抬头不见低头见、摩肩接踵的社交场所,在井边与左
邻右舍谈天说地、嘘寒问暖,恰恰可以弥补四合院的封闭性所带来的不足——既保护了每
个家庭的隐秘空间,又为邻里之间提供了交流的机会。
    
    胡同与四合院的完美组合。体现出元大都统治者在城市建设与管理方面的聪明之处。
胡同横平竖直,四合院错落有致,怎么看都像是军事化管理的结果。有了胡同的分割与疏
通,北京城便成了一座由游牧民族安营扎寨的大军营。难怪汪曾祺要赞叹:“北京城像一
块大豆腐,四方四正。城里有大街,有胡同。大街、胡同都有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北
京人的方位意识极强。”方位感强恐怕也是蒙古人的遗传,他们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游
牧时,一般都要根据日出日落来辨认方向,才不至于迷路。
    
    北京人是讲究走路的。因为老北京城无论大街小巷,多是横平竖直,所以北京人走路
无法取巧,无论选择什么都是拐硬弯儿,比较比较也还是一样长短。即使是这样,北京人
走路依然是有选择的。走大街,干净倒是干净,就是乱,搅和得你不得安生。穿胡同,鞋
子容易吃土,但似乎更安全,你不愿意见的人或事儿,多绕一下也就“躲过去”了。老北
京的地名生活化,不像其他城市的胡同街道,总喜欢用城市名称来命名——比如“南京路
”、“广州路”什么的。北京的“扁担胡同”有11条,“井儿胡同”有10条。既然人们开
门就有七件事,所以北京也就有了柴棒胡同、米市胡同、油坊胡同、盐店胡同、酱坊胡同
、醋章胡同和荼儿胡同;既然人在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金、银、铜、铁、锡这五种金属,于
是就又有了金丝胡同、银丝胡同、铜铁厂胡同、铁门胡同和锡拉胡同。走在这类名字的胡
同国,人觉得塌实。
--
○╮╭○╭○        ○╮○╮╭○                                 
                  ○╮○╮ 民风民俗  ○╮ ○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9.8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59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