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l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needspeed (天外飞仙), 信区: Travel
标 题: 走近世界第一大峡谷---迷人的巴松湖 (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May 13 14:03:53 2000), 转信
发信人: caiwei (采薇), 信区: Travel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Fri May 12 23:19:50 200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GreenEarth 讨论区 】
【 原文由 caiwei 所发表 】
11日早上8时,按照计划,我们从工布江达县城出发,前往巴松湖。巴松湖又叫错
高
湖、巴松错。这也是我们所遇到的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在藏东南,同一个地方往
往有
不同的叫法,很不规范。没有时间去深入考察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不过有一点可
以肯
定,这给人们的交往,尤其是给外来的旅游观光者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巴松湖风光
旖旎,
已被世界旅游组织列入世界旅游景点。我们去巴松湖的目的不是为了观光,而是考
察来
自印度洋暖湿气团对藏东南的影响。
顺着尼洋河,汽车行驶的一个多小时,只见岔路的左侧,一座漂亮的牌楼呈现
在我
们面前,上面写着“巴松湖风景区”。此处地形平坦,视野开阔,可是队里有规定
,行
车途中,不得随便停下拍摄。就这样,一处美景匆匆在我们视线中消失。
公路平直,往东北方向延伸,一眼望不到头。过了半小时,地貌起了变化,远
远地,
就看见山势猛然陡峻起来。巴河从峡谷当中冲出,扑面而来。让人拍案称绝的是,
大自
然的鬼斧神工,竟然在峡谷的右侧造就了一块很高很高独立的巨石,使它形成了陡
峭的
悬崖。可爱的藏族同胞们,将一根100多米长的钢丝绳高高的架在河两边的悬崖上
,上面
挂满了五颜六色的经幡,在微风的吹拂下飘动。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藏民们是怎
样把
钢丝绳横空悬挂上去的。自然的神奇与人类的智慧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如此
动人
心弦的景观。
有的老队员称,这里名叫老虎口。大家纷纷下车拍照。景险且美,可拍摄点却
实在
不好找。附近的巴河藏而不露,不靠近是看不到河流的。穿过密林,走到悬崖边,
往下
一瞅,五六十米深,不由得心惊胆寒。举起相机试试,树挡住了镜头,欲摄到全景
,还
得下去一些才行。我不干,胆大的杨逸畴什么都不顾,就手扯着树干下到陡崖的一
个坎
处,小心翼翼地走了两步,侧躺着拍了几张。我也把我的相机递给他,请他也帮助
揿一
下快门。在他颤颤站起想爬上来时,悬崖上的我则被他的举动吓的大气也不敢出,
生怕
他脚下一滑,不小心掉下去。
为了找到拍摄老虎口好的角度,我拿着相机,穿过高山栎,沿路往上爬,只见
几根
并排圆木一端深深插入悬崖,把不知何故断了的路接了起来。此处视野开阔,我高
兴地
举起相机就拍。拍完后,忘乎所以的往回走,没想到一脚踩到木头的边缘,下边就
是深
深的谷底。吓得我出了一身冷汗,站了好几分钟才缓过神来。还好,有惊无险,我
没有
掉下去。凡事都有两面性,这次虽让我胆战心惊,至今还想起还心有余悸,但当时
也让
我深深意识到:以后拍照,尤其是野外、山地,摄完后,一定要先看清脚下的地形
后再
挪步!血的教训今年年初就发生过,新华社广东分社的一位摄影记者在楼顶上拍摄
,就
因为一脚没有站稳,从楼上摔下,不幸身亡。
不知杨逸畴又扎到什么地方去拍摄了。这里树多林密。近在咫尺也难以发现。
大家
扯着嗓子喊他,他才不紧不慢地拨开树丛钻了出来。大家说,老杨像是一只被关在
城市
里的老虎,一放虎归山,他就活了。不能想象,他一辈子搞野外考察,对大山的依
恋是
相当强烈的。我们上车,继续前往巴构湖。中午时分,到达目的地。巴松湖是尼洋
河最
大的支流——巴河中上游的一处高山湖,在工布江达县西部约90公里处,湖面平均
海拔
高度约3538米,面积为25.9平方公里。但见碧波荡漾,蓝天、白云、雪峰、绿树争
相倒
映在湖中,错落有致,水天浑然一体,让人陶醉。
巴松湖有一湖心岛,为古冰川作用遗留下来的大型“羊背石”,顺其古冰川滑
移方
向,可以观察到明显的冰川擦痕。兴之所至,大家顾不上吃午饭,就拾级而下,小
心翼
翼的走湖畔,招呼对面岛上的摆渡者,请他渡我们过去。
