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ssicalMusic 版 (精华区)

作  家: xian (小楼一夜听春雨) on board 'Music'
题  目: 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
来  源: 哈尔滨紫丁香站
日  期: Sat Sep 20 18:47:16 1997
出  处: byh.bbs@melon.gznet.edu.cn

发信人: bns (kitty), 信区: Music
标  题: 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
发信站: 华南木棉站 (Fri Sep 19 20:18:17 1997)

【名曲欣赏】

                       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

                                               ·李近朱·

    一八二四年五月七日晚上,在音乐名城维也纳,一个历史性的伟大时刻,铭刻
在音乐艺术的辉煌史册上。在这座讲究礼仪的艺术之城,就是皇族驾临,人们也不
过行三次鼓掌礼,而在这个晚上,如果不是警察的出面干涉,也许这个掌声会有十
次、二十次…  这是一个何等恢宏壮伟的场面!这是一个多么令人难忘的时刻!在
这里,一部不朽的音乐杰作第一次出现在欧洲乐坛上。 

    罗曼·罗兰用激动的笔触写道:“黄昏将临,雷雨也随着酝酿。然后是沉重的
云,饱蓄着闪电,给黑夜染成乌黑,挟带着大风雨,那是《第九交响曲》的开始 —
— 突然,当风狂雨骤之际,黑暗裂了缝,夜在天空给赶走,由于意志之力,白日的
清明又还给了我们”。

    是的,当人们从这震撼寰宇的音响中苏醒过来,当人们从这欢乐之声的轰鸣中
站立起来,片刻沉默之后的暴发,竟壮观得使皇族驾临的威重礼仪暗然失色。人们
狂热地欢呼鼓掌,涕泪交流地涌上舞台,向这位为人类铸造出如此惊人的艺术杰作
的大师奔去…  但是,有谁想像得到,这位伟大作品的作者 —— 这位在音乐世界
中创造了一座又一座英雄群峰的作曲家贝多芬,此刻却背向狂热的观众毫无所闻。
当女低音歌唱家翁格尔拉着他的手转过身时,他不是听到,而是“看到”了听众强
烈爆发的热情。双耳失聪的作曲家激动得当场晕倒了…
    从这个惊心动魄的首演之夜开始,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向着无限的空间与
时间扩展着、延续着,以至于许多音乐艺术家竟然也急不择词地对这部巨作加以热
情的赞美。

    舒曼说:“我从来没有象对这首交响曲那样入了迷。”

    斯塔索夫说:“贝多芬的最伟大的创造是什么呢?不是《第九交响曲》吗?这
是一幅世界历史的图画。”

    柏辽兹说:“贝多芬完成了这部作品,就可以死而无憾。”

    瓦格纳说:“ 《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登峰造极的作品 … 我已经形成了这样
一种信念:贝多芬之后在交响乐领域里不可能有任何什么新的和重要的作为了。”


    构思《第九交响曲》这部宏伟巨作的岁月,正是贝多芬的垂暮之年。那时,英
雄的作曲家正在悲苦的深渊中奋击。1814年9月,维也纳会议开始了欧洲封建
反动复辟的时代,贝多芬痛苦地叹息:“共和国的精神在满是尘埃的角落里腐朽了
。”在窒息的低沉气息下,贝多芬也发出向暴君的挑战,他说:“象这样的家伙,
应该首先吊死在第一棵最好的树上。”这时,维也纳的艺术风尚也有了改变;上流
社会认为“莫扎特和贝多芬是老学究,只有荒谬的老一辈才赞成他们。”在这种气
氛下,贝多芬的朋友和保护人,有的离去,有的丧亡,加上完全的耳聋,清贫的作
曲家“差不多到了行乞的地步”;他在笔记本上愤激地写道:“没有朋友,孤零零
地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 

    但是,扼住命运咽喉的贝多芬是不屈的英雄。他声言,自己要以“有力的心灵
去鞭策那些胆怯的人”。作曲家在维也纳的郊外密林峡谷中漫步,他挟着笔记本,
大声歌唱着心中涌出的音乐主题;有时忘记吃饭,有时连续三天在森林原野中徘徊
,他那满头乱发,犹如雄狮的蓬毛在风雨中飘摇…  此刻,他倍感德国伟大诗人席
勒的《欢乐颂》同自己心中的音乐是那样的接近。

    席勒的词作表现了十九世纪上半叶资产阶级启蒙的乌托帮式的理想,也就是让
全人类实现自由与解放,达到胜利与欢乐。这对终生对法国大革命有着“史诗般狂
热”的贝多芬来说,正好合上他所信奉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共和国理想的节
拍。经过近十个年头的酝酿与思索,1823年,贝多芬终于谱出了他一生杰作之
中的顶峰巨作——《第九交响曲》,表现出亿万人民拨开黑暗,走向光明;步出痛
苦,走向欢乐的悲壮历程。正如他在札记中写的那样:“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
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席勒在1785年写的《欢乐颂》作为当时德
国人民争取自由的呼声,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民歌。这个响彻在作曲家心灵世界中的
洪钟之声,使贝多芬产生了一个艺术上的大胆设想,他要在交响曲这种器乐形式中
引入人声,用最富有感情色彩的人声赞颂自由、讴歌欢乐。

