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l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fxiaozi (功夫小子), 信区: Travel
标  题: 华夏服饰——潮汕服饰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5月02日20:44:39 星期五), 站内信件

    一、木屐
    
    木屐一般用苦楝树、樟树等木料制成,初以棕绳儿为耳,不分左右足,俗称棕屐,基
本上保持隋唐原型。后来出现蜂腰屐,造型才开始有左右之分。稍后,蜂腰屐板加上油漆
,再画上一些花卉图案,十分美观。除夕夜,人人必须穿上一双新木屐;嫁新娘则必须制
一双红油漆新娘屐随嫁。
    
    据《潮阳周志》载:“屐有五便:南方地卑,屐高远湿,一也;炎缴虐暑,赤脚纳凉,
二也;所费无几,贫子省屐,三也;澡身濡足,顷刻遂燥,四也;夜行有声,不便为奸,
五也。”《南越笔记》云:屐“以潮州所制造拖皮为雅。”清.徐乾学的《潮州杂兴》诗云:
“蛮女科头足踏尘,丈夫偏裹越罗巾。天无晴雨穿高屐,岂是风流学晋人。”可见潮汕人
穿木屐,由来已久。
    
    春秋时代,晋献公的儿子重耳为避后母的陷害,由介子推等大臣陪同流亡国外。流亡
途中受尽屈辱,吃尽苦头。一天,重耳饿晕在地。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一
块肉煮给他吃。重耳十分感激,表示日后即位,必定重谢。19年后,重耳结束了流亡生活
,于公元前636年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国即位,成为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有功之臣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争功,便和母亲
隐居绵山中。晋文公知道后,非常后悔,亲自上山寻找,但介子推避而不出。晋文公便下
令三面烧山,只留下一面出口。大火烧了三天,仍然不见介子推。再次寻找,才发现介子
推背着母亲靠在一棵被烧焦的柳树下死去了。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令木匠将这柳树锯下
一截,做了一双木屐,每天对着木屐尊称一声“足下”。
    
    木屐流行到潮汕,估计在晋朝。当时中原已相当盛行木屐了。《晋书.宣帝纪》:“使
军士二千人着软平底木屐前行。”晋朝,中原一带战乱纷纷,“洛阳倾覆,中州士女避乱
江左者十六七”。在这大批移民中,有不少人辗转到了潮州,同时也带来了中原的服饰习
俗。
    
    二、水布
    
    水布,也叫做浴布、头布、番[礻曼]等等。长约2米,宽约80厘米,织印有红、青、蓝
各种颜色的大小方格,是潮汕农村男子随身携带的宝贝。外出时束于腰间,十分精神豪壮
。劳动时用以擦汗;暑天树下纳凉可席地而坐卧;下河洗澡时则作围腰浴巾;冬天围于头
颈可以御寒;还可遮阳、挡雨、打包袱、作肩垫,用途十分广泛。
    
    从水布的花样形式看,它可能来自东南亚一带的“纱笼”,因而一些地方叫“番[礻曼
]”,称“番”的一般都是来自海外的东西,如“番客”、“番批”、“番薯”等。
    
    三、打鬃
    
    潮汕妇女婚后即松辫盘发髻,称为“打鬃”。鬃型多种多样,较为普遍的鬃型是八字
鬃,最为典型的是梳成大泡头。进入中老年后,比较流行的发型是企鬃、盘鬃、盘鬃俗称
龟鬃。
    
    四、首饰
    
    过去,戴耳环首饰,也是妇女服饰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女孩子在六七岁时就要穿耳朵:
先用手指在耳坠按摩片刻,直到耳坠发热变麻,即用炉里烧红的针穿刺。刺穿的耳孔用红
线在两边上结,再用一段草茎子插在中间,几天之后等耳孔结痂即可戴耳环。耳环有两种:
一种是环式,一种是耳坠式。另外,还要戴金、银、玉手镯、戒指及脚环。有的妇女终生
戴玉手镯、银脚环。除了增添美观,显示身份外,据说还有消灾祛祸的作用。
    
    五、葵笠
    
    葵笠即竹笠,是潮汕劳动群众普遍使用的雨具,均以竹篾、箭竹叶为原料编织而成。
有尖顶、圆顶通帽等型式。精工的用竹青细篾,加藤片扎顶滚边,竹叶之上夹一层油纸,
笠面加涂熟桐油而成。有的竹笠上面还绘上花卉图案或者写上书法,更具工艺价值。
--
 ╭╮╭╮游山╭╮      ╭╮        ☆╮                                         
   ╰╯╰╮╭╯ 玩水 ╭╯╰╮      ╭╯
╰╯      ╰╯    ╰Travel╯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9.8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93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