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l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hugu (baobao), 信区: Travel
标  题: 难忘湘西凤凰城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Mar  9 13:42:34 2002) , 转信

湘西的凤凰城是一座风情别具的古城,传说有一对凤凰从这里拍翅而起,小城便有了这么
一个美丽的名字。 

  走进凤凰城,感觉小城的确有着凤凰一样美丽迷人的风采。山水相依,钟灵毓秀,是
小城生动的容颜。微雨过后的小城,空气格外的清新,远处的山峦上萦绕着一层薄雾,青
翠欲滴的山林在薄雾中时隐时现。田野是绿的,山峦是绿的,沱江的水也是绿的。 

  沱江是绕过小城边廊的一条河,河水清莹澄澈,河底的水草清晰可见。河上渔舟荡漾
,嗳乃声声,几点慵懒的鱼鹰随渔翁的号子扎进水中,荡起圈圈涟漪,恰似你扩展的思绪
。河畔,有阿妹在淘米、洗菜、捣衣、照身影,阵阵杵声与姑娘的欢声笑语相应和。那些
由木柱作架,以纵纵横横的杉木板作壁,支撑起湘西富有民族特色的吊脚楼,壁连着壁,
檐接着檐,悬挂在高高的河壁上。连同木楼后面的青山倒映在沱江清澈的波光里,那和谐
、淡雅的意境,只有从唐诗宋词或水墨画中才寻得见。 

  在凤凰城中,到处能读到历史的沧桑。沱江中有座石墩搭成的小木桥,古时为一步一
墩的"踏岩",是人们从北门进城的必经之路。北门又称"壁辉门",城门上的城楼依然完好
,雄伟壮观。古城楼两端沿江岸筑有城墙,高近两丈,为紫红色砂石垒成,建成于康熙年
间,现在依然保存完好的一段约有500多米。古城所有的小巷都是由青石板铺就,这一块块
从山里背来的青石板,纵横交错成小城的血脉,每一条小巷的青石板都被人们的脚板打磨
得油光发亮,无疑是小城岁月的见证。 

  走进临江老街,满眼是陈年的砖墙和古朴的木板门槛。说是街却没多少店铺,更没有
招惹人眼的广告招牌,临街的多数房屋敞开着门扉和窗子,很坦然地任你观览。几束斜阳
投身的光影里,偶尔有挑着山货挎着背篓的人匆匆掠过,门边窗前,不时就有老妪、孩童
好奇的目光,看风景的我分明成为他们陌生的风景,在小街幽深而神秘的氛围中,唤起人
们对一个久远年代纯朴民风的回忆,恍然依稀,我仿佛回复到沈从文先生笔下的岁月。我
似乎听到一阵熟悉的脚步声,朦胧中看见"边城"里的爷爷、翠翠、大佬……向这边走来,
看见沈从文先生朝他的故居走去。 

  沈从文先生的故居位于城南中营街,是那种典型的南方四合院,看上去很古老。院中
有用石板铺成的小天井,天井四周为瓦木结构的古屋,有正屋、前屋各三间,厢房四间。
屋子不大,却幽雅怡神,沈从文先生在这里度过了他的少年,正是这种古朴雅致的环境陶
冶了他的性情,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在沈从文先生的书房,临窗是一张大书桌,沈从文
先生的《边城》就是在这张桌子上写成的。 

凤凰城有着浓郁的湘西风情,端午舞龙舟的时候,吊脚楼的人们打开临河的每一扇窗户,
看一河的龙舟喧嚷竞渡。锣鼓敲着,人们嚷着,然后都抱了几只鸭子,从窗口呼噜噜甩出
。成千上万的鸭子跌落水中,翻筋头,拍翅膀,于是许多人赤了胳搏腿肚,跃水追鸭。这
满河的鸭子,有政府拨款买的,有百姓自掏腰包捐的,谁捉了归谁。而这时候,却有女人
们包一篮子热乎乎的粽子,请你吃,请你买。吃不了,卖不完,就倒入沱江,祭水中屈子
与祖先的亡灵。 

  在城北恰逢苗族赶场的日子,苗族人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墟场,他们身着盛装,双肩挎
上苗家特色的背篓,装扮喜气的媳妇背着竹制的坐篮或锦织的背袋,里面坐着她的娃娃。
苗家服饰的色调基本上是黑色、白色和蓝青色,黑色的是苗族人的头帕,折叠有臻,高高
耸起。白色的是苗家姑娘配戴的银饰和服装上的刺绣花边,举手投足,银光闪烁,叮当作
响。蓝青色,是苗家人的衣裳,好像只有选择大海般的颜色,才足以穿出苗家人沉着的性
格。在这里随处看得见山里人的憨厚,山里人都以实打实的报价省略了讨价还价的过程。
 凤凰城有着古老的历史渊源,这里有古寺、古塔、古阁、古城墙和古吊脚楼,有奇山、奇
石、奇水、奇泉和奇洞。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小城也是奇人辈出的地方,有鸦片战争中
抗英的民族英雄郑国鸿,有文坛泰斗沈从文,有著名画家黄永玉……那份人杰地灵的荣耀
成了小城源远而神圣的文化风景。 

  古城凤凰,装点你的美丽风景,不仅是这里的青山绿水,不仅是那独特的风情,更是
那方土地上的坚韧、勤劳和纯朴的人们。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37.56]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63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