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ssicalMusic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anslot (衰衰网虫─→颓废书生·转型中......), 信区: ClassicMusic
标  题: 伟大的波兰音乐家——肖邦(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5月16日10:35:51 星期三), 转信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usic 讨论区 】
【 原文由 ignorance 所发表 】


    十九上半叶的法国巴黎是个群星璀璨的城市,文学大师巴尔扎克,
绘画大师德拉克洛瓦,音乐家肖邦、李斯特……他们是空中最有光亮的
几颗星星,他们的光亮足以照耀整个人类的历史。 
    今年是肖邦诞辰150周年,让我们向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音乐家献
上一束洁白的花朵,表达我们对他最深切的怀念。 
    肖邦的事情大家或多或少都知道一些,他与乔治.桑的恋情,他的用
银杯盛了运回波兰的心脏,他的天才的音乐,以及轰动的肖邦比赛。弹
肖邦的时候,与其是在演奏音乐,不如说是在倾诉灵魂之声。没有人能
象肖邦的音乐那样一响起就能紧紧的揪住你的心,让你随着它翻滚起伏。
正因为此,波兰的人民把他看做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波兰人,它所表达出
来的是波兰人民的精神。 
    我国的钢琴家傅聪年轻时在肖邦比赛上,曾经把一首玛祖卡表演的
出神入化,所以得到了那次的玛祖卡特别奖,这多少归功于傅雷先生对
他的教育,其中一项就是对中国古典诗词重视。我们的民族情感似乎很
能和肖邦取得共鸣,因为中国自1840年以来已经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人
们需要的正是蕴藏在苦难中的力量与希望,他的音乐的意义正在于此。 
    下面的这段文字摘自古典及新世纪网站,大家可以对做曲家的一生
做个大概的了解。 

 
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 (1810-1849) 
  
    伟大的波兰音乐家,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七岁写了《波兰舞曲》,
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后半生正
值波兰亡国,在国外渡过,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
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其中有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
性作品,如《第一叙事曲》、《降A 大调波兰舞曲》等;有充满爱国热情
的战斗性作品,如《革命练习曲》、《b小调谐谑曲》等;有哀恸祖国命
运的悲剧性作品,如《降b小调奏鸣曲》等;还有怀念祖国、思念亲人的
幻想性作品,如不少夜曲与幻想曲。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创作几乎都
是钢琴曲,被称为“钢琴诗人”。他在国外经常为同胞募捐演出,为贵族
演出却很勉强。1837年严辞拒绝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
的职位。舒曼称他的音乐象“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
“波兰不会亡”。晚年生活非常孤寂,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
儿”。临终嘱附亲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 
  

[ 波兰才子 ] 

一、又一个神童 

肖邦一家住在一个伯爵夫人的庄园宅地的三间房子里,那是令人愉快的房
间,有着白色的墙和发光的天花板,有挂着雪白薄沙窗帘的窗户,宽大的
窗台上,倒挂金钟和天竺葵生气勃勃地开着花。房屋里面摆着沉重的红木
家具、许多书架和一个白柱式火炉,在天冷的时候,里面的松木劈啪作响,
发出芳香的热气。三间房子中最大的一间里面摆着钢琴。有别于其他神童
音乐家的是,少年肖邦并不喜欢那架钢琴。肖邦的第一位教师是个奇怪的
人物,他总是穿着淡黄色的大衣和裤子、漆皮长靴以及颜色华丽但很俗气
的背心,据他说这是在一个拍卖行买的波兰最后一个国王的所有物。他总
是带着一支长铅笔,常用来敲那些迟钝和不守规矩的学生的脑袋和手指。
他使肖邦喜欢上了钢琴,而且弹得非常美妙,于是少年肖邦逐渐以“第二
个莫扎特”而闻名华沙。在十岁时,他被带去在一个大歌唱家面前弹奏,
歌唱家听后非常高兴,送给他一块手表。不久以后,俄国沙皇听见他演奏,
当即以一个钻石戒指作为赠品。 

二、“从一而终”的爱国音乐家 

肖邦是终生献身于一种乐器的第一个作曲家。甚至连李斯特这位钢琴中的
帕格尼尼,也在晚年转而为全部管弦乐队创作作品,因而当他的钢琴作品
为管弦乐队重新改写的时候,它们听起来一样好——或者甚至更好。但肖
邦并没有试图在钢琴上模仿管弦乐队。他用钢琴比别的任何乐器都能更好
地表现音乐。不论肖邦的作品节奏是什么——是圆舞曲还是波兰的玛祖卡
舞曲或是波兰舞曲——那旋律几乎总是用简单的ABA三段体歌曲形式。他的
音乐同贝多芬的奏鸣曲不同,正象一首短小而完美的诗不同于莎士比亚的
一出话剧一样。肖邦在维也纳举办了两次成功的音乐会,然后想到一个更
广阔的世界上去求名。在华沙开了三次告别音乐会后,他就出发了。当他
还没有走出多远的时候,他的老师和过去的同学们拦住他的马车并唱了一
首为了向他致敬而写的大合唱。然后他们给他一个装满了故乡泥土的银制
纪念杯,希望他永远也不要忘记故土。他虽然再也没有回来,但是永远也
没有忘记生他养他的祖国。 

