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l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xian (小楼一夜听春雨), 信区: Travel
标  题: 西藏行----(六)
发信站: 紫 丁 香 (Sun Aug 17 15:29:35 1997)

发信人: huua (BYSTANDER), 信区: Travel
标  题: 西藏行----(六)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Sat Aug 16 21:03:33 1997)

                   7月25日                  星期五
    今晨,本打算到雅砻岛林卡去的,但出招待所走不几步,就见那边桥头一
大群人。原来雅砻文化节的开幕式,就在这里了。心中暗自庆幸没有走错了路。
    开幕式上警力强大,戒备森严,然而想不到,相机就是通行证。只要是有
相机的人,如我,都尽可以到场地中间,象记者一样大摇大摆,招摇过市,在
表演的队伍中随意照相。
    当然,表演之前还是领导讲话,要命的是还都要用藏语译一遍。听得很烦,
但我还是记住了一句。领导说,雅砻文化节上的民俗文化展示,是对达赖集团
的西藏“文化消亡、宗教消亡、民族消亡”谬论的有力反驳。
    我略有不同意见。
    诚然,后来的各地不同风格的民族歌舞表演是很精彩,让我这来猎奇的人
过足了瘾,费足了胶卷。但,这次西藏之行,目前所到之处,都已打上了太多
的现代和商业的印记,给我的印象,论民风只淳,似乎还不及川北和甘南的藏
区。
    马丽华的书中也写着,多少种民间艺术已经失传。
    虽然有群众文化馆在收集整理,有这样的集中展示,但它毕竟已经不是从
前的纯粹的民间艺术了。舞蹈很好,也很民族,但也排成了方队。那火边的纵
情歌舞,会不会真的有消失的一天呢?
    这也许是发展的必然代价吧,和达赖不达赖的也许没什么关系。这个社会
一向前,有些东西也许就必然要放进博物馆了。难道为了所谓民族文化的需要,
(为了我们这些猎奇着的愿望),就永远的禁止他们发展进步了吗?这问题太
大了,不是我所能了解的。
    上次在罗布林卡所看到的----不,听到的----歌舞,现在已知道了是在劳
动,在修理泥屋顶,那歌声是劳动的号子,那伴奏的敲击声是用专门的平整工
具打击泥浆发出的。
    有幸,也算见识过真的自然状态下的民族歌舞了。

    下午包了辆手扶拖拉机去昌珠寺和雍布拉康,才50元。
    昌珠寺是这里最古老的寺之一了,雅砻文明的重要遗产。但现在很破败。
我们又找了旁门左道,没有买票。进门,在一圈游廊和大殿只间还有一个小小
的内院,给我一种建筑空间上的新鲜感。而游人的稀少又给人一份闲适。但镇
寺只宝,那幅珍贵的珍珠唐卡是不示人的了。
    几天来发现在藏庙中,普遍的特点是作为交通联系的部分,在室内外游走
很灵活。廊、梯、台阶或屋顶平台,作为交通用组合不拘一格,常有意外的空
间趣味。
    也因此使我们得以免票。
    雍布拉康有着同样的特点。
    山布高,但爬起来还是很累。高原嘛。雍布拉康小小的却很庄严地站在那
小山顶上。“母鹿后腿上的宫堡”,名字很怪:山是母鹿吗?这是藏史上的第
一座宫殿,曾做文成公主的夏宫,现为格鲁派寺庙。但寺中喇嘛不懂汉语,问
不到什么东西。看他们一个个手捧小学语文课本,正在学。
    山下一大片麦(青稞?)田,长得甚好,不知是不是就是传说藏域的第一
片耕地所在。
    上山途中有临村小孩跑来兜售水晶石。我们没买,想自己找找看,但果然
没那么容易。那些晶体看起来很真实。

--
※ 来源:.紫 丁 香 pclinux.[FROM: 202.118.226.75]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51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