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ssicalMusic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encilbox (长风密雨虹落起云帆), 信区: ClassicalMusic
标 题: 帕格尼尼逝世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Jun 4 14:51:38 2005), 转信
1840年5月27日,当帕格尼尼在法国尼斯去世时,著名的匈牙利音乐家弗朗兹·
李斯特怀着无限悲痛的心情在讣告上写道:“我毫不犹豫地说,再也不会有第二个
帕格尼尼了。”
李斯特的话也许太绝对化了。不过在音乐
史上,像帕格尼尼那样在生前死后的长时间内受到如此热烈称赞的人,确实是不多
见的。
自从1828年在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演出成功后,这位意大利小提琴家简直成了
人们崇拜的偶像;1831年更在巴黎和伦敦引起巨大的轰动,此后盛况历久不衰。
在音乐史上,帕格尼尼被誉为19世纪“小提琴之王”和浪漫主义音乐的创始人
。他革新了小提琴的演奏技巧,扩大了它的表现力。他的乐曲和演奏对李斯特、舒
曼、勃拉姆斯、柏辽兹、拉赫玛尼洛夫等人的创作和演技都有过深刻的启发和影响
。因此,作为一个例外,帕格尼尼打破了一条历来为音乐界所公认的法则:不朽的
伟大只有作曲家才能获得。恰恰相反,帕格尼尼赢得永久的称颂,主要不是由于他
创作了许多首名扬乐坛的小提琴曲,而是由于他的演奏。
例如,帕格尼尼写过一支十分难懂的曲子《无穷动》。据说,直到现在,只有
最优秀的小提琴家才能演奏它,但是也得花3分30秒钟方能奏完。而帕格尼尼自
己演奏起来,只需3分钟就行了。这说明什么呢?据计算,这就意味着每分钟帕格
尼尼必须奏出126个节拍,即1008个音符。更主要的是帕格尼尼以完美的音
色把曲子解释得极其明了,正如德国小提琴大师路德维格·斯波尔说的:“他连拉
得极快的时候都非常和谐!”
帕格尼尼这种非凡的技巧,很自然地引起研究者对他的手的注意。
在马赛时,西拉斯·皮隆迪医生观察到,帕格尼尼的锁骨已经形成这么一个样
子,使他仅靠下巴而不用左手支撑,就能让小提琴牢固地保持恰当姿势,而可以熟
练自如地演奏。皮隆迪指出,曾经有人以为他的指头特别长,这是一大误解。他的
手指不动的时候确是长短正常,只是显得格外的纤细。但“在演奏时,他能够伸张
得长一点儿……”。皮隆迪尤其惊异于“他左手的模样和柔软实在独特无比,例如
,他能够把拇指往后翻到不寻常的地步,而且毫不费力”。巴黎的医生弗朗西斯科
·本纳蒂也说:帕格尼尼“能够使左手各个指头的第一指骨……作奇特的屈曲动作
,这个动作可以不需活动整只手,就使指头向侧面作自如的屈曲——并且轻易、准
确而又敏捷……”本纳蒂惊叹说:“一定是造物主让他在实践中完善这种构造特性
”。
本纳蒂的这句话颇有意思。但是并非由于“造物主”,而是由于劳动——旷日
持久的勤奋练习,才产生了帕格尼尼的手。恩格斯在提出“手不仅是劳动的器官,
它还是劳动的产物”这一划时代的命题时曾经指出,只是由于劳动,由于和日新月
异的动作相适应,由于这样所引起的肌肉、韧带以及在更长时间内引起的骨骼的特
别发展遗传下来,而且由于这些遗传下来的灵巧性以愈来愈新的方式运用于新的愈
来愈复杂的动作,“人的手才达到这样高度的完善,在这个基础上它才能仿佛凭着
魔力似地产生了……帕格尼尼的音乐。”
帕格尼尼的手的奥秘就在这里。只要想一想,还不到6岁,小帕格尼尼就得到爱
好音乐的父亲的指导,每天在房间里刻苦练习小提琴十个小时以上,除了一次病危
外,从不间断。于是,9岁就在故乡和佛罗伦萨独奏演出,13岁时已经成为一位小提
琴家了。以后,帕格尼尼漫游欧洲和定居巴黎期间,也从没有放松过练习。因此,
看看他数十年如一日的艰辛劳动,人们对他绝妙的演奏技巧,也就不难理解了。
--
I love Grape~`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8.9.97.58]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61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