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ssicalMusic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lees (针叶林), 信区: ClassicalMusic
标  题: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3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4月07日19:07:03 星期一), 站内信件

德意志
17、18世纪的德意志在相当程度上还只是一个地理概念,其范围大致包括今天的德国、
奥地利等说德语的国家以及匈牙利、捷克(一部分)等当时处在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和德
国诸侯统治下的地区。(下文所指"德国"如无特殊说明,均指这一概念)
有两个历史事件对德国巴洛克音乐影响十分深远。其一为16世纪由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
运动。其二为1618-1648年在德国土地上发生的三十年战争。
    15、16世纪,统精神世界的统治者的罗马天主教教庭内部日益腐朽。每年在全国横
征暴敛,引起教会内部一些开明人士和许多世俗君主的不满。在德国这种情况尤其严重
。当时的德国名义上由以维也纳为首都的神圣罗马帝国统治,而教庭直接控制德国教会
,在德国出售"赎罪券"压榨、骗取人民财富,德国成了"教皇的奶牛",引起德国人民强
烈不满的贵族的嫉恨;同时教会占有大量德国地产和财富,引起一些诸侯的觊觎。这时
历史的要求把一个人物推到了前台,他就是维滕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1483-154
6)。路德因不满教庭的所作所为,1517年在维滕堡大学的大门上张贴了《九十五条论纲
》表示质疑。路德一开始代表了温和的市民阶层,试图对社会现状做出改良。后来随着
教庭对他施压并开除其教籍,他的立场逐渐坚定,掀起了宗教改革的浪潮,得到人民拥
护和觊觎教产的诸侯支持。到16世纪末,德国北部和北欧都已皈依路德宗基督教新教。

    路德认为,宗教信仰应发自教徒的内心,不须由教会充当中介进行说教(此前神父
经常借解释教义欺愚弄信教的群众)。 由此而来的问题是,怎样让百姓自发的产生虔诚
的信仰呢?路德主要依靠两种方式:一方面他亲自将《圣经》译成德文,使得粗通文字
的普通平民也可直接阅圣经,理解教义;另一方面他借重音乐的作用。路德认为,音乐
的作用仅次于神学,他曾声明:"经验证明,音乐仅次于对上帝的爱,理应被颂扬为人类
情感的主人和统治者。……再没有什么东西比音乐能和《圣经》更紧密的结合起来。"路
德创造了众赞歌(chorale,又译为路德圣咏、新教圣咏)这种体裁,并亲自创作了二十
多首,其中最有名的一首《上帝是我们坚固的堡垒》后来被恩格斯誉为"德国16世纪的马
赛曲"。众赞歌的曲调往往来自世俗歌曲,曲调和结构非常简朴,多采用A-A-B形式,在
礼拜时由普通教徒共同演唱,打破了天主教会对宗教音乐的垄断;歌词多采用本国语言
,增强了新教各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同时这种大众参与的宗教音乐形式提出了普及音乐
教育的必要性。到了17世纪,德国新教地区的文法学校(相当于中学)普遍开设了音乐
课程;各地的大小城市村镇都有自己的教堂,多数设有管风琴,有自己的唱诗班。这种
状况使得新教地区的音乐氛围得到了大大的发展,使得平民也可接受比较正规的音乐教
育。400年后当我们面对欧洲音乐史册,感叹德意志这块土地养育了如此之多的音乐家时
,也不应忘记路德这位神学家对音乐的贡献。
    宗教改革使得德国诸侯分裂为天主教和新教两个阵营,两派冲突不断,一百年后最
终导致了另一件深远影响德国历史进程的大事-1618-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新教同盟依
靠法国、瑞典和荷兰,以德皇为首的天主教同盟则倚仗西班牙,各方名义上出于宗教原
因,实际上却各自怀有不同的政治目的,在地处欧洲心脏的德国土地上开始了一次欧洲
大战。三十年期间,法国、丹麦、瑞典、俄国等国相继蹂躏了德国国土,导致了毁灭性
的灾难:人口锐减一半、大片土地荒芜、工商业凋敝;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大大加深,
德国肢解为360个公国、侯国、伯爵领地和自由城邦,最小的方圆仅数英里;生产力倒退
了近二百年,花费了近两个世纪才逐渐恢复元气;战争同时提高了新教诸侯的的地位。

    这种社会状况也影响到了德国的音乐发展。战争带来的贫穷挫伤了德国的民族自尊
心,大小诸侯投靠欧洲列强,民族意识泯灭,审美趣味盲目趋从法国和意大利,法国、
意大利式的宫廷音乐充斥贵族府邸;相反,处在社会下层的德国人民和知识分子不屈不
挠地与命运抗争,从莱布尼兹出生到歌德逝世的200年中为人类文化做出了贡献。
    由于德国工商业受到沉重打击,没有形成发达的市民阶层,缺少观众的歌剧艺术发
展相对迟缓的多。1627年,许茨创作了第一部德语歌剧《达芙尼》,算是德国民族歌剧
的开端。长期以来,歌剧在德国仅局限于贵族宫廷,限制了它的发展。直到1678年,汉
堡才建成了第一家公共德语歌剧院,比意大利晚了40年,上演剧目也十分有限。许茨的
学生凯赛尔和库赛曾为建立德国自己的歌剧艺术而努力,但终因意大利歌剧的冲击和社
会条件不具备而失败。1738年,汉堡歌剧院被迫关闭。德语歌剧真正的春天,直到莫扎
特的时代才到来。
    当文艺复兴使南欧的世俗音乐繁荣起来的时候,宗教改革也使另外半个欧洲的宗教
音乐创作兴旺了起来。在宗教仪式中最常使用的乐器无疑是是管风琴。管风琴是一种古
老的乐器,依靠键盘操纵许多支管子开放闭合,使风箱出来的空气进入其中产生共鸣而
发声,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公元前三世纪的水压式管风琴。14世纪,在德国出现了有
三层键盘和和一排脚踏键盘的管风琴。16世纪引入了簧管,丰富了管风琴的音色表现,
可以表现风雨、雷鸣、愤怒、悲泣等现象和感情,能够很好的适应教堂中描绘各种宗教
场景,如末日审判、耶稣受难等。16世纪的宗教改革使北欧的宗教音乐创作活跃起来,
也推动了管风琴演奏艺术的兴盛,而管风琴适于演奏多声部音乐的特点也使德国的复调
音乐传统得到了发扬,谈到德国的巴洛克音乐就不能不提起管风琴。斯韦林克(1562-1
621,荷兰管风琴家)可算是最早的管风琴大师。以他的学生赖因肯、布克斯特胡德为代
表形成了北德学派,其创作宗教性较强;在德国南部受意大利弗雷斯科巴尔迪影响,形
成了南德学派,其旋律世俗性较强。17世纪后期的管风琴大师帕赫贝尔(1653-1706),
风格融会南北特色,以他为代表形成了中德学派。而伟大的J·S·巴赫更是空前绝后的
管风琴大师。他幼年跟随哥哥(是赫贝尔的学生)学习管风琴研习了中德学派的技法;
后亲自拜访求教于赖因肯和布克斯特胡德以及伯姆等北德大师,深受北德学派影响;在
魏玛任职时,又钻研过弗雷斯科巴尔迪的管风琴曲集,可谓集北、中、南三家之大成者
。他在世时赢得了"管风琴之王"的盛名。


--

  携书弹剑走黄沙
  瀚海天山处处家
  大漠西风飞翠羽
  江南八月看桂花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6.16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6.14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