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ssicalMusic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ongyun (冬云), 信区: ClassicMusic
标 题: 序 曲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8月05日20:25:47 星期天), 站内信件
序曲是在歌剧、话剧、清唱剧等开场前演奏的管弦乐曲。有时也指某些大型器乐作
品的开始曲。早期的序曲,即十七世纪末叶和十八世纪前半叶的序曲有两种主要类
型:一种是法国作曲家吕里创始的法国式序曲,由慢板-快板-慢板三个段落组成;
另一种是意大利那不勒斯歌剧乐派代表人物斯卡拉蒂确立的意大利式序曲,由快板
-慢板-快板三个段落组成,它的快慢顺序恰恰和法国式序曲相反。下面,我们通过
两首乐曲来比较一下这两种序曲的区别。
韩德尔的清唱剧《弥赛亚》的序曲是法国式序曲,分慢板-快板-慢板三个段落
。一开始是慢板的引子,音乐采用一长一短的节奏,显得庄严肃穆。然后是快板乐
段,它是序曲的主要部分,用“赋格段’写成。赋格的主题短小精悍,雄健有力。
最后,音乐又回到慢板。构成一个短短的结尾。
格鲁克的歌剧《巴里斯和海雷娜》的序曲,是典型的意大利式序曲。分快板-
慢板-快板三个段落。第一段是进行曲性质的快板,富于英雄气概。第二段是抒情
的中板,同第一段形成了刚柔的对比。第三段是欢快活跃的回旋曲,分成
a-b-a-c-a五个小段,是回旋曲的主题。这首序曲三个段落的主题各不相同,但第
三段和第一段的旋律有密切的联系。
早期的歌剧序曲和歌剧的内容没有直接的关系,往往一部歌剧的序曲可以借用
于另一部歌剧。以后,格鲁克和莫扎特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歌剧序曲的表现力,使
歌剧序曲开始具有暗示剧情的作用。而贝多芬为歌剧《费台里奥》所写的四首序曲
,则把这一体裁提高到交响音乐的水平。尤其是其中的《雷奥诺拉》第三序曲,表
现人物性格和戏剧冲突更为深刻。歌剧《费台里奥》原名《雷奥诺拉》,描写西班
牙监狱长皮查罗挟嫌诬陷仇人弗罗雷斯坦,把他打入了地牢。弗罗雷斯坦的妻子雷
奥诺拉乔装为一个少年,化名费台里奥,潜入监狱,做了看守罗可的助手,准备伺
机营救她的丈夫。一天,皮查罗听说司法大臣要来视察监狱,便密谋在他来到以前
秘密杀害弗罗雷斯坦。皮查罗一面派人在城楼上了望,以便在司法大臣来到时吹号
报信,一面命令罗可为弗罗雷斯坦挖掘坟墓。雷奥诺拉进入地牢帮助罗可掘坟,得
以和丈夫相见。当皮查罗持刀前来杀害弗罗雷斯坦时,雷奥诺拉拔出手枪,挺身而
起保护她的丈夫,这时城楼上响起了号声,查狱的司法大臣来到,皮查罗的阴谋败
露,弗罗雷斯坦获得了自由。
《雷奥诺拉》第三序曲采用歌剧中的音乐主题,概括了歌剧的内容,阐明了歌
剧的主题思想。这首序曲用奏鸣曲式写成。开头的慢板引子描写弗罗雷斯坦被打入
地牢。在表现压抑情绪的下行音阶以后,单簧管和大管唱出了弗罗雷斯坦的咏叹调
“正当我生命的春天,一切欢乐都消散”。这首咏叹调取自歌剧第二幕第一场,表
现了弗罗雷斯坦横遭陷害的痛苦和失望。弗罗雷斯坦的咏叹调从悲痛压抑转向悲壮
激昂,并达到了引子的高潮。呈示部的第一主题是一首气势蓬勃的进行曲,描写雷
奥诺拉坚强勇敢的性格,以及对黑暗势力的斗争。第二主题是一个抒情主题,描写
弗罗雷斯坦和雷奥诺拉忠贞的爱情。展开部主要发展第一主题的斗争形象,然后,
独奏小号传来了报信的号声,这也是歌剧第二幕中原有的音乐。小号报信的号声吹
了两次,然后音乐走向高潮,再现部就在高潮上进入。在尾声中,速度改为急板,
弦乐器自弱而强,演奏着上下起伏的音阶进行,音乐从涓涓细流,汇合成一股洪流
。把自由的颂歌高唱入云,表现斗争获致胜利,正义得以伸张。全曲在欢欣鼓舞中
结束。
贝多芬的《雷奥诺拉》第三序曲,是采用歌剧音乐的主题贯串着戏剧性的发展
而写成的。如果仅仅把歌剧中几个最精彩的主题组合起来,而没有贯串这种戏剧性
的发展,那就叫做“集锦式”的歌剧序曲。法国作曲家托马的歌剧《迷娘》的序曲
,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迷娘》是根据歌德的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年代和漫游年代》创作的。
歌德笔下的威廉·迈斯特,是资产阶级启蒙运动时期德国市民青年的代表,他要
摆脱狭隘的生活天地,走向自由世界,到实际斗争中去认识生活的意义。
歌剧所描写的是威廉和迷娘的一段故事。迷娘从小被吉卜赛人拐走,吉卜赛人
强迫她在旅馆里跳舞给大家看;她不肯跳,当头人挥起棍棒来打她时,老艺人洛塔
里奥和大学生威廉拦住了头人。迷娘向二人赠花表示感谢,威廉把花转送给了剧团
的女演员菲丽娜。迷娘向威廉诉说了自己的身世,威廉深为感动,出钱为她赎身。
迷娘穿上男装,做了威廉的书童。威廉被邀请为剧团的诗人,跟了剧团到替芬巴赫
