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ssicalMusic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asdf (变量), 信区: Music
标 题: 一点小知识(转寄)
发信站: 紫 丁 香 (Mon May 11 18:40:57 1998), 转信
发信人: toyota (无所谓), 信区: ClassicMusic
标 题: 一点小知识
发信站: 武汉白云黄鹤站 (Mon Nov 17 15:14:53 1997) , 站内信件
标题音乐【programme music】
用音响描绘一则故事或形象的具体内容、形式受故事
或形象制约的音乐,与纯音乐相区别。
素歌、16世纪的经文歌和弥撒曲、英国维吉那琴曲、
17世纪法国的羽管键琴曲,以及16世纪的许多牧歌、17、
18世纪的歌剧、清唱剧和康塔塔中都会有一些描绘性的
段落,但无不是全曲的附带因素,整个作品自有其不受标
题约束的音乐布局。只有极少的例外,如14世纪意大利的
猎歌、雅内坎的小鸟尚松和战争尚松、伯德描写站长的维
吉那琴曲,以及约翰·库瑙的《圣经奏鸣曲》,在形式和
题材上都直接同标题有关。
贝多芬坚持说,他的《田园交响曲》“抒情多于写景”
但第四乐章与所有描写暴风雨的音乐一样,属于标题音乐。
柏辽兹则相反,给《幻想交响曲》写上了标题,表示
他把交响曲视为一部器乐的戏剧,不过“并不乞援于台词
而已”。
门德尔松和李斯特的态度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门德
尔松将其音乐会序曲中的描绘成分限制在传统曲式的范围
以内,而李斯特的交响诗则在形式和表情上同题材内容紧
密相关,认为最好加上标题或序言,“以防止听众错误地
理解诗意的内容”。
李认为音乐诗人(他以此称呼标题音乐作曲家)和“
单纯的音乐家”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表现作曲家心灵
的印象和经历,为了把它们传达给听众;而后者则按照规
定的法则调度、聚合和连接一个个的音,游戏般的克服难
题,力求取得新颖、大胆、错综复杂、不同凡响的组合"(
引自《论柏辽兹及其哈罗尔德交响曲》一文,1855)
里夏德·施特劳斯写了不少交响诗,尤其在《英雄的一
生》(1898)和《家庭交响曲》(1903)中,他利用标题
把管弦乐的描绘性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一切音乐在本质上都
表现某一“标题”,不论是明言还是暗示。此说一百多年前
在汉斯利克《论音乐的美》(1854)中受到猛烈的抨击。
今天这已不是一个尖锐的问题,汉斯利克的观点虽然偏激,
却同本世纪的流行看法比较接近,即对于标题对音乐的价值
的任何判断,最终必须是对最终听到的音乐品质的判断。
--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quark.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16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