除了木筏子,你还能想象出这儿摆渡的特色吗?想你也猜不出。这不像内地的
摆渡
方式,摆渡者根本就不用木桨划筏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且听我慢慢道来。湖心
岛与
岸边连着一根粗粗的钢缆,木筏上有一根绳子,绳子的一头系着一个结实的木钩,
木钩
就搭在钢缆上。我们站在筏子上,摆渡者就用手抓着钢缆,毫不费劲的把我们拉到
湖心
岛上。其实不用他,我们也能把自己摆渡过去,由于有木钩的牵系,无需担心筏子
会漂
离。这绝对是一个高招,既省事又安全,也不知聪明的藏民当初是怎么构想出来的
。
岛上有座庙宇,属黄教,建立于17世纪,庙前是两个篮球场那样大的开阔地。
一只
饲养的獐子,在开阔地上走动。庙的左面有一棵树,让我称奇的是老化的树的主干
中间
竟然长出了另外一棵树,难怪当地人视之为神树,上面挂满经幡。树前方一座房屋
,里
面有一个很大的转经筒,用牛皮制成,直径一米多,高五六米,上面绘着经文。筒
的四
周设有几根木杆,如同推石磨的木把,供信教的藏民推动转经筒时用。房里很暗,
平添
一份庄严与神秘。
想泛舟湖上,去看看湖对岸的山体,眼睁睁地瞧着游艇静静地泊在岸边,就是
找不
到管理人员,真是让人不解。看到在岛上实现不了继续考察的目的,我们只得离开
了湖
心岛,回到岸边。
湖畔有几块办公桌大小的石头,上面刻着经文。不远处,栋栋小屋别具特色,
有些
近似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大家拾级而上,回到停车的道路上,观湖光,吃饼干,
喝矿
泉水。
我吃完午餐,不忍将宝贵的是时光花在聊天上,征得队领导同意,挎着相机,
独自
沿唯一一条道路往回走。待他们启程回走后,必会看到我的。
路的两边都是山崖,树木青葱翠绿,原始林区的气息浓郁,耳畔不时传来说不
出的
鸟兽的怪叫。刚走两百多米,就觉得毛骨肃然,浑身起了一层鸡皮疙瘩。可我又不
愿退
回去,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向前。
走着走着,听身后了一辆大卡车,响声隆隆,若在平日,这是噪音,感觉特烦
。可
这回我像遇见亲人似的,打心眼里欢迎卡车的到来。因为它使我不再感到孤单。车
子开
过去了,拉着满满一车原木,木头都很粗。不过十多米远,车便停住在一处小坡前
,上
不去,司机下车查看。拿着相机,调好镜头,我就冲着汽车与原木拍照,没有别的
意思,
只是想以此说明巴松湖区丰富的森林资源。谁知司机见了直向我摆手,看来他有所
顾忌,
我只好停拍。记得几年前我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达里雅布依考察时,曾遇到运胡杨
木的
大卡车,司机亦不让拍照,因为车上的胡杨木是他们违禁砍代的。或许这一车原木
也是
未经允许砍下的,否则,司机忌讳什么?
车又发动了,缓缓地,上了山坡。忽听“嘭”的一声,右后轮爆了。我快步走
到跟
前,称司机还未走下驾驶舱,举起相机,“咔嚓”、“咔嚓”,趁乱拍了几张。我
继续
前行,又成了孤家寡人,看到路两侧阴森森的原始林,更为可怖。我有些后悔,出
发时
再叫一个队友同行就好了。
没走多久,便见路旁一块大大的石壁上,上面刻有经文和佛像,全都用红色颜
料描
绘过,这意外的发现让我欣喜万分,正面拍一张,侧面拍一张,再细细的欣赏一阵
,乐
滋滋的我全然忘却了独处的紧张与害怕。
越行景色越美,树木高耸入云,透过林间空隙,在阳光的照耀下,被分割的湖
水似
一片片碎银,若隐若现。再看远方,那是什么?一片过火林,灌木丛全被烧光了,
破败
中,被火燎过的黑黑的挺拔的主干直刺云霄,颇有睥睨灾难的壮烈雄风。继续向前
走几
步,见松萝密匝匝地垂挂在松树上,掩住了翠绿,呈现出一片柔柔的淡黄,美得让
人心
碎。
看看表,已独自走了半个多小时,其他队员乘坐的前4辆车早就过去了,我坐
的第五
辆车怎么还不来呢?我不由得填犯嘀咕:这车是不是开过去了?纵有美景万千,我
也不
愿被抛在的荒郊野外。我无心再领略秀丽的自然风光,索性站在路中间,伸长脖子
,看
着车来的方向。在我的千呼万唤下,我乘坐的车终于开来,我在心里高喊了一声:
“谢
天谢地。”
--
I go to the hills when my heart feels lonely,
I know i can hear what i heard before.
And i will be pleasure with the songs of music,
And i will sing once more...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ak.bbs@smth.org]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59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