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ssicalMusic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anslot (衰衰网虫─→颓废书生·转型中......), 信区: ClassicMusic
标  题: 科雷利小传(一)(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5月16日10:41:31 星期三), 转信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usic 讨论区 】
【 原文由 grace 所发表 】
http://baroque.yeah.net
[苏]列夫·阿拉本
阿尔坎杰洛·科雷利(1653-1713)
巴罗克时期的作曲和小提琴演奏大师,奏鸣曲式奠基人
    科雷利……小提琴家中间谁会不知道这个名字!全世界1953年普遍举行过纪念
科雷利诞生三百周年的活动,一致认为他的创作不愧是意大利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艺
术成就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是理所当然的,你听到他那纯正而高尚的音
乐自然会联想起文艺复兴时期一些雕塑家、建筑家和写生画家的艺术。他的教堂奏
鸣曲明智而纯朴使人想起莱奥纳尔多·达·芬奇,而他的室内奏鸣曲明朗、亲切、
抒情而谐和则又使人想起拉斐尔。
    科雷利生前誉满天下。库普兰、亨德尔、约·塞·巴赫对他无不推崇之至:他
的奏鸣曲曾经是亨德尔个人写作时私淑的典范;巴赫借用过他的主题来创作赋格,
至于巴赫作品里那种小提琴般的歌唱风格多半也因为是受了他的影响才具备的。
    1653年1月17日,科雷利在拉文纳到博洛尼亚途中的罗曼依·富西格纳诺小城
出生。他的双亲属于那种很有学问而又生活富裕的城市居民。在科雷利祖先中间出
过许多神甫、医生、学者、律师、诗人,可是……却连一个音乐家也没有!
    科雷利的父亲在他出生前一个月就已逝去。因此他和他的四个兄长的抚养完全
由母亲负担。当科雷利的年岁稍长,母亲便把他带到法恩扎(Faenza),请当地神
甫给他上最简单的音乐课程。之后于1666年科雷利前往博洛尼亚,继续这样学下去
。他这个时期的生活,经历过一些什么事情,我们几乎一无所知。唯一知道的是,
在博洛尼亚,他曾接受小提琴家乔万尼·本文努蒂的教诲。
    科雷利的学生时代正逢博洛尼亚小提琴学派极盛时期。而这个学派创始人埃尔
科莱·加伊巴拉正是乔万尼·本文努蒂和莱奥纳尔多·布拉格诺利的老师。可以设
想这些老前辈的高超的琴艺不能不对少年音乐家给予强烈的影响。何况博洛尼亚小
提琴演奏艺术杰出的代表人物朱塞佩·托雷利、乔万尼—巴蒂斯塔·巴萨尼、乔万
尼一巴蒂斯塔·维塔利都和阿尔坎杰洛·科雷利一起呼吸过同一个时代的空气呢。
    博洛尼亚城里有四所学院(Accademia)——所谓学院就是一种把专业人员和
业余爱好者统统吸收进来然后组织音乐演出的协会。成立于1650年的爱乐协会是其
中的一所,科雷利在十七岁那一年就被接纳为该会的正式会员了。
    科雷利自1670年至1675年间究竟定居何处,不得而知。据卢梭声称,1673年科
雷利曾访问巴黎,在当地似乎还和吕利发生过一场激烈的争论,但传记作者潘谢莱
批驳卢校这种看法,他断言科雷利从未涉足巴黎。十八世纪的大音乐家柏特雷·玛
蒂尼也发表过自己的推测,他认为科雷利那个时期多半住在富西格纳诺。“但为了
满足自己求知的愿望和顺从许多密友的恳求,他决定—到罗马去,到了那里,在著
名的彼埃德罗·西蒙聂利指导下,十分心灵手巧地学通了对位法的法则,由此成了
一位才华出众而技巧完美的作曲家。”
    1675年科雷利移居罗马。十七、十八世纪之交的那个时期,意大利不断进行着
残酷无情的内战。民族四分五裂,战争连绵,以致商业萎缩,经济萧条,举国贫困
。封建制度在很多地区重又复辟,人民不胜苛捐杂税的重压,痛苦的呻吟处处可闻
。天主教极力恢复以往一度操纵众生心灵那样的权势。有压迫人民的势力就会产生
斗争,恰恰在罗马,在天主教核心机构的所在地,这种社会冲突犹为尖锐。日为,
在首都开设了一些演出歌剧和话剧水平很高的剧院,何况还有一些文学、音乐上志
同道合常常雅聚的小团体和沙龙。当然,主张教权高于一切的当局对它们采取过压
制的措施。例如,教皇英诺森十二世在1697年就曾以“有碍风化”的罪名下令封闭
罗马最大的一家歌剧院“托尔·第·诺纳”(Tor di Nona)。
    教会费尽心机想阻止世俗文化的发展,但并未收到他们的预期效果—音乐生活
只是开始转移到一些爱护文艺而又掌有权势人物的家里。即使在宗教界何尝找不到
一些开明人士,他们不但学识渊博而且世界观方面带有人文主义的色彩。此外也绝
不赞成教会采取那样压制性的措施。对科雷利一生有过相当重要影响的红衣主教潘
费利和奥托博尼就是这样的两个宗教上层开明分子。
    科雷利在罗马十分迅速地获得了上等而牢靠的地位。起先他在‘托尔·第·诺
