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ssicalMusic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anslot (衰衰网虫─→颓废书生·转型中......), 信区: ClassicMusic
标  题: 流水落花皆是情__萧邦的二首钢琴协奏曲(2) (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5月16日10:39:26 星期三), 转信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usic 讨论区 】
【 原文由 ignorance 所发表 】

青春年少的波里尼

    以上便是我赏析萧邦作品的演奏时,所采用的标准及观点,现在就简略地列
举几个重要版本来讨论。一般而言,录制萧邦钢琴协奏曲的演奏者不是萧邦大赛
的得主,就是专精於萧邦作品的大师。在少年得志,意气昂扬的版本中,最具代
表性、也最具‘少年’风采的,便属波里尼1960年的版本。十八岁的波里尼,技
巧已逼近完美,而在这张唱片中,大概是为了证明他惊人的实力,不但双手每一
个音均清晰可闻,琢磨得珠圆玉润,更在音色的变化及推进的张力上深下苦功。
如果你细心地听他旋律线的行进,当线条结尾落在拍点上时,那内容的劲道藉由
指力所绽放的强烈节奏,早已预示出波里尼日后在现代音乐上的卓然成就。但这
些成就并不足以让此版名垂千古,因为他在弹性速度的表现仅止於稳健的层次,
谈不上灵动神妙。对一些转调间的处理也未到火候。真正能使这版本流芳百世的,
我想该是他率直无伪的情感,那洋溢着青春少男的浪漫情怀。虽然这使他在首
乐章显得有点不解风情的憨楞,但在第二乐章的罗曼史(Romanze)中,却让他跳
出了丝竹矫弄的漩涡,升华到了真情挚爱、自然洒脱的温馨深境,而深刻地烙印
在每个感动不已的心灵中。终乐章的回旋曲(Rondo)是笔者最喜爱的铨释,天真
可爱地令人不禁莞尔一笑。虽然本片是家喻户晓、人手一张灯知名版本,但其记
录却是一项百年罕见的奇迹!(本片指挥Paul Kletzki为钢琴做了最好的伴奏,
更值得一听。)
绮情瑰美的齐玛尔曼
    比起波里尼的童心真朴,齐玛尔曼的版本便显得绮情瑰美,也较少年的波里
尼老成了些。齐玛尔曼以十九岁夺冠,但经四年后才与孔德拉辛录下第一号、与
朱里尼录下第一、二号。而他也有自知之明,把热情洋溢的第一号交给了现场,
将较难铨释的第二号留在录音室内琢磨。同样是第一号,齐玛尔曼在朱里尼面前
似乎拘谨了点,不够大方(协奏也太浓厚),所以笔者以孔德拉辛版来讨论他在第
一号中的成就。首乐章技巧之高超自不必说,不但活力四射,在音色上也有鲜明
的变化,整体的弹性速度用得非常好,线条的处理合理而流畅,十分难得。但是,
虽然他有掌控全局的能力,然而在某些细部段落上的衔接却有语气不够自然的
缺失,而这项轻微的遗憾在第二乐章更益发明显,颇有鲛人珠泪的无奈叹息,但
柔情款款的情思未能完全抒尽。第三乐章活泼开朗许多,只不过还是有些不必要
的抑扬顿挫。在与朱里尼合作的第二乐章,这些缺失事实上依然存在,但奇怪的
是,以第二号钢琴协奏曲的结构和旋律线来看,这反而成了一项优点。怎么说呢?
艺术之所以为‘艺术’,就在于它‘一加一不等于二’的玄妙。齐玛尔曼在第
二号中能如前曲一样掌控全局,而这是一项大多数人难以克服的瓶颈。妙的是第
二号的结构原本就不如第一号,而旋律线也不若第一号突出,齐玛尔曼在‘衔接’
上的问题并不显明,而他苦心钻研的乐段语气,便成为展现人文气质的最佳利
器,这也是可贵的关键所在。以他弱冠之龄,竟能把欣赏者有眩目的技巧中带进
‘音乐’的艺术殿堂,幽静地将一腔深情爱意悄悄倾诉,也把他深厚的文化素养
藉着乐音悠然轻扬,这是波里尼目前仍难做到的。我强力推荐他在第三乐章的表
现,真正‘大师级’的典范。
失之轻狂的欧尔颂
    在波里尼和齐玛尔曼间,萧邦大赛又出了二名金牌。一位就是在1965年,掀
起南美风暴横扫全欧的阿格丽姬,另一位是1970年美国的欧尔颂(Ohlsson)。欧
尔颂的琴音有他自信而独特的味道,既是灵巧的运用指尖刻划键盘上的清莹冰晶,
又适时地以指腹娓娓吟咏乐谱上的高歌低叹,每到情绪飞扬时,臂膀更压下铿
