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ssicalMusic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anslot (衰衰网虫─→颓废书生·转型中......), 信区: ClassicMusic
标 题: 安东.布鲁克纳的交响音乐世界(1)(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5月16日10:30:11 星期三), 转信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usic 讨论区 】
【 原文由 ignorance 所发表 】
一、生平简介
约瑟夫?安东?布鲁克纳(Josef Anton Bruckner)是十九世纪下半叶奥地利伟大的作曲
家,当代音乐艺术的典型代表之一。他生于1824年9月4日奥地利林茨附近的小镇安斯费
尔登。受家庭影响,从小就接受了一定的音乐教育。十岁时子承父业担任了管风琴手。
1837年丧父后,布鲁克纳赴圣弗洛里安修道院任唱诗班歌童,并在该修道院学习管风琴
。童年繁重的劳动造成了布鲁克纳内向忧郁,寡言闭塞的性格。
作为一个虔诚的罗马天主教徒,布鲁克纳早年创作了大量的宗教音乐和歌曲。他是个勤
奋好学的人。对罗马、尼德兰和威尼斯乐派等复调大师的作品,以及从巴赫至维也纳乐
派的音乐均进行了潜心研究。这使得他在和声、对位及作曲技法上积累颇丰,为以后交
响曲的创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此外,他自幼对奥地利的民间音乐的耳濡目染,也使他
从中获取了许多有益的营养。
由于渴望作曲,布鲁克纳于1855年师从西蒙?泽赫特尔学习对位(舒伯特在其一生的最后
几年也曾希望师从泽赫特尔学习对位)。1856年,在林茨举行的一次管风琴比赛中,布
鲁克纳技压群雄,取得辉煌胜利,获得了林茨大教堂管风琴师的职位。在经济上解决了
长期匮乏的状况。但布鲁克纳想从事独立创作的心愿却一直未遂,因此他不惜一切,于
1861年前往维也纳音乐学院进行管风琴和音乐理论的深造和学习。在此期间,布鲁克纳
曾访问慕尼黑,聆听瓦格纳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该剧对他的作曲生涯有深远的
影响。
布鲁克纳从1863年起开始了交响曲的创作,这个年龄对于一个作曲家而言已是相当晚了
。但他把对宗教的无限热忱倾注于他的音乐创作上,在其后至1896年10月11日他告别人
世的30多年间,布鲁克纳共创作了十一部交响曲。
布鲁克纳的音乐相当的日尔曼化、天主教化和风琴化,常有"宗教式的冥想倾向和神秘的
因素,常可听到圣咏的音调;另一方面,他的音乐同奥地利民间音乐、特别是农村歌曲
的音调、连得勒舞曲的节奏有密切的联系,他的作品体现的是那个时代的人的复杂精神
体验;他因奥地利大自然的美而唤起的虔诚和欣悦的心情,在音乐中也时有反映。他以
德奥古典音乐为楷模,因袭巴赫、贝多芬和舒伯特的交响乐的传统,包括严肃深刻的情
绪内容,交响曲的哲学戏剧式处理,旋律的宽广咏唱,作品的史诗规模等。"(杨名望语
)正是这些特点,使他的作品有着与众不同的严肃而崇高的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获得
了爱乐者们的青睐。
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布鲁克纳在交响曲的创作上遭到了许多,特别是维也纳勃拉姆斯
乐派评论家的恶毒攻击和排挤,以至于他的作品在完成后,立即获得演奏的机会较为少
见,再加上布鲁克纳本人缺乏自信的个性,因此他的交响曲经常被多次加以修订。布鲁
克纳本人也默许指挥者擅自删略改订,因此流传于世的布鲁克纳的交响曲有多种面目的
版本。布鲁克纳的作品本来就以长大复杂闻名,一些版本因忽视了作品内部的有机结构
而肆意删改,使作品教堂般的恢宏结构遭到了削弱,乐曲的自然比例和乐思的因果逻辑
受到了破坏,也因此有时听起来,甚至比不删改的更为冗长。在其去世后,又有他的信
徒分别依照各自获得的分谱资料校订出版。目前较为流行的有欧勒尔(Alfred Orel)版
,哈斯(Robert Haas)版和诺瓦克(Leopold Nowak)版。因此,听布鲁克纳的交响曲
,要首先弄清,是根据谁修订的版本演奏的。因此,真正的布鲁克纳爱好者宁愿听作曲
家的原作。1929年创办的国际布鲁克纳协会促成了布鲁克纳的作品按原样刊印新版本,
也就是荷兰指挥家伯纳德?海丁克的演出本。
布鲁克纳的作品有其独特的美学和哲学意味,因此许多著名的指挥家均对他的作品非常
