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l 版 (精华区)
橡胶林在诉说——西双版纳纪行之二
王 敏
景洪到热带雨林,山路曲曲弯弯。人说六十公里三百个弯,看来并不夸张。一
个个连续急转弯的标志不断地从眼前闪过,对面来的车总是不知怎么就骤然到你的
面前,然而司机徐师傅似乎是凭“感觉”开车,六米宽的公路,一面靠山,一面是
几米、几十米甚至更高的崖,不仅开得飞快,就在不断与对面急驰而来的车相错的
情况下,还不时地超车,令你冒出一头一头的冷汗。也许是他高超的技术与自信,
稳定了我脆弱的神经,使我将对行车安全的注意转移到车窗外美丽的风景中。
与粗犷雄伟的北方相比,南国越发显得娇丽多姿。在北京许多被人珍视的植物
盆景,到这里却是天然生长的大树:棕树、万年青、多须根的榕树……还有那歌中
常唱的凤尾竹,婀娜秀丽,像一团团绿烟,在风中摇曳;被人们当作燃料烧的黑心
树,越吹越茂盛,翠绿的枝条从被砍断的躯干处长出,倔强地向上伸展。别看它的
名字不好听(因木头心是黑色而得名)却有奉献精神,几乎家家竹楼的前前后后,
都整齐地堆着高高的木柴垛,取暖做饭,用也用不完。田园里一座座竹子搭成的小
窝棚,师傅说是看瓜人住的。北方的西瓜还没下种,这里已经成熟了,西瓜非常甜
,一元钱左右一个,很便宜。傣家妇女漂亮而勤快,尽管她们在田间劳作,很不讲
究地将统裙挽在腿上,但那服装色彩的靓丽和那线条柔美的躯体,在这绿得醉人的
山,清得照人的水,连空气都渗透着草木香气的环境中,却是那样的谐调。车子不
知又转了几道弯,对面坡上一片树林映进我的视野:比白杨树细些、矮些,有些像
东北的小白桦,但树冠比它散,躯干也没那么高。师傅见我对这树如此注意,便告
诉我,这是橡胶树,是知青们种的。我精神为之一振,再放眼一看,不仅眼前的坡
上,连远处的山上,而且随着车的飞驰,弯弯转转,这橡胶树林竟是绵绵连连,一
排排,一行行,挺立在山坡、平地,一眼望不到边。徐师傅是个复员军人,话不多
,却有分量。这里是我国第二大橡胶园,海南第一。这是亚热带最北边的一个。原
来是没有的。王震带着他的军垦战士来创的业,以后补充进了大批的支边青年,再
以后就是知青了。这一片主要是知青种的,已经出胶了,然而割胶的却不是他们,
他们走了。说到这里,师傅的话有些涩,我心头也涌上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不由得
想起了电视连续剧《孽债》。多少知青作家写出的作品,多少写知青的文章,始终
解不开的知青情结!
车子带着我的思绪盘山而行,与对面来车相错时空气撞击摩擦的“嚓啊”声不
时地在耳边震荡。好一会儿才来到一块平地,我放眼一看,前面一片茂密的橡胶林
,中间的公路像条带子。师傅减缓了车速,在橡胶林中慢慢行驶。我看到一棵棵的
橡胶树秀气的躯干上白里透绿,枝叶碧绿中带些许嫩黄,就像北方开春,树叶刚刚
吐芽的鸭嘴黄,显得这样的青春。一棵棵的躯干下部同一位置上,有一道斜斜的割
过皮后又长出新皮的痕迹,这是割过胶的印记。这印记给这充满青春气息的树木增
添了几分沧桑和严峻。微风吹来,树林发出飒飒的吟咏。我想,这橡胶林充满生机
,无比生动,因为她是几代青年的青春化成的。不管建国初期,那些军装未脱就转
到了农林战线上的青年,还是自愿支边作为后备大军的青年及“文化大革命”中响
应号召“到广阔天地炼红心”的知青,他们曾是怀着为理想献身的崇高精神来到这
蛮荒之地开垦,是他们青春的血汗甚至美丽的生命化做了这成片成片的橡胶林。尽
管他们之中有人走了,有人老了,甚至有人已离开了人世,然而橡胶林却笔直地矗
立着,乳白色的胶液汩汩不断地流着……地老天荒,只要橡胶林在,这些当年的拓
荒者们在人们心中就不会老,就像这年轻、挺拔的橡胶林!
车子驰出橡胶林,又开始了爬山。对面山坡上又都是橡胶林,而透过这弯弯的
山道,我所能看到的山坡上几乎都是橡胶林!这些青春化成的橡胶林哟,在阵阵山
风中诉说着,诉说着……
1997.4. 于版纳
--
※ 来源:·饮水思源站 bbs.sjtu.edu.cn·[FROM: tornado.seas.uc]
--
※ 来源:·哈尔滨紫丁香站 bbs1.hit.edu.cn·[FROM: bbs@bbs.orange.sjtu.]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87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