锵的金属鸣响,谅乐团也不敢嚣张。欧尔颂虽有演奏家的神情风范,却少了一份
艺术家深厚的人文素养气质。以第一乐章第一主题为例,他能把第一主题表现得
款款柔情又展现其过人超技,但就是不能把第二主题弹得温馨可爱,直指人心。
欧尔颂自己似乎也了解到本身的缺点,所以总是让这些旋律尽量‘瞒天过海’,
早点混过早点了事;而为了不让人一下子听出要害所在,又往往在这些愉悦温和
的旋律后加上一段力拔山河、狂傲不羁的急行飞速,因此丧失了应有的深度和内
涵。到了第一号的第二乐章时,欧尔颂以音色的不同和跳奏、踏板营造出不同的
变化,把这个乐章打扮的五彩缤纷,但高雅的情思却不再复现。第二号欧尔颂在
抒情方面可圈可点,抛物线般的琶音和晶亮瑰美的音色相映成趣,对乐句的表现
也宏大深远,藉着一腔满腔沸腾的热情向前驰骋,尽性挥洒;如果他能适当适时
的加入更多温柔敦厚的情思,保持典雅的格调,成就应不止于此才是。只可惜欧
尔颂在大赛六年后的表现也止于此,终究未能为美国争一口气,依然退居教坛,
成不了享誉国际的大家。
凌厉热情的阿格丽姬
    欧尔颂表现如此,那阿格丽姬这位不让须眉的卓然女杰呢?其实,综观阿格
丽姬的录音,就可发现两大事实:她在音乐的内涵及深度上均无深刻成熟的见解
及铨释,使她不敢轻尝德奥系统的作品。就算有,也往往是浮面化的情感流动,
这是其一;但是她有非凡的‘音乐性’,能把心中潮水般的情思,以自发性、直
觉感的演奏滔滔倾诉,却又不至决堤泛滥。也就是这一点,使她能以少量但宽广
的曲目称傲一方,也让她的萧邦成为一项传世的精品(未必是经典)。在与阿巴多
合作的第一号钢琴协奏曲,就是这种特色表现的极致:第一乐章第一主题的冶艳
凄美和第二主题的幽淡愁绪交织成一首令人魂萦梦系的哀词轻咏,在阿巴多的推
波助澜下,更使她毫无顾忌的纵情驰骋,也添了几分‘竞奏’的趣味。在11’26”,
第408小节起的一段Tempo risoluto,阿巴多刻意的增加弦乐密度和木管的
份量,和阿格丽姬削纤如泥的凌厉琴音共同激出灿烂的电光火石,也在第三乐章
嘹亮的铜管间扬起李斯特式惊人斗技。这种漫无节制的神经质演奏往往会使人如
痴如狂,大呼过瘾,但却也因此失去了太多原本可以表达的意念和整体的协调。
十年后,阿格丽姬和罗斯特罗波维奇合作的第二号中,干云的豪气不再,取而代
之的是精巧的触键和纤细的情思,热情处一样澎湃,但不再浮躁轻狂,给人一种
成熟的妩媚。可是,深度不足的弱点依然存在,而罗氏对乐团的控制力和音色的
塑造上还生涩得很,无法收绿叶之效。因此,纵使她的旋律线如此优美圆润,罗
氏也竭尽全力配合,但仍称不上是具大师级风骨的演奏,不过第二乐章的铨释和
情感的营造上就较第一号好很多,在幻想与现实间飘来荡去,称得上是成功的设
计。物转星移,白云苍狗,当年豆蔻窈窕的少女如今也已是近六十了,而她也仅
靠着有限的曲目行走乐坛,扩展的幅度也很狭窄,日后若不在一些较‘能听’的
现代音乐或较无深刻内涵的浪漫乐派上多下功夫,恐怕若干年后,只会留下一句
后人的唏嘘叹息罢了!(待续)

转自古典音乐论坛(http://classical.yinyue.com.cn) 作者:雨魂


--
                     天空是蔚蓝的。                                             
                     蔚蓝的天空中,有一只快乐的鸟儿在飞翔.....                  
                     这样的世界是美丽的,                                       
                     这样的生活是值得赞美的!                                   
(孤独一剑)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music.hit.edu.cn]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lanslot.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59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