痴迷。早先多次指挥其作品首演的汉斯?李希特(Hans Richter),指挥"第七号"交响曲
使布鲁克纳名扬全德的阿图尔?尼基什(Artur Nikisch),以及他的弟子古斯塔夫?马勒
(Gustav Mahler)无疑是其中的先行者。遵循德奥传统的富特文格勒(Furtwangler)
、尤金?约夫姆(Eugen Jochum)和卡拉扬等人也是其作品的极好诠释者。年青的一辈,
上至伯纳德?海丁克(Bernard Haitink),下至尼古拉斯?哈农库特(Nicolaus Harnon
court),丹尼尔?巴伦伯依姆(Daniel Barenboim)等人均对布鲁克纳的作品有极为精
深的研究。资深的指挥爱德华?冯?贝奴姆(Edward von Beinum)更是说过:"布鲁克纳
的音乐就象是我每日的面包,我对他音乐的索求永无止境。"("Bruckner is my daily
bread. I can never get enough of his music.")尼基什就曾回忆了当时首演"第七
号"进行曲时布鲁克纳激动的情景:"他的双唇微颤,眼中含着泪光。老人控制着内心的
激动。在他那纯朴正直的脸上,闪耀着幸福的光辉。那充满善意的慈祥的面容,是只有
那些不为失意而屈服的人才具有的。所有的人都惊奇的自问,为什么从前一直没能了解
他的艺术。这部作品真是自1827年以来(贝多芬去世以来),最优秀、最杰出的交响曲
。"其评价很高,但相当中肯。
在现今乐坛,有许多乐团有演奏布鲁克纳音乐的传统。维也纳爱乐乐团凭借其地利、多
次进行了布鲁克纳作品的初演活动而享有正统的美名。柏林爱乐乐团因有富特文格勒和
卡拉扬的执棒也经常演奏布鲁克纳的作品。德奥之外的荷兰皇家阿姆斯特丹音乐会堂乐
团(Amsterdam Concertgebouw Orchcstra)演奏布鲁克纳也有悠久历史。自1892年10月
13日由凯斯(Willem Kes)指挥演出布鲁克纳的"第三号"交响曲后,从门格尔伯格(Wi
llem Mengelberg)、贝奴姆、海丁克,直到现在的柴里(Riccardo Chailly),这种传
统一直在延续着。"荷兰也许比作曲家的故乡奥地利更多的演出他的音乐,是同布鲁克纳
关系最密切的国家,也许是因为堤坝后面的辽阔低地与布鲁克纳进行曲的形式宽广有着
自然的契合"(《外国音乐辞典》)。
除此之外,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Bayeriscchen Rundfunk)、芝加哥交响乐团、伦敦
交响等乐团均有演绎布鲁克纳交响曲的不朽历史录音。
总之,布鲁克纳的作品非常独特。"他并非是超越时代之上的,而是站在时代之外的。他
醉心于瓦格纳管弦乐队的辉煌威力,舒伯特的史诗般的气息,贝多芬的大胆,以及多瑙
河畔的修道院的巴洛克式的丰富和热情。他的音乐是纪念碑式的,但又是墨守陈规的,
有创造性但又经常使人想起舒伯特、贝多芬、瓦格纳,严肃但又朴素,深幸但又不幸的
。"(保罗?亨利?郎格语)他的艺术世界虽有败笔,但并不因此而掩其大德。他作品内涵
是不能沿用对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等人的美学标准来加以评判的。哈农库特在评
价贝多芬的庄严弥撒时就曾经说过:"用莫扎特的标准来评判贝多芬简直是愚蠢的。"(
"It is simply absurd to judge Beethovon by Mozart's standards.")这句话也同样
适于对布鲁克纳作品的评判。因此――
"谦卑的聆听吧!当然并不是要你们像听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那样,低手下心,顶礼
膜拜的倾听,但是要象无意中听到一位纯朴的老人对孩子讲过神圣的事情那样,象聆听
比他更伟大的大师们那样谦卑的聆听!"(唐那德?弗朗西斯?托维语)
--
Yesterday, all my trouble seemed so far away
Now, it looks as though they are here to stay
Oh, I believe in yesterday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music.hit.edu.cn]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lanslot.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78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