纳”歌剧院的乐队里拉第二小提琴,后来又到圣芳济教派的圣柳杜维克乐团里,在
四个独奏小提琴中间担任起第三小提琴独奏的任务。不过他处于这种次要地位的时
间并不算长,1679年1月6日,他的朋友、作曲家贝尔纳多·柏斯克维尼新作的歌剧
《到处都有爱情和怜悯》(Dove e amore epieta)上演,他就在卡普朗尼竞剧院
担任起新剧演出的指挥了。当时人们 已认清,他是个无比卓越的小提琴家,有拉
盖内神甫其时写下的文字为证:“我在罗马正在上演的同一部歌剧里看到了科雷利
、柏斯克维尼和加埃泰诺,当然,他们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小提琴家、古钢琴家和双
颈琵琶家。”
    1679年至1681年那段时期,科雷利很可能是住在德国。潘谢莱根据圣柳杜维克
乐团工作人员花名册上没有他的名字而发表了这种推测,不少文献还提到他曾在慕
尼黑的巴巴尔斯基公爵家里任职,并访问过海得尔堡和汉诺威。可是,这些供述材
料那一份都未曾得到过确切的证明。
    不论怎么说,从1681年起,科雷利确确实实是住在罗马,而且经常到意大利首
都一家最豪华的高级客厅——瑞典女王克利斯蒂娜的沙龙里大显身手。“世俗寻欢
作乐的浪潮在当时席卷了这个永恒的城市。王公大臣在种种节庆、喜剧和歌剧演出
、演奏能手献技方面都愿意在自己府邸里广罗人才相互比个高低。坦然放弃王位的
克利斯蒂娜仍保持着她全部至尊无上的影响,尽管罗马城里有那么多著名的爱护艺
术的显贵,她在他们中间仍然是个特别使人刮目相待的明星。”她的性格特点是独
立不羁,机智非凡,学识渊博;人们由此往往把她比作是“来自北方的柏勒斯”(
司智慧的女神)。
    1659年移居罗马的克利斯蒂娜在1687年为招待英国国王派来和教皇谈判的使者
,在自己的皮阿利奥宫内安排了一次规模十分宏伟的欢迎盛会。由一百五十名演奏
员组成的乐队,再加上一百名歌手,在科雷利指挥下参加了这次盛大的欢迎会。科
雷利把自己第一次付印的作品——在1681年发表的十二首教堂奏鸣曲式的三重奏集
写上了奉献给克利斯蒂娜的题词。
    1687年7月9日,科雷利受聘到红衣主教潘费利私人的府邸任职, 1690年又应
红衣主教奥托博尼的邀请转到他家工作。威尼斯人奥托博尼,教皇亚历山大罗八世
的侄子,当代最有学识之人,音乐和诗歌的行家,天性慷慨的艺术保护人。歌剧《
哥伦布发现印度》(Il Colombo obero l'India scoperta) (作于1691年)出自
他的手笔。亚历山大罗·斯卡拉蒂曾采用他编写的脚本创作了歌剧《斯泰蒂拉》。
“确实,教会的法衣披在仪表文雅风流的红衣主教奥托博尼身上显得很不相称,而
且,想来,他会很乐意地把自己侍奉上帝的显赫地位随时转换成处理尘世俗务要职
的吧……大主教阁下还自己掏腰包供养一些优秀的音乐家和各种流派的画家,著名
的阿尔坎杰洛·科雷利就是他的上宾之一……”
    红衣主教家里的合唱国由三十多个音乐家组成;在科雷利领导下,它成了当时
第一流的乐团。要求既严格而感觉又敏锐的阿尔坎杰洛总是力求表演格外精确,弓
法统一。而做到这一点在当时已经令人觉得非常了不起了。据他的学生杰米尼亚尼
回忆:“哪怕觉察到只有一支弓子走得有点歪斜,他会立刻就命令乐队停止重来。
”同时代人一谈起奥托博尼府上的乐队,就同声称赞它是“音乐方面的一个奇迹”

    1706年4月26日,“以保护和发扬民族诗才和口才为宗旨”创建于1690年的罗
马“阿尔卡奇雅”学院隆重地接纳科雷利为该院的院士。这所学院驰名于世的院士
中间计有亚历山大罗·斯卡拉蒂、阿尔坎杰洛·科雷利、贝尔纳多·柏斯克维尼、
本内德托·马尔切洛……。
    “有多少乐队曾经在科雷利、柏斯克维尼或者斯卡拉蒂的指挥之下在阿尔卡奇
雅学院里演出呀,在那里,人们纵情于诗歌音乐的即兴表演,诗人和音乐家们各逞
巧思,斗奇争艳,孰优孰劣,高下难分……”
    从1710年起,科雷利不再公开演出而只蛰居从事创作,他全心全意地要把《大
协奏曲》的创作全部完成。到了1712年年底,由于健康情况欠佳,他搬回自己的私
人住宅,属于他个人所有的乐器和丰富的藏画都存放在那里。科雷利还是一位鉴赏
绘画艺术的头等行家。1713年他立下了遗嘱,规定全部乐器和创作手稿归属心爱的
弟子马泰奥·福尔纳里(Matteo Fornari)所有。并把数目不大的养老金留给他的
仆人彼颇和彼颇的姊姊奥琳皮渥。
--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smth.org·[FROM: 166.111.2.150]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notes1.hit.edu.c]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lanslot.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20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