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ssicalMusic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ignorance (孤独一剑), 信区: Music
标 题: 贝多芬的弦乐四重奏(22)
发信站: 紫 丁 香 (Sun May 30 09:13:05 1999), 转信
第十五首《A小调弦乐四重奏》作品132
贝多芬是在1824年冬天写作这首A小调四重奏的,当时他正值病重,发烧、
腹痛,十分虚弱,但他还是能在第二年七月将他结束。虽然编号为132,其实
这是他为俄国王子所写的第二首四重奏。原准备写成传统的四个乐章,但后
来决定中间以三个乐章代替原来的两个乐章,其中包括著名的“海立根(贝
多芬居住地)感恩歌”。
第一乐章 开始是一个慢的引子,就象作品131那样,贝多芬喜欢用这类的
动机。这四个音的主题以慢速的二分音符半音上行,然后又作大音程的跳动,
这有些预示性的印象遍布了整个乐章,作品130、131、132几乎都是用这种办
法,也可能因为它们是同时写的。从引子带入的小提琴快速十六分音符经过
句后,又出现了在大提琴高音区的主题,接着是主题的扩展,附点节奏的大
齐奏推动了乐句,不久又是三声部复调的新动机,在紧张激动的三连音伴奏
下,第二提琴奏出了歌唱的第二主题,在这里更多表现的是一种焦虑不安、
遭受痛苦的感情,因此也有人认为这首乐曲有点病态的心理特征。
第二乐章 这乐章是间奏曲的风格,描写了在乡村得到康复,呼吸到大自
然的新鲜空气。主题包含有两个动机,有渴望,也有乡村的简朴生活写照。
第三乐章 这个著名乐章是这首四重奏的高潮点,贝多芬在这乐章前写下
这些话:“一个渐愈病人对神的感恩节圣歌”,并注上“以利地安调式写成”。
崇高的圣歌表达了他对恢复健康的感激,用了一个古代的教会调式,这与祷
告般的内容有关,这种调式就象是在F大调但第四级音的B音是还原而不是降
B,给音乐以一种特殊的精神境界,具有较强的宗教精神。音乐包含了30小节
缓慢的隆重的合唱式的圣歌。重要的第二部分“感到新的力量”,唤起了一
种新的生命力,通过轻响力度的交替和节奏的生动变化,确是一种复得活力
的快乐,当圣歌和第二部分再次重复后,又自由地回到了感恩歌,贝多芬在
这里标上“带着非常亲密的感情演奏”。
第四乐章 粗声粗气的进行曲使音乐气氛完全与前不同,似乎是从天堂回到
了世俗,贝多芬可能感到在深情的慢板乐章后需要有些变化,故在终曲前加上
了这段简短的进行曲,乐曲的第二部分,音乐彻底改变性格而成了宣叙调,节
奏也是完全的自由,第一小提琴奏出了即兴式的旋律。
第五乐章 紧跟着的终曲在结构上似乎是回旋曲和奏鸣曲式的结合,开始的
主题具有舞蹈歌唱的性格,但不久就出现了紧张尖锐的气氛,有时似乎又在回
忆慢板中的痛苦:病虽克服了,但痛苦不会被忘记。第二部分的插段具有更深
的紧张度,四件乐曲加上sf的重音,加强了尖刻锋利的性格,乐句转入急板后
更有一种狂暴的急迫,大提琴在高音区奏出原来的主题,但情绪却变得急促不
安。
(待续)
--
Yesterday, all my trouble seemed so far away
Now, it looks as though they are here to stay
Oh, I believe in yesterday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music.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6.79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