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_art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corpio (神秘天蝎), 信区: Ad_art
标  题: 创意故事(9):如何创意儿童广告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12月21日21:29:02 星期五), 站内信件

我国14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共有2亿多人。2亿,对于众多有志于开发儿童产品市场的厂商
来说。这是一块很大的蛋糕。面对这样一个涌动着极大需求潜力的市场,厂商除了开发
出质优价廉、适销对路的产品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做出销售环节方面的工作,而销
售工作成败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广告的制约。
    儿童作为一个消费群体的存在方式是很特殊的,即其没有经济收入,所有消费都依
赖父母,是名副其实的“消费者”。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儿童广告应如何创
意,广告要对谁说,要说什么,怎样来说?这些基本问题看似简单,却涉及到不少有关
广告、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企业稍有不慎,将对销售工作产生料想
不到的不利影响。
    儿童广告与其他广告有共同之处。一则好的广告必须有针对性,必须准确界定目标
消费者,这就是广告界通称的“key man”,即“对最后决策者所影响的人”。在儿童广
告中,可能出现两种类型的“key man”。一种是产品的直接消费者,即儿童本人。另外
一种并不是产品的消费者,但在购买决策过程中有决定权,即父母。儿童广告中的“ke
y man”出现的不同类型的分化,是由儿童作为“消费者”这样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的特
点所造成的。以奶粉广告为例,一般的奶粉广告均以妈妈为“key man”,抓住妈妈对孩
子无比关爱和美好期望的心理状态,与之进行有效的沟通。如果在此错把宝宝视为你的
“key man”而与之沟通,对于你的一厢情愿,宝宝是不乏“投之以李,报之以桃”的。
同样,如果你要推销的是芭比娃娃玩具,那么,你的广告就应该针对一群渴望拥有的小
鬼进行诉求。
    儿童市场并非单一的,因此在策划儿童广告时,应根据不同的儿童心理采用不同的
广告方案进行针对性诉求,避免“全能广告”。那么,儿童广告究竟要面向谁诉求才合
适呢?
    美国著名广告人肯罗曼和珍曼丝在《贩卖创意——如何做广告》一书中,明确指出
儿童市场可分为三群:(1)1岁至5岁的学前儿童,几乎完全依赖父母的决策。广告人在
策划婴幼儿用品广告时,应把父母作为主要的讨求对象,告诉他们你的产品能使宝宝更
快更健康地成长,使他们相信购买你的产品是一种正确的选择。(2)6岁至9岁。一群趋
附流行的小鬼,也是最重量级的电视观众。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消费地位的不断提升,他
们影响父母购物行为的能力越来越强,我们决不能低估这群小鬼。对此,广告人要想取
宠于这群小鬼,就得潜心钻研他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了解他们到底是喜欢“萝卜
”,还是喜欢“青菜”,把广告诉求的基本构架建筑在他们的需求之上,以赢其好感,
获其认同和接受。(3)10岁至13岁,喜爱模仿青少年的一群。较6-9岁的小鬼来说,这
个阶段的儿童的消费能力已获得“升级”,在许多情况下,他们不仅参与作出购买决策
,而且还会逐渐成为家庭购买的主要决策者。处于本阶段的儿童刻意模仿成年人的外表
和行为。如有了心中崇拜的明星便会大购与其相关的流行用品,由于这一思想在作崇,
使得他们更渴望与青少年同享流行,但当他们发现较之年幼的小鬼也仿效其行为时,他
们便会觉得索然无味,很快离开这个“游戏”。我们在策划本阶段儿童广告时,应在了
解他们心理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爱好来设计相关产品的式样、颜色和包装,用投其所
好的方式与之沟通。
    由此可见,父母在家庭购买决策过程中所扮演的决策人角色并不是绝对的,儿童市
场也并非是单一的,正是如此,企业和广告人要想开拓和维持儿童市场,不在这方面上
下点深功夫是不行的。
