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l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hugu (baobao), 信区: Travel
标  题: 湘西的背篓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Mar  9 13:57:35 2002) , 转信

“湘西的没有路,只有背篓”。一位湘西的朋友这么对我说时,眼睛里闪着异样的光芒,
那目光是复杂的,激动、崇敬、怜悯兼而有之。  


游湘西,流连奇峰怪石的同时,便也牵挂起那揪心的背篓来。这一带土家族居多,服装古
朴,多棉布而少化纤。妇女则头缠布带,与前往张家界观光的红男绿女大相径庭。无论在
吊脚楼前,还是在逼仄的土路,无论在陡峭的山崖,还是在破败的老街,都可以见到背着
背篓的土家人。 


要形容这些山峰的奇特险峻并非易事。鬼斧神工。如人,如兽、如仙、如怪。只是这“养
在深闺人未识”的万壑千山少有人文气息,不过也正是因为没有那许许多多的墓碑亭榭,
神乎其神的故事传说,才使它有别于其它名山,才使它真真实实,自自然然。 


石头是山的骨,张家界的山几乎全是石头,钢打铁铸,刀劈斧削,硬骨铮铮,锋芒毕露。
山路仿佛梯子,从云端挂出,隐隐约约,断断续续。我们依路而行,早已累得气喘吁吁,
偶尔见到几个采药的山民在山林间攀爬,背上背着一个大大的背篓。看看那山,看看那路
,看看那泥土一般的山民,便不难想象他们生活的艰辛。 




上得山顶,只见上面正准备修建跨山索道,地上堆了好大一堆砂石。待我们从另一条小路
下山时,才算真正见识了湘西人,见识了湘西的背篓。 


路,照例很陡,凌空处几近垂直,使人胆寒。拾级而下,忽见前面有很多挑夫——使用背
篓的湘西挑夫,背篓里装着沉甸甸的砂石,因为不能通车,山民们便用背篓将砂石搬上山
顶,修建索道。 


这是一群清一色的山里汉子,无一例外地着粗布衣衫,且由于劳顿和营养不良,一个个表
情木讷,目光呆滞,脸色蜡黄,他们汗如雨下,每走一步都要付出极大力气。我看到了他
们额头的汗滴,听到了他们粗重的呼吸。当时他们迟缓地与我擦身而过时,我感到了一种
从未有过的心的悸痛。我的心在那一刻毫无遮掩地被利刃划过,再划过。他们有些甚至是
七、八十岁的老人,也在为生存为命运劳作着。我想到了风前的残烛,想到了西山的落日
,想到了城里的迪斯科,想到了城里老人的麻将协会,金鱼协会,我为这种不公而唏嘘,
喟叹。他们走一阵又要停下来歇息一阵。歇息时就地站着,用一根特制的木棍支着前后的
背篓,而行走时,那根木棍又成了他们的手杖。土家人的噪音不是很洪亮吗?土家的山歌
不是很优美吗?但此时此刻他们都唱不出来,只是呆望着似乎永远也望不穿的大山。 


有人问一位背砂石的老人,“您多大了?”“76”。“背多重?”“百把斤”。“背多远
?”“10多里”。“背上去多少钱?”“五块五”……人们沉默了。沉默中我又忆起友人
的那句话,“湘西没有路,只有背篓。” 


哦,湘西的背篓,你背着辛酸与苦楚、也背着欢乐与丰收,你背了多少代多少年,却依然
在步履艰难地行走。你是一座山的重量,是家园的全部,是生命无有穷尽的内涵,是人与
自然的一个解不开的纽结。 


湘西的背篓,湘西人背出来的路。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37.56]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51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