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ssicalMusic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ignorance (孤独一剑), 信区: Music
标  题: 贝多芬的弦乐四重奏(2)
发信站: 紫 丁 香 (Sun May 30 08:56:01 1999), 转信


  贝多芬的弦乐四重奏与海顿、莫扎特相比,不论从形式到内容都有很大的
发展。例如:
  1.传统的小步舞曲乐章为诙谐曲乐章所代替。显然,莫扎特式的小步舞曲
对于具有强烈感情的贝多芬来说是不再合适了。作品18第一首的诙谐曲就比
传统的小步舞曲快得多,句幅也长,有强烈的力度对比。作品18第四首虽然
标题是小步舞曲,在做了重音处理后,却具有那种典型的贝多芬式的英雄性
格。作品18第五首是比较接近传统的小步舞曲的风格的。但已经和以娱乐性
为主的海顿,莫扎特小步舞曲完全不同了。
  2.慢板乐章内容丰富,形象鲜明。如作品18第一首的慢板有“罗米欧与朱
丽叶”之称。作品59第一首是为纪念他的弟弟的。作品130的卡伐蒂那是一种
高尚的回顾而不是个人的伤感。作品135十分缓慢,表达了安祥而深刻的思索。
  3.四个声部比以前更加平均,四重奏不再只由第一小提琴当主角,演奏手
法上更多引进了乐队的奏法,如震音在作品74第一乐章中的运用。第三乐章
急板使人联想到他的《第七交响曲》的风暴效果。
  4.更多的重音,表情符号,造成了更多的色彩。过去的传统音阶上行伴随
着渐强,下行渐弱是很自然的,而贝多芬却常用渐强后的突轻或意外重音造
成特殊效果。例如在作品59第二首慢板中,只是第一次主题的陈述的47小节
中已有从弱到强的七八次起伏,充分表达了贝多芬强烈感情的需要
  5.在作曲技法上大大扩充,从主题出发,和声转调,篇幅增大,乐章增多,
不分乐章,更多引进赋格曲等,如作品59第三首的赋格曲与奏鸣曲的结合,
作品133大赋格中的赋格曲与变奏曲的结合等。

根据三个时期特点,我们可以看到贝多芬四重奏的发展过程:

  早期作品18号----
  结构形式:接近莫扎特的四重奏,皆为四乐章,中间两乐章一为慢板,一
为小步舞曲或诙谐曲。
  调性安排:第一首四乐章全为F大调。其他几首至少三个乐章是相同调性。

  中期作品59,74,95号----
  结构形式:仍为四乐章形式,但篇幅比较大,和声发展,转调多。
  调性安排:四乐章的调性虽有变化,但多为同名大小调关系,如作品59第
二首,作品74等,至少是第一乐章和第四乐章的调性头尾是一致的。

  晚期作品127,130,131,132,135,133号----
  结构形式:打破四乐章的结构形式。如作品130共六个乐章。或者不分乐章
用插入的形式如作品131。
  调性安排:远关系转调,如作品130第三和第四乐章的调性关系为减五度。
有的在同一乐章中转调也很复杂。调性多变,情绪多变,节奏速度多变,充分
反映了晚年贝多芬的思想情感。

(待续)



--
                                                                                
               Yesterday, all my trouble seemed so far away                     
                     Now, it looks as though they are here to stay              
                          Oh, I believe in yesterday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music.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11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