三、巴黎岁月 

肖邦到巴黎后不久,就成了巴黎最时兴的教师。他愿意有多少学生就有多
少,价格是最高的。他上课时象一个王子,总是戴着白羊皮手套,并且由
一个仆人陪着,坐着一辆马车来到。李斯特把他介绍给在乔治?桑的笔名
下写作的著名小说家迪德望夫人(Dudevant)。通过她,他被拉进以巴黎
为家的艺术家们、作家们和音乐家们的欢快的圈子里去。可是降临到他身
上的一切成功和乐趣都永远不能使他忘记波兰的光荣和忧伤。所有的肖邦
的音乐作品都是他各种感情的短小音画。有一些是从他自己的生活中取来
的——当他在玛佐尔卡岛上访问乔治?桑和她的女儿们的时候写的梦一般
的夜曲和短小的前奏曲,和那些圆舞曲——特别是降D大调的那一首,据
说是在他注视着乔治?桑的小白狗追逐自己的尾巴以后写的。但是他的音
乐的更大部分都是从他对他的出生地的热爱里生长出来的。 
  

四、波兰节奏 

肖邦的许多最伟大的作品都是用波兰的两种古代舞蹈玛祖卡舞和波罗乃兹
舞的节奏写成的。波罗乃兹舞是一种贵族的舞蹈——王子和英雄们在国王
宝座前面稳重而庄严地行进。肖邦用这种曲式创作了他的一些最宏伟的作
品。玛祖卡舞是肖邦时常看见的,这是波兰农民们力图在朝气蓬勃的尽情
欢乐中忘掉他们生活中的艰苦时跳的一种农村舞蹈。其节奏是每一小节三
拍子,在最后一拍,跳舞的人们把脚后跟咔嗒一声碰在一起时加强了一拍。
肖邦作了五十多首玛祖卡舞曲,并且在这一种节奏里,表现了从悲伤和神

秘感到生活的欢乐等种种感情。肖邦伟大的《降b小调鸣曲》是建立在古老
波兰的一首诗的基础上的,而他的四首《叙事曲》则讲述了波兰最伟大的
诗人写的四个故事。其中最流行的一首讲的是一个年轻的骑士对一位美丽
而神秘的小姐的爱情。甚至他那些《练习曲》,也不仅是一些练习,而是
一些音乐素描。所有想做钢琴名家的学生都想要学会的那首伟大的《革命
练习曲》,是当肖邦听见波兰人一再起来反抗俄国,但一再被残酷镇压时
写的。浪漫派大师舒曼曾这样形容:“肖邦的作品是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
炮。”肖邦的音乐被人们热爱的原因也许是:它不仅是在诉说波兰的美和
忧伤,而且诉说的是一种炽热的爱国之情。 

[ 钢琴诗人 ] 

一、繁杂的曲名与潇洒的谱曲 

肖邦一生作品繁多,且全部为钢琴曲,而其中的十分之九又是钢琴独奏曲。
但是最令人感到麻烦的是,他的作品大多只有体裁而没有标题,很多作品,
即使标上调式和体裁及体裁编号,仍然难以搞懂到底是哪一首。因此,后
人查找肖邦的作品时,往往以作品编号(Op. )作为查找的主要根据,因
为作品编号是不会出现重复和混乱现象的。肖邦作曲时,基本离不开钢琴
键盘。据当时的人所说,肖邦擅长在钢琴上即兴创作,而且有着一气呵成
般的流畅,但当他落笔追思即兴乐念时,却异常费力,稿纸上往往留下很
多涂改痕迹。许多已成之作,每经他本人演奏一次,就会出现一种有所改
动的版本。可见肖邦对于作曲是十分情绪化的。 

二、肖邦的信条:让人们去猜吧! 

