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ssicalMusic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ignorance (孤独一剑), 信区: Music
标 题: 交响音乐的体裁和形式(4)
发信站: 紫 丁 香 (Sun Apr 4 17:17:13 1999), 转信
发展部是奏鸣曲形式的核心,或者说戏剧发展进程中的关键时刻,它的篇幅可长可短,
作者可以在这里引入新的主题,也可以局限于运用呈示部中的素材,发展其中的这个或那
个主题。如果说作曲者在呈示部中悉心把他所构筑的素材搬上舞台,使其中的主题旋律与
和声融洽地结合在一起的话,那么,在发展部中作曲者则自由地处理这些素材,用尽一切
可能的技巧手段、根据需要去发展它。一般说来,不协和音和移调,容易使音乐增加一种
紧张度和动势,主题分割成越小的单位,音乐的情绪也越激越。因此,在发展部中往往看
不到象呈示部中那般平衡的主题旋律,这发展部变成了从主题中分割出来的短小动机(少数
几个音、一小节或者两小节)任意驰骋的宽阔天地,但见它或者移上移下模进反复,或者把
原型倒转,或者放宽其节奏型,或者加以压缩,或者改换调式,或者变化音响色彩――有时
几乎变的不可复识。在调性布局方面,这发展部往往从第二主题的调性出发,离开乐曲的基
调越来越远,然后逐步回归。由于发展部具有上述特点,听者很容易辨认出它,很容易把它
同后面的再现部区分开来。
奏鸣曲形式的发展部两侧因各有一段呈示部或再现部而保持了曲式的戏剧性平衡。再
现部主要重复呈示部的素材,但从来并非一成不变,它同呈示部的区别首先在于:这里两
个主题都保持在同一个主调上,它的第二个主题并不变换调性。有时候在再现部之后还用
一段尾声以结束全曲,这尾声多半由原有的主题构成,但有时也可以引用新的音乐素材,
例如,贝多芬的《埃格蒙特》序曲就是用新出现的胜利进行曲作为结束的。还有,在呈示
部前有时也可以添上一段引子。
奏鸣曲式可以用图例说明如下:
奏鸣曲形式(标准范式)
引子 呈示部 发展部 再现部 尾声
(慢速度) 第一主题 第二主题 发展旋律的手法: 第一主题 第二主题
连接段 结尾段 对位,分割,模进, 连接段 结尾段
反复,扩充,压缩,
倒转等
从主调转入关系调(呈 和声和调性充分变化, 两个主题都保持在
示部本身常作反复) 然后转会主调 主调上
--
~~~~~~~~~~~~~~~~~~~~~~~~~~~~~~~~~~~~~
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震憾我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
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
------ 康 德
~~~~~~~~~~~~~~~~~~~~~~~~~~~~~~~~~~~~~~~~
--
Yesterday, all my trouble seemed so far away
Now, it looks as though they are here to stay
Oh, I believe in yesterday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9.82]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85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