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ssicalMusic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anslot (衰衰网虫─→颓废书生·转型中......), 信区: ClassicMusic
标 题: 科雷利小传(二)(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5月16日10:41:32 星期三), 转信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usic 讨论区 】
【 原文由 grace 所发表 】
1713年1月8日科雷利逝世了。罗马和整个世界都因听到他的死讯而优伤。由
于奥托博尼坚决的恳求,科雷利得以意大利最伟大的音乐家身份,安葬在罗马的圣
玛丽亚·德·罗图达的名人公墓。
“作曲家科雷利和演奏能手科雷利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两者都为牢固地确
立崇高的小提琴古典艺术风格出过不少力,这种风格既有反映现实生活的深刻内容
,又有和谐完美的形式,既充满了意大利人的激情,也具备着受逻辑完全控制的理
性。”他的创作与民间小调和舞曲有密切的联系。听一听他的室内乐奏鸣曲的吉格
乐章会使人仿佛见到民间舞蹈正在进行的场面。而他那首最享盛名的小提琴独奏作
品《福利亚》(La Folia)的主题则是叙述历史上一段不幸的爱情,取材于流传于
西班牙和葡萄牙一带的一首民歌。
科雷利脑子里另一种音乐形象世界完全凝结在教堂奏鸣曲的形式之中。他的这
类作品里处处流露出威严而悲壮的感情。至于类似赋格化的快板乐章里那种严谨的
曲式则比约·塞·巴赫赋格曲之构思抢先了一步。像巴赫一样,科雷利通过奏鸣曲
这种形式倾诉出人类内心的深刻感受。正因为他一生始终坚信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
解放运动,所以不可能让自己的创作听从出自宗教信仰冲动的支配。
科雷利对创作一向以严以律己著称。尽管早在十六世纪七十年代就已开始写作
,而且终生勤勤恳恳地工作,但定稿发表的作品总计不过六本集子(作品编号第一
号到第六号):十二首教堂奏鸣曲式的三重奏(1681年);十二首室内乐奏鸣曲式
的三重奏(1685年);十二首教堂奏鸣曲式的三重奏(1689年);十二首室内乐奏
鸣曲式的三重奏(1694年):小提琴附有低音的独奏奏鸣曲集—其中六首采用宗教
音乐体裁,六首采用室内乐体裁(1700年)和十二首乐队协奏曲——其中也是六首
采用宗教音乐体裁,六首采用室内乐体裁(1712年)。
科雷利在遇到因艺术构思而需要破坏历来被奉为典范的法则一事从来是我行我
素的。他的第二本三重奏集问世时,在博洛尼亚音乐家圈子里引起过一场争论。其
中不少保守分于对那里居然出现过“禁用的”平行五度表示异常愤慨。也有的人弄
不清真相如何,写信问他是否有意使用,科雷利在回信里用嘲讽而尖刻的口气作出
了答复,他非难自己的论敌恐怕连起码的和声学法则都不懂吧:“我看不出他们作
曲和转调的学问究竟高明到何等程度,因为,倘若他们能稍稍接近艺术一点点而把
此中微妙深刻之处认识清楚,那么也就会欣赏这样的和声,而且同时会体会到它是
)多么这本人着迷,令人如登高山,胸襟开阔;精神振奋,因而也就不会像当前他
们这样目光如豆,吹毛求疵—一般说来,这个品质不外是不学无术的产物。”
科雷利奏鸣曲的风格照现在听起来似乎矜持而严肃。不过当作曲家在世时,人
们对他作品的反应却又是另一回事。拉盖内神甫写道,意大利奏鸣曲“使感情、想
像、心灵发生震荡……演奏此类乐曲的小提琴家被其中非常强烈而迷人的力量完全
控制住!他们在撕碎自己的小提琴……好像发了疯。”
科雷利为人性格稳重,表现在演奏方面也是如此。可是赫乌金斯在他的“音乐
史”里却这么讲:“一个看过他拉琴的人用确切无疑的口气说,当他表演的时候,
眼睛由于激动而充血,变成了火那样的红,眼珠就像临死前作挣扎那么转来转去。
”如此“绘声绘色”的描写未免令人难以置信。但是,说不定其中也会有一些合乎
真情的地方。
有一次,科雷利在罗马对付不了亨德尔大协奏曲里一段技术艰深的快奏乐段,
”亨德尔向领导乐队的科雷利一再想说清楚这一段应该怎样演奏。他终于失去了耐
性,干脆从科雷利手中夺过小提琴亲自拉了起来。这时,科雷利倒是彬彬有礼地回
答他:“别上火,亲爱的萨克森人,我对这种法兰西风格的音乐可不是个内行呀。
”实际上,当时演奏那首《凯旋节日》(Trionfo de Tempo)序曲恰恰以有两把小
提琴领奏的科雷利式大协奏曲风格写成的。不过这首乐曲具有真正亨德尔式的雄浑
气魄,这方面倒是和科雷利文雅宁静的演奏格式不大相同,“所以他觉得无法拿出
足够强大的力量去向这些雷鸣般的快奏乐段开展顺利的‘进攻’。”
波洛尼亚人,包括科雷利在内,演奏小提琴所使用的音域向来不超过第三把位
,这是他们希望乐器发声能够接近人声而有意作出的一种习惯做法。口此就连当时
被公认为最伟大的演奏家的科雷利掌握提琴也不过用到第三把位为止。有一次,他
被请去光临那不勒斯国王的内宫,在音乐会上要演奏A·斯卡拉蒂一部歌剧,临时
邀他担任其中一个提琴声部,这个声部包含着一段要用高把位却为科雷利胜任不了
的复杂的快奏乐段。合奏一开始就使他忽然陷于手忙脚乱的状态。好不容易轮到下
一首咏叹调,他开始用C大调来代替c小调。斯卡拉蒂说:”我们再来一遍吧。”科
雷利还是用大调开始,可是作曲家又一次地打断他的演奏。“把可怜的科雷利弄得
如此狼狈,宁愿悄悄地回到罗马去。”
科雷利私生活甚为俭朴,据亨德尔报导,科雷利平常总是穿着黑色的衣服,外
面披着深色的宽袖大褂。不论外出到那里去总是步行,别人即使请他坐四轮马车也
不坐。科雷利一生过得平平稳稳,到处博得人们的同情和称赞,加上生活又有充分
的保障,所以他能够用大半生的时间来专心安静地从事创作。
科雷利是个出色的教育家,足以代表十八世纪意大利小提琴演奏艺术顶峰的几
位杰出的小提琴家一皮耶特罗·洛卡塔利、弗朗切斯科·杰米尼亚尼、乔万尼·巴
蒂斯塔·索米斯都是他的得意弟于。大约在1697年,他有一个出身高贵的学生,英
国的爱丁堡勋爵向画家古果·赫伐尔特订购了一幅科雷利的肖像画,这是这位伟大
小提琴家现存的唯一画像。”他魁梧的容貌威严、宁静,刚毅而高傲。他在话着的
时候也是么样朴实而高傲,刚强而又充满了普通人的感情。
--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smth.org·[FROM: 166.111.2.150]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notes1.hit.edu.c]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lanslot.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42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