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ssicalMusic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ylvia (觉今是而昨非), 信区: ClassicMusic
标 题: 明亮的俄罗斯的忧伤——拉赫玛尼诺夫钢协No.3(zz)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Jun 13 11:55:16 2001) , 转信
1909年10月,拉赫玛尼诺夫带着他刚刚完成的《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乐谱踏上了
美利坚大陆。这块被欧洲人称为“美丽的新世界”的美洲大陆,在20年前迎来过这位俄罗
斯作曲家的伟大同胞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它在本世纪注定成为俄罗斯受迫害艺术
家的一块心灵的自由栖息之地:诗人布罗茨基、小说家纳博科夫、音乐家斯特拉文斯基…
…而生他养他的俄罗斯家园成为他们眼泪归去的方向。这是拉赫玛尼诺夫第一次踏上美洲
大陆,8年以后,他再一次选择美国作为艺术的发展之地,而将深爱的母亲和亲人留在了俄
罗斯,他的音乐,钢琴,管弦乐团,波修瓦歌剧院, 练才 夫卡庄园,他的马匹,图画,
汽车,门前的紫丁香留在了俄罗斯。
拉赫玛尼诺夫创作《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之前,他完成了一部19世纪音诗的压卷之作
《死之岛》,这是一部音乐史上阴郁的代表画作,它在19世纪的地位好比勋伯格的《升华
之夜》,死亡力度令人联想到柴科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马勒的《亡儿之歌》。拉赫
玛尼诺夫在《死之岛》的首演之后不久便成为俄罗斯皇家音乐会的副主席,到美国演出是
受他的一位美国朋友亨利·沃尔夫邀请的。拉赫玛尼诺夫还不十分乐意踏上这 死 顿的旅
程。但他想到美国这块新土地上喷着浓烟前进的火车,想到纽约大街上繁华的商业气息,
刚刚从二月革命的血腥场面过来的拉赫玛尼诺夫觉得似乎缺少“物质”方面的享受了,他
甚至打算用此次在美国巡回演出的收入买一辆汽车。我曾经见过一张拉赫玛尼诺夫倚着钢
琴站立的照片,这是高高大大的拉赫玛尼诺夫(2米高的个子)和一架同样高大宽厚的钢琴
,他的脸部稍长,表情严肃,那里没有俄罗斯伟大的浪漫诗人普希金少年般的纯真眼神,
也没有俄罗斯人特有的浓密的须髯,倒很像是一位英国绅士。拉赫玛尼诺夫出身于一个非
常显赫的家族,外祖父是戎马半生的将军,父亲是一名军官。拉赫玛尼诺夫这个姓氏源于
拉赫玛尼(rachmany),俄语意为“亲切”、“慷慨”。 拉赫玛尼诺夫是莫斯科的一位贵族
,但作为音乐家,他的音乐是属于俄罗斯人民的,就像出身于贵族的小说家托尔斯泰,出
身于皇族的女诗人阿 章晖 娃,而不是一生靠女人资助的柴科夫?基。
拉赫玛尼诺夫是在横渡大西洋的轮船上练习《第三钢琴协奏曲》的,到了美国之后,
他的资助人沃尔森家族给他安排了20场音乐会。而这首曲子的第三场演出是由新上任的纽
约爱乐乐团音乐总监古斯塔夫·马勒指挥的,两位音乐大师站在了一起,我们应该记住19
1
0年1月16日——奥地利和俄国两条宽阔的音乐之河一起流淌。虽然他们的相遇没有像18世
纪贝多芬遇见莫扎特那样成为一个神话,对于生活在20世纪的爱乐者来说,算是一件幸事
《第三钢琴协奏曲》的构思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第二钢琴协奏曲》的继续,如两者饱满
