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ssicalMusic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ignorance (孤独一剑), 信区: Music
标 题: 交响音乐的体裁和形式(6)
发信站: 紫 丁 香 (Sun Apr 4 17:18:18 1999), 转信
十九世纪上半叶是浪漫主义歌剧序曲的黄金时代,随后,序曲的影响便明显消退了。
这有两个原因:第一,十九世纪下半叶有些作曲家,例如瓦格纳,认为歌剧本身已经足以
说明戏剧故事的情节,序曲无需在涉及故事的内容,因此,许多作曲家倾向于压缩序曲的
规模,宁愿改用前奏曲这种比较简短的体裁,只限于在幕前酝酿一种情绪;第二,当时抒
情剧院的新观众,一般都是真心来看演出的,而且也有一定的欣赏能力,因此也没有必要
用很响的音乐去延迟开幕的时间。结果是:象十九世纪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的歌剧《波
希米亚人》,几乎只有几个小节的引子,便立即转入歌剧的第一幕。
除了歌剧序曲之外,十九世纪作曲家还热衷于创作一种并非起"绪言"作用的新型序曲,
这种序曲并不从属于任何戏剧作品,但它往往带有标题,同一定的诗意内容、如古典文学
或民间创作的形象和情节以及民间生活的画面有联系。这种独立的标题性序曲叫做音乐会
序曲,它的创始者是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第一首专为音乐会演奏而写的这种序曲,便是
他的《仲夏夜之梦》序曲。标题性音乐会序曲的数量很多,如门德尔松的《芬格尔的岩穴》
序曲、格林卡的《西班牙序曲》、柴可夫斯基的《一八一二》庄严序曲和《罗密欧与朱丽
叶》幻想序曲等,这类序曲有的实际上是标题性交响曲或交响诗的一个变种。
--
~~~~~~~~~~~~~~~~~~~~~~~~~~~~~~~~~~~~~
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震憾我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
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
------ 康 德
~~~~~~~~~~~~~~~~~~~~~~~~~~~~~~~~~~~~~~~~
--
Yesterday, all my trouble seemed so far away
Now, it looks as though they are here to stay
Oh, I believe in yesterday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9.82]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6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