“脱帽吧,先生们!这里是一位天才!”这是1831年12月,舒曼发表在
《大众音乐报》第四十九期的一篇评论肖邦作品第二号的文章里推崇肖邦
的话。这篇文章,是舒曼的第一篇音乐评论文章。德国人对肖邦的了解,
是从舒曼的这篇文章开始的。肖邦在1827至1828年间,以莫扎特的歌剧
《唐?璜》第一幕中唐?璜和策丽娜的小二重唱作为主题,写成了作品第二
号——钢琴和乐队的变奏曲。1831年10月27日,德国钢琴家尤里乌斯?克诺
尔(1807—1861)在莱比锡布业公会音乐厅初次登台,演奏了肖邦的作品
第二号。舒曼评论这个曲子的文章,就借用了尤里乌斯的名字作为笔名。
1831年12月16日,肖邦从巴黎写信给他的朋友沃伊切霍夫斯基说:“几天
以前,我从卡塞尔收到一个热心的德国人写的一篇长达十页的评论,他在
冗长的绪言以后一小节一小节地进行分析(作品第二号)。他认为按照正
统的观点,它们不能算是变奏,而是一幅想象的图画。他说,第二变奏里
唐?璜和列波累罗在追赶;在第三变奏里,唐璜亲吻着策丽娜,使马捷托
看了呕气;在慢板第五小节的降D大调上,唐?璜和策丽娜在接吻。这位撰
稿者大发奇想,实在可笑,他还迫不及待地想把这篇文章发表在《音乐杂
志》(属于他的女婿菲梯斯的刊物)上。好心的希勒是一个很有才能的青
年,……他对我十分关心,马上告诉菲梯斯的岳父说,他写那篇评论对我
没有好处只有害处。”肖邦所说的菲梯斯(1784-1871),是比利时音乐学
家,1806年他和《民族信使报》编者罗贝尔的女儿阿黛拉伊德结了婚。菲
梯斯在1827年创办的《音乐杂志》是一种周刊。那么,写那篇评论文章的
“热心的德国人”,应该就是罗贝尔了。肖邦最反对用文字解释他的作品。
伦敦乐谱出版商威塞尔(1797—1885)为了使出版物引人注目,常给他的
作品加上想入非非的标题,如《降B大调变奏曲》(作品2)标作“向莫扎
特致敬”;《引子和波罗乃兹》(作品3)标作“快乐”;《玛祖卡风格
回旋曲》(作品5)标作“波西阿娜”;《三首夜曲》(作品9)标作“塞
纳河流水潺潺”;另外《三首夜曲》(作品15)标作“西风”;《降E大
调圆舞曲》(作品18)标作“邀舞”;《波莱罗舞曲》(作品19)标作
“安达卢西亚回忆”;《b小调谐谑曲》(作品20)标作“地狱里的宴会”;
《第一叙事曲》(作品23)标作“无词叙事诗”;《两首夜曲》(作品27)
标作“哀怨”;《降b小调谐谑曲》(作品31)标作“冥想”;另外《两首
夜曲》(作品37)标作“叹息”;《两首波罗乃兹》(作品40)标作“宠
物”;而《玛祖卡舞曲》则统称为“波兰回忆”。1841年,肖邦从诺安写
给他的朋友丰塔那(1810—1869)的一封信中愤慨地说:“至于威塞尔,
他是一个蠢才和骗子。你写信给他时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吧…… 如果他老是
因我的作品而赔钱,那是由于他不照我的意见,而加上愚蠢的标题所致。
从我心灵里发出的声音,教我不能再送给他任何作品让他加上这些名称。
你对他说话可以尽量讲得尖锐些。”在肖邦看来,那位“热心的德国人”
是和威塞尔同样愚蠢,同样可笑的。但这个德国人在文章中所描绘的“一
幅想象的图画”,也许并不是他的发明,而是步了舒曼的后尘;因为舒曼
的文章里也谈到第二变奏“象一对情人(但不是唐?璜和他的仆人列波累罗)
在追赶”,优美的降B大调是“情人第一次的接吻”等等。舒曼喜欢给自己
的作品加上文学性的标题,如《狂欢节》(作品9)、《幻想曲》(作品
12)、《童年情景》(作品15)、《少年曲集》(作品68)、《森林情景》
(作品82)等都是其例;肖邦则对此深恶痛绝,他的《g小调夜曲》(作品
15之3)原想注上“悲剧《哈姆莱特》观后感”字样,后来还是取消了,他
说:“让人们去猜吧。”让音乐本身去说话,不把主观臆想强加给听众——
这就是肖邦的信念。“让人们去猜吧”这句话,对于肖邦的作品是有普遍
意义的。
 

--
                     天空是蔚蓝的。                                             
                     蔚蓝的天空中,有一只快乐的鸟儿在飞翔.....                  
                     这样的世界是美丽的,                                       
                     这样的生活是值得赞美的!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music.hit.edu.cn]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lanslot.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73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