    可是反观国内的儿童广告,仿佛不管是3岁还是13岁的儿童,他们所要接受的广告都
是同一个模子里铸出来的。这些被“克隆”的儿童广告紧紧抓住儿童好奇、模仿、趋同
等心理,大走“儿童群体形象”的创意路线,千篇一律的“幸福儿童”的面孔填满了整
个电视画面。究其根源,不外乎这两点,一是这些广告人在策划儿童广告时,往往错误
地认为儿童广告的诉求对象仅限于父母,而缺乏对儿童心理所应有的了解和研究。或是
仅凭自己对儿时的回忆和经验操作一番。这样的广告出笼后,不是“鸡同鸭讲”,就是
“四季饮品、老少皆宜”,达不到广告的最大效果,从而影响到销售工作的进程。
    相对于国内千篇一律的“幸福儿童”的广告面孔,国外一些成功的儿童广告以其独
特的销售主张,出奇制胜,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以麦宝玉米片为例
,广告中,出现的不是小孩子的哭诉和耍小聪明,而是一群大个子的职业运动超级巨星
为麦宝促销,卖给小个子5至12岁的儿童。在这则幽默风趣的广告中,这些超级巨星一起
出现在广告中,喊着要麦宝玉米片,还掉下最生动的眼泪,而“我要我的麦宝”的副标
题:“英雄也会哭着要的玉米片”,更是将文字与视觉的冲击力发挥到最大。由此可见
,儿童广告一反以儿童作为广告主角的方式,而以其他方式进行诉求,同样取得强有力
的广告效果,同时,它的耳目一新也会给消费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促其认牌购买。因
此,我们在策划儿童广告时,思想要拓宽,勇于突破某些“创意模式”的束缚而直切要
点,做到审时度势,灵活运用,避免单一化。
    肯罗曼和珍曼丝还提出了与儿童达成有效沟通的一些原则,相信这些宝贵的经验,
会令到那些苦思冥想的广告人有所顿悟。
    (1)使产品有意思,使广告有趣味。无聊乏味的游戏儿童是不会积极参与的,同样
,无聊乏味的广告也会令儿童索然无味。
    (2)儿童喜欢现实真象。为什么宝宝情愿玩弄自己的肚脐眼也不肯光顾价值768美
元的玩具?想想看你的广告是否缺少了一种真实的感觉。
    (3)为产品创造人物个性。靠电视广告《薯条篇》中那只个性十足的小猫,麦当劳
不知卖出了多少薯条。
    (4)音乐是关键。音乐是人类共通的语言,小霸王学习机的“拍手歌”早已证明了
这一点。
    (5)慎重选角。儿童会模仿年龄稍大点的儿童,女孩会模仿男孩,反之则不然。在
这一点上,广告人千万不要张冠李戴。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通常做法也是行之有效的。例如:
    (1)赠送小玩具或其他礼品。通常,买一赠一的广告都会引得大人们蜂拥而至,面
对精美的小礼品,会有几个小孩不怦然心动?
    (2)让卡通人物成为你产品形象的代言人。美国迪尼斯公园的一条卡通狗“史诺比
”被《中国青年报·时尚版》评为’98年十大时尚人物,证明麦当劳运用这一广告策略
是明智的、成功的。
    (3)广告与其他儿童节目融合。把已在市场上出售或正在准确推向市场的玩具作为
角色出现在儿童节目中,是吸引儿童注意,进而引其好感的最佳途径。
    一则优秀的儿童广告,应做到“兼具销售效果与社会责任”。广告的创意和策略在
追求销售效果时,还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如果将社会责任的天平置于一边不顾,
一味地追求销售效果,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儿童。
    一个儿童有6个口袋(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如何才能爽快地赚到这6个口袋
的钱?搜寻并锁定你的诉求对象、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做沟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儿
童广告的策略性、完整性与成人广告同等重要、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做到以上这几
点,你将是笑到最后的一个。

--
解方程时,初始值很小的误差将会导致结果非常大的离散。
数学如此,人生亦如此!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0.46.68.5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38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