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ssicalMusic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anslot (衰衰网虫─→颓废书生·转型中......), 信区: ClassicMusic
标 题: 雅沙·海菲茨(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5月16日10:45:22 星期三), 转信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usic 讨论区 】
【 原文由 flaxs 所发表 】
如同俄罗斯民间传说中美丽神奇、造福人间的火鸟,雅沙·海菲茨,
(1901——1987)的行空出现使整个小提琴世界的面貌为之焕然一新。
1901年2月2日, 海菲茨慈生于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他的父亲是一位职
业小提琴手, 3岁起海菲茨就开始跟父亲学琴,4岁入维尔纽斯音乐学校从事么
尔沁。 6岁即在音乐会上成功地演奏了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对于童
年的这段学琴时光,海菲茨曾经回忆道:“父亲在家时,我练得越多,因为当时
的规矩很严。我喜欢一个人单独关在房间里练习,为此曾和我父亲有过冲突。即
使长大成人后,也不愿意别人在旁边看我练琴,我不能专心,我练琴时不能有人
在场。” 8岁那年,海菲茨在维尔纽斯音乐学校为前来此地旅行的奥尔教授演
奏。这位名师一眼就看出这个孩子非同小可,于是建议海菲茨的母亲把孩子送到
圣彼得堡来跟他学习。当时,俄国的法律禁止犹太人在圣彼得堡定居,着可使一
家人都是犹太血统的海菲茨父亲伤透脑筋。幸好,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的院长、著
名作曲家格拉祖诺夫为他们想出了一个绝妙的方法办法——父子俩一并收为学生,
就是1911年奥尔班上的学生名册里有两个海菲茨的缘故。父亲不仅在海菲茨小提
琴的学习上费尽心思,而且严格地督促儿子其他文化课的学习,法律、德语、历
史、地理、数学,这些都请私人教师到家中来授课。海菲茨十分刻苦,出去看了
一场戏和参观了一个博物馆,回来都要写一篇作文。这种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
求知欲望,海菲茨保持终生。
1912年10月,海菲茨应著名指挥家尼基什的邀请,与柏林爱乐乐团合
作演出了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这个男孩子及其精彩的演奏,轰动了乐团。
观众席上的克莱斯勒听后深为赞叹,对身边的津巴利斯特说:“你我也许应该怀
着多么满意的心情马上砸碎自己的小提琴!”海菲茨的名字开始不胫而走,人们
都知道俄罗斯又出了一位了不起的男孩,而前不久埃尔曼童话般美妙的音质曾让
听众怎样的如痴如醉啊!近些年,陆续发现了一些海菲茨早年在俄国时期未作商
业发行的录音,据说其中真挚的感情、纯正的风格和扎实的功底这些海菲茨成熟
时期演出中的优点已经鲜明地表现了出来。
1917年,海菲茨应邀赴美国巡回演出,10月27日,在卡内基音乐厅
举行的意义深的首演。他的名字已经成了传奇式的,每个人都想亲耳聆听的琴声,
亲眼目睹他的风采,这一天,音乐界的许多名人都来了,大家都想证实一下传闻
中的故事是否真实。几个小时的音乐会过去了。当众多的的小提琴家不再感到燥
热难当的时候,音乐评论家们迈着激动的步伐冲出音乐厅,他们向世人宣布:新
一代的小提标准诞生了!记者们体验到名不虚传力量。第2天,报上榆扬赞美的
措词比比皆是。这些言辞把更多的人拉进了实证的圈套,谁都想来亲自证实一下
海菲茨的神奇。随着岁月的流逝,海菲茨满足了越来越多的人的愿望,而且通过
录音唱的传播,一直延伸到天涯海角,延伸到今天乃至未来。
在卡内基音乐厅首演的两周后,海菲茨走进胜利唱片公司的录音室,开始了