城堡去演莎士比亚的戏。这时迷娘已爱上了威廉,但威廉并没有感觉到迷娘对他的
爱情。当迷娘看到威廉和菲丽娜在一起时,产生了妒忌和失望。她想投湖自杀,被
老艺人救了起来。她诅咒着城堡但愿为天火烧毁,老艺人听了她的诅咒,当真纵火
焚烧了城堡。迷娘奔进城堡去取回她送给威廉的花,为大火所包围。威廉奋不顾身
,从火中救出了迷娘。老艺人在威廉的陪同下,带着受伤的迷娘回到自己的意大利
故居。迷娘渐渐恢复了健康,回忆前事,原来她就是老艺人失去的爱女。迷娘和威
廉互吐衷情,同结永好。
歌剧《迷娘》的序曲包含歌剧的五段音乐:第一段是老艺人在迷娘养病时所唱
的摇篮曲,吐露了慈父对爱女的舐犊深情。第二段是老艺人的竖琴音乐。第三段是
迷娘对威廉倾诉自己的身世时所唱的歌。这首歌很有名,被称为“迷娘之歌”。歌
词是这样的:
你知道那地方,到处橘花飘香,黄金果的国土,红玫瑰的故乡。
微风特别柔和,小马格外轻狂。
蜜蜂一年四季,为采花繁忙。
一个永恒的春天,神赐的恩典, 在蓝空下微笑,闪耀着光芒。
啊命运叫我流亡,空对幸福的一海岸,独自黯然神伤。
我衷心向往,愿意生活和终老在那地方。
这段音乐在序曲中是由圆号吹奏的,旋律抒情婉转、富于诗意。第四段是女演
员菲丽娜在戏剧《仲夏夜之梦》中成功扮演了仙后这一角色之后所唱的歌。原来的
歌词是这样的:
我是蒂塔妮雅,是女王,我是蒂塔妮雅,我真漂亮!
我欢笑,在地面上游荡, 比鸟儿还快,胜过闪电的光。
这是一首波洛涅兹体裁的三拍子舞蹈歌曲(参见“舞蹈歌曲和舞曲”)。第五
段是菲丽娜的福拉纳舞曲。福拉纳是一种六拍子的威尼斯舞曲,表现出生动活泼的
情趣。五段音乐既不是随意的凑合,也不是顺着在歌剧中出现的次序排列,而是按
照美学原则精心剪裁的一幅镶嵌画。
十九世纪初叶以后,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序曲,它既不是歌剧的开场音乐,也不
是器乐作品的开始曲。而是一种独立的、专为音乐会演奏而作的管弦乐作品,所以
这种作品被称为“音乐会序曲”。其中有些是标题音乐,也就是用文字或题目来阐
明作品思想内容的器乐曲;有些是纪念性的乐曲,如勃拉姆斯的《学院节日序曲》
就是作者为答谢布勒斯劳大学授予他荣誉哲学博士学位而作。在形式上,这些序曲
都是单乐章的作品,大多用奏鸣曲式写成。
门德尔松的《赫布里底群岛》序曲,又名《芬格尔山洞》序曲,是一首标题性
序曲。芬格尔山洞是苏格兰西海岸外赫布里底群岛中斯塔法岛上最大的岩洞。这首
序曲抒写了作者游历赫布里底群岛和芬格尔山洞的印象,采用奏鸣曲式的结构。第
一主题用一个动机作为主题核心。这个动机不断反复、模进和引伸,并从低音区扩
展到高音区,描写岩洞的静僻和幽深。第二主题由大提琴、大管和单簧管奏出优美
的歌唱性旋律,伴随着弦乐器上碧波荡漾一般的音型,描写浩瀚的大海。展开部淋
漓尽致地发挥了这两个主题,描写海鸟飞鸣,海风凄厉和海浪的起伏逐渐变为汹涌
澎湃的气象。当音乐平静下来时,开始进入再现部,又回到了幽静的岩洞景色。最
后,热情洋溢的尾声把壮丽的自然景色和心醉神迷的精神境界结合起来,作了生动
的描述。
勃拉姆斯的《学院节日序曲》,是一首纪念性的音乐会序曲。一八七九年三月
,布勒斯劳大学授予勃拉姆斯以荣誉哲学博士的学位。勃拉姆斯在1880年8月写成
这首序曲,作为答谢。这首用奏鸣曲式写成的序曲,采取四首德国大学生歌曲作为
主题。第一主题是在十九世纪德国民主革命运动中起过积极作用的《一八一九年十
一月二十六日之歌》。创立于1815年的耶拿德国大学生协会,因为传布自由思想而
于1815年11月26日被解散。这首歌是抗议协会被解散的大学生团奖歌曲,曾在德国
大学生中广泛流传,有很大的影响。过去我国的学校歌曲,也曾采用过它的曲调,
配上李白的《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
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流传于二、三十年代的中学里,为当时的中学生所
熟知。在序曲中,这个主题是由小号吹出的。连接部采用大学生歌曲《国父》的曲
调,这是德国大学生举行庆宴时所唱的歌曲;第二主题是《大学一年级生之歌》,
是一首富于风趣的大学生歌曲,由大管吹出。尾声采用了十八、十九世纪广泛流传
于欧洲各国的拉丁文大学生歌曲《短暂的生命》,歌词宣扬青春及时行乐和对师友
的祝福,但最后一段歌词唱出了“摆脱忧患,送走困苦,驱除恶魔。扫清暴虐”的
意愿,表现了争取民主的进步思想。这首庄丽雄健的大学生歌曲由全部乐器强劲地
奏出,序曲在欢欣鼓舞的热烈气氛中结束。
--
心如湖水,波澜不惊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es.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18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