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ssicalMusic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ignorance (孤独一剑), 信区: Music
标  题: 贝多芬的弦乐四重奏(18)
发信站: 紫 丁 香 (Sun May 30 09:10:48 1999), 转信


                           晚   期

                 第十二首《降E大调弦乐四重奏》

  为完成俄国王子加利钦特的委托,贝多芬于1824年5月开始写作这部作品,并
在第二年2月完成。

  开始的引子带着重音以精力充沛密集厚实的和弦给人强有力的沉重感,接下
来的快板主题线条很长,较为柔和,虽然是一种复调的织体,但低音保持了与
主题三度平行的进行。当中提琴奏主题时,其它声部紧跟着,音量增大了,贝
多芬式的火气也出现了,但不久又消退了。与第一主题性格类似的第二主题比
较歌唱,复调的织体似乎表达了一种复杂的心情,当引子的和弦再次出现时,
发展段开始了,此时命运动机的快板主题在对比中展现了希望,推向了高潮,
在发展段结束前,引子第三次又出现,比前两次都更响,再一次在不知不觉中
回到快板,最后越来越轻,精力似已耗尽,却仍充满柔情。

  第二乐章  非常如歌又不太慢的慢板

  在这慢乐章中贝多芬的精神再一次得到体现,基于崇高庄严的两个主题,宁
静而纯朴,表现了最高贵最深刻的伤感,舒曼曾说:“这段音乐不是仅15分钟
的短时间,它将是永恒的。”
  慢板开始在模糊的背景下出现了忧郁主题的倾诉,人们都以为这将会是一首
与其它慢板同样的悲歌,然而这十八小节却引出了五个变奏:
  第一变奏  情绪与主题相似,好象是主题的进一步呈述。
  第二变奏  具有晚期不同的特性,由两个低音乐器打着小鼓式的固定节奏,
两把小提琴出现了竞争式的交替对话。
  第三变奏  这个变奏带着深深的宗教意识,像是一位虔诚的教徒在祈祷,当
大提琴在高音区奏出时,几乎接近于无伴奏合唱的人声效果。
  第四变奏  由大提琴和小提琴轮流奏出三连音顿弓和持续的旋律,带有与第
一、第二变奏相似的忧郁性格。
  第五变奏  在经过十三小节的间插段后,小提琴以十六分音符奏出,其它声
部以音阶式加入蜿蜒的进行,这段是除第二变奏外又一次较为激动的片断。
  结尾  又一次以三连音引入,在主题终止的基础上又作了扩大,似乎意犹未
尽,恋恋不舍。

  第三乐章  诙谐曲

  生动有活力,从慢板中升华了的精神世界回到了世俗社会,在四下拨弦后,
大提琴开始奏出节奏化的尖锐主题,这首诙谐曲无疑是贝多芬写得最好的诙谐
曲之一,与作品59之一不同的是,前者是由动机的变化对比来发展的,而这首
是以胚胎式的逐渐成熟地推向高潮。在旋转式的中段中,在其它乐器重复音伴
奏下,小提琴华彩式地上下跑动,开始象小溪般地潺潺流出,逐渐发展成咆哮
的大河。

  第四乐章  这是一首快乐的,放松而亲切的终曲。

  主题简朴通俗,在这里贝多芬未标速度术语,这可能是遗漏了,从音乐的内
容来看应为快板。第二主题变得幽默有趣,几个主题在乐器间对置、并列、交
替。发展段中更是将动机扩大,又以对位手法将连接的材料充分展开,结尾时
出现了一个庞大的尾声,调性、节奏全变了,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丰富感情的缩
影。

(待续)



--
                                                                                
               Yesterday, all my trouble seemed so far away                     
                     Now, it looks as though they are here to stay              
                          Oh, I believe in yesterday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music.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43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