    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在古典交响曲中,是一部篇幅十分庞大、结构十分复
杂的大型作品。全曲共有四个乐章,作曲家在第一乐章中表达人们在艰苦磨难中的
奋斗精神,经过振奋向上的第二乐章和充满抒情沉思的第三乐章,通向最终结论性
的第四乐章,在这里,贝多芬用《欢乐颂》作为歌词谱出了亿万人民结成兄弟的时
代强音。这部交响曲的第四乐章是一个概括了整部交响曲思想内容的著名乐章,它
不但综合了前几个乐章的音乐主题,而且深刻地表达出“用痛苦换来欢乐”的悲壮
历程。如果说,在前几个乐章中,贝多芬只是用音乐表达尖锐的斗争和严峻的思考
,那么,在这个终曲乐章中,作曲家开始向着他终生向往的理想世界进军了:穿过
黑暗到达光明,战胜痛苦取得欢乐,这个伟大的时刻就要到来了!

    惊心动魄的强大序奏揭开了第四乐章沸腾炽热的第一页,这是黑暗与痛苦的最
后挣扎,还是人们为争取光明与欢乐的决胜一击?我们从管乐器疾驰而来的暴风骤
雨般的乐句中,感受到这两种力量的聚合与较量。接着,大提琴与低音提琴象英雄
巨人一般吟咏出一句有力的宣叙性音调。贝多芬原想从这里开始歌唱,但他还是决
定用器乐来作出对残酷现实否定的结论!

    接着,贝多芬把前面三个乐章的主题一一引到这个终曲乐章,唤起人们对艰苦
奋斗历程的回忆。在第一乐章主题片段以快板再现时,随即被用威严的大提琴声部
奏出的那个变化了的宣叙调主题所打断,贝多芬曾为这段旋律写下这样的歌词:“
不,不,不要这个,要别的更愉快的!”于是,第二乐章主题便以轻捷的身姿跑过
来。但对于这个活跃的主题,英雄巨人轻轻一瞥,说道:“不,也不要这个,这只
是开玩笑罢了,要更好些、更美些的东西。”于是,大提琴的宣叙调又驱散了戏虐
的浪花,第三乐章的抒情主题登场了。这个主题刚刚依偎到英雄巨人的身边,就被
推开了:听,大提琴上的宣叙调焦躁地陈述了自己的否定态度:“这太温和了,应
当找到更有力的东西”… 

    经过几个回合的选择,人们看到,前三个乐章中那胜负未决的奋斗,那汇聚力
量的召唤,以及那浸透伤感的抒情,都不是理想的彼岸。在紧张的探索之后,作曲
家终于找到了那个能体现全人类的胜利与欢乐的基本主题。这时,从木管声部隐隐
传来《欢乐颂》的主题音调…  当欢乐主题动人心魄地暴发之后,管弦乐队突然终
止,仿佛天地陷入一片沉寂。这时,男中音用大提琴那支宣叙调旋律唱出了贝多芬
自己写的歌词:“啊,朋友,不要旧调重弹,让我们来唱一些愉快欢乐的歌吧!”
接着,欢乐仿佛从天而降,光辉的《欢乐颂》终于在人声鼎沸的高潮中高歌而至。
贝多芬用生命之笔谱写着自己神圣的共和理想,讴歌着“自由、平等、博爱”的欢
乐,他用合唱、重唱、独唱,以及多种乐器的变奏手法,充分表达了席勒的伟大诗
篇——《欢乐颂》的思想!

    “欢乐女神圣洁美丽,灿烂光芒照大地。我们心中充满热情,来到你的圣殿里
。你的威力,能把人类重新团结在一起,在你温柔的翅膀下,一切人类成为兄弟。


    “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一切生灵都吸吮着欢乐,人不分高低善恶,都循着玫瑰
香踪欢乐地求索。”

    “有如长空里的太阳,在瑰丽的的天际飞奔,兄弟们快乐地在征途上高歌猛进
!”

    “拥抱起来,亿万人民!让全世界接个吻。兄弟们,在那群星之上,必有一位
仁慈的天父,去寻找吧!他一定在那儿住。”

    “欢乐,灿烂光芒照大地”的主调高唱着,和圣咏主题中“亿万人民拥抱起来
”的热情呼声辉煌地交织在一起,将音乐推向震彻寰宇的高潮,贝多芬用毕生心血
凝结的《第九交响曲》在宣告人类团结友爱的胜利欢乐的时代巨响中结束。

    … … 

(乐洋摘自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交响乐通俗讲座”,1987)

--

※ 来源: 华南木棉站 bbs.gznet.edu.cn      

--
※ 来源:·哈尔滨紫丁香站 bbs1.hit.edu.cn·[FROM: byh.bbs@melon.gznet.]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14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