的情绪和沸腾般的生命力,而《第三钢琴协奏曲》是一首充满紧张的戏剧性发展的作品,
拉赫玛尼诺夫的风格在《第三钢琴协奏曲》中初显端倪,多种多样的钢琴技法被织入作品
里,清淡的华彩、经过句、双音、浓密的复调织体、轻快机敏的断音和大量宏伟的和弦等
等,这些好比一个现代派小说家采用的写作技巧,隐喻、象征、意识流、超现实,不过一
切手法都是为作品服务。协奏曲第一乐章的第一主题是由一个非常俄罗斯化的古代典礼歌
曲引出,任何一个接触过普希金的诗歌或托尔斯泰的小说的人——哪怕他从来未曾听过拉
赫玛尼诺夫,这样富有温柔、暖性和冥想的歌曲性旋律不会不使他沉谧,想到俄罗斯牧笛
升起在夏日乡村的苍穹,想到无尽的平静大草原。这个歌唱性的主题成为拉赫玛尼诺夫最
迷人的旋律,成为二十世纪最暖性的阳光。俄罗斯人听到它好比捷克人听到斯美塔纳《我
的祖国》里伏尔塔河的“日夜流淌”,中国人听到《二泉映月》里的“明月石上照”。但
是这个如歌的主题很快失去了田园诗的风味,它在第一、第二乐章逐渐发展,许多不安的
因素加进来,歌唱的钢琴变成了沉思的钢琴,美丽的俄罗斯小溪开始汇入波澜壮阔的伏尔
加河。随着铜管乐器严厉的行进,钢琴变成了一把沉重的铁锤,所有的激昂、愤怒、不安
、恐惧、失望、抗挣和悲悼被高举。澳大利亚电影《钢琴师》里的主人公在弹奏《第三钢
琴协奏曲》的演奏会上当场昏厥,你可想像作品将琴手击倒的力量!
拉赫玛尼诺夫1909年对美国的访问是他日后躲避国内战争和政治灾难定居美国的前奏
,这部《第三钢琴协奏曲》是时代选择拉赫玛尼诺夫成为它的最后一个击鼓者,拉赫玛尼
诺夫加入流亡者的行列,他将不仅仅作为音乐家,而将作为20世纪人类良知和道德的发言
人!他如济慈所言:“你远在人类中。”消失于人类、消失于人群。逃离原来的人群是一
件难事,但逃离却是对现有环境的无声抗议。布罗茨基在《小于一》里叙述了在一个冬天
的早晨,他在一节课的中途站起身来走出学校大门的经历,他记得那一刻支配他的情感的
是一种老是长不大,老是被身边的一切所控制而生出的厌恶感。另外,“还有那种由于逃
跑、由于洒满阳光的一眼望不到的大街所勾起的朦胧却幸福的感觉。”一边是俄罗斯的风
景,俄罗斯的春天,俄罗斯的白雪,俄罗斯的森林和湖泊而忧伤,一边是死于炮火死于饥
寒的俄罗斯民众,一个诞生了契诃夫、果戈里、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鲍罗丁、柴
科夫斯基、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等的伟大文学家和音乐家的民族即将崩溃。布罗茨基在198
7
年接受诺贝尔文学奖时无不痛心地说:“在俄国,它(文明)已结束;如果我要说它是以
悲剧结束的,那么首要的依据就是人的牺牲的数量,已降临的社会和历史转变将他们掳掠
而去。真正的悲剧中,死去的不是主角——死去的是合唱队。”
拉赫玛尼诺夫深知自己无法摆脱掉俄罗斯文化的旧传统,它已像血液一样渗入到他身
体的各个部分,哪怕他定居到美国,作为抒情和悲壮的俄罗斯音乐形象将永远升起在他抚
琴的十指底下。拉赫玛尼诺夫在《第三钢琴协奏曲》中对俄罗斯冬天满怀深情的歌唱,是
柴科夫斯基对1812年的歌唱,也是托尔斯泰对战争后的和平大地的歌唱。
--
与可以接纳它的心灵相遇之前,音乐不过是一种毫无意义的噪音.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170.185]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6.36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