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录音生涯。在海菲茨创造的诸多奇迹之中,有一点特别突出,
就是他总能找到最简捷途径直入作品的核心。这在1917年录制的最早的几张
唱片上,这个特点已现端倪。舒伯特——威廉密的《圣母颂》, G旋上的主题温
暖浓郁,充满了人间慈母的至爱之情,险峻的八度双音如同远方游子在纵情高歌。
同样抒情气质也表现在1918年录制的门德尔松——阿克伦的《乘着歌声的翅
膀》中,这是海菲茨音乐会常用的返场曲目之一,听众在一种对音乐的依依不舍
之情中离去。正是由于海菲茨此时年事尚浅,涉世未深,少年人独有的清纯镇静
的本性才在早年的录音中昭昭在目。
20世纪初,正是炫技小品在音乐会中大行其道之时,凭借着对技巧超人一等
的把握,海菲茨把炫技小品的演绎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一下子衬得以
往许多脱泥带水、强撑硬努的演奏落伍过时、出尽洋相。1917年录制的巴齐
尼的《精灵轮舞》是集左手大跳、拨弦和右手快捷的上下连跳弓于一体的精彩绝
伦的演奏,双手配和准确无误,已属不易,海菲茨在完美的演绎中领着钢琴伴奏
轻松自如地往前狂跳,说明他的技巧潜力还卓卓有余!十余年后,梅纽因在年岁
相仿时录过同一曲目,狂放恣肆有过之无不及,听起来更加激动人心。但论起音
之精确,弓法之严谨,仍以海菲茨为万世师表。仔细辨别可以看出,海菲茨的基
本功更加扎实,梅纽因写意即兴的成分更重。这种差别决定了他们将来各自风格
的形成和发展。海菲茨在震撼世人的同时,也不忘吸收借鉴前辈小提琴大师的特
长,以使自己的风格更佳多姿多采,在严谨刚毅的同时,不乏妩媚、风雅。录于
1924年的莉莉·布朗热的《随从》,迷人之极,直可比拟埃尔曼与克莱斯勒
同类情调的杰作。这期间,海菲茨还录下了帕格尼尼的《无穷动》、歌德马克的
《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二乐章等因以后未再重录从而显得格外珍贵的乐曲,作
为整体来看,海菲茨录制于1917——1924年的几十首小品,以其纯洁贞静的内在
情感和完美无瑕的表现技巧,成为小提琴音响文献中最珍贵的宝藏之一。
海菲茨的的神经系统反射功能奇佳,肌建兼具力量与柔韧。他的左手手指长
短粗细比例恰当,在指板上上下起落,得心应手。他的揉指属于发音雄浑的指尖
冲动型,速度从慢到快可有无数层次的变化,这使他的音色频谱及为宽阔多样。
他的音准之精确不失毫厘,大小调的调性感尤其敏锐之极。他的表情滑指具有惊
艳撩人的美色,是贴有独家标记的护身符。海菲茨的运弓,恰象他手中张弛有度
的琴弓本身,充满弹性与力度,各种精湛的弓法无不烂熟于心。叶芝用来恭维理
想情人的名句:你的美如绷紧的弓毛,用在这里是最切近的大实话。对于出分头
显光彩的技巧性乐句,他从不轻易放过。为了追求独特的音响效果,他常常不辞
风险,采用冒险的指法和弓法,这使他的演奏听上去更带有一种娇艳动人的表情。
他的台风朴素高贵,琴头高高举起,一副凛然不可侵犯的神情。拉起琴来从没有
某些小提琴家哪种摇头晃腿、鼻息沉重或歪嘴扭脸的怪样子。就是这种令人耳目
一新的听觉感受和视觉形象的综合,使某些挑剔的评论家和心生妒意的同行竟相
或明或暗地指责他的演奏孤傲自赏、冷若冰霜。直到如今,还能听到一些国内的
音乐爱好者不辨真相、随声附和,称海菲茨的声音冷,没有感情。这真是天大的
误会。海菲茨的声音之热烈,是滚烫的火山熔岩。他的感情如凌空展翅的火鸟,
高贵其表、温暖其心。这是含蓄内敛的心灵与夸张炫耀的身手的奇妙结合。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ftclsun.hit.edu.]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lanslot.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08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