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ssicalMusic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Mayer (莫二*对古琴垂涎中), 信区: ClassicMusic
标 题: [合集]交 响 诗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3月22日01:25:41 星期五), 站内信件
────────────────────────────────────────
dongyun (冬云) 于 2001年08月05日20:44:42 星期天 说道:
交响诗是一种自由形式的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它的前身是音乐会序曲。交响诗
在构思上,或体现一个哲学思想,或体现一种诗的意境,或和一定的文学题材相联
系。交响诗创始于十九世纪中叶,创始者是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
李斯特写过十三首交响诗,这些作品的内容,大多取材于诗歌、戏剧或绘画;
总谱的前面常常有一篇序言,说明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主题思想,或引用有关诗文,
说明作品的题材内容。这一篇序言或引用的诗文就是作品的标题。例如李斯特的第
三交响诗的题目是《前奏曲》,它取材于法国浪漫派诗人拉马丁的《诗的冥想》,
总谱前面刊登了李斯特根据这首诗写成的序言,作为这首交响诗的标题。序言的全
文是这样的:“我们的生命除了是用‘死亡’唱出第一个庄严音符的无名歌曲的一
组前奏曲以外,还有什么呢?爱情是每一颗心中的朝阳,但最初的幸福和欢乐,怎
能不受暴风雨的袭击,以致好梦被惊破,祭坛被摧毁;在残酷的打击下,怎能不冲
出暴风雨,投入宁静的乡村生活,从回忆中去寻求安慰呢?可是人总是不能久安于
大自然怀抱中温和的隐退生活的,当小号吹出警报的信号时,他立即冒险上阵,不
管号召他去参加的是什么样的战斗行列;为的是在战斗中完全恢复自信,并获得充
分的力量。”
拉马丁的原诗充满着对人生的怀疑,流露出消极悲观的思想。李斯特按照自己
的观点来解释拉马丁的诗,把诗中所写人生道路上的各个阶段,看做是“一系列的
前奏曲”,把它们描绘成一幅幅鲜明生动的生活图画;尽管因遭受打击而灰心丧志
,最后还是肯定生活,并信心百倍、活力充沛地投入了生活。李斯特根据表现标题
内容的需要,灵活地运用奏鸣曲式的原则。全曲所有的主题都脱胎于一个有调。这
个音调包含三个音,是从表示疑问的语言音调概括而成的。从这个音调蜕化出来的
各个主题,每次再现的时候,都作了种种不同的变化,用来表现不同的形象和意境
。这种手法,叫做“主题变形”。这“主题变形”是李斯特在协奏曲和交响诗等作
品中常用的手法,也是李斯特以后的各种标题音乐中常用的手法。
他的第三交响诗采用自由的奏鸣曲式。开头是行板的引子,音乐用疑问音调提
出了一个探求人生真谛的哲理性的问题。主部是庄严的行板,表现生命充满青春的
活力,犹如旭日方升。连接部是一个抒情主题,表现爱情的温暖和幸福;它从主部
的C大调转向副部的E大调。副部也是表现爱情的抒情主题,它出现在E大调上。展
开部描写生活道路上的暴风雨,音乐素材也是疑问音调的发展。这段音乐用了许多
造型手法,大提琴上下起伏的半音阶旋律、木管乐器和弦乐器尖锐紧张的不协和和
弦,加上铜管乐器的呼啸、定音鼓的轰鸣,描写风起云涌,电闪雷鸣。当音乐发展
到高潮时,木管乐器和弦乐器上的半音阶下行。犹如暴风骤雨,震撼人心。展开部
后面的插部,是一首描写乡村生活的田园曲。暴风雨渐渐平息,大地上雨过天晴,
双簧管吹出一个明朗安静的曲调,好象牧人的笛管在演奏。这个曲调是呈示部中连
接部主题的变形。在插部中。我们还可以听到显示部中副部主题的变形。副部的爱
情主题。现在变成了田园曲了。田园曲逐渐变得激动起来,成为一首进行曲。铜管
乐器吹出了战斗的号声,它号召主人公去迎接新的生活和斗争。这号声一是连接部
主题的又一次变形。
下面是倒装的再现部,其中首先再现的是副部。副部主题在这里又一次变形为
战斗进行曲。最后出现的是主部主题,它象在呈示部中一样,没有变形。表现主人
公在战斗中恢复了自信和青春的力量。
李斯特认为:“标题能够赋予器乐以各种各样性格上的细微色彩,这种色彩几
乎就和各种不同的诗歌形式所表现的一样。”所以他称他的单乐章标题交响音乐为
“交响诗”。李斯特的《山上所闻》、《前奏曲》、《马捷帕》、《理想》、《从
摇篮到坟墓》等交响诗,都是以诗歌为题材的、表现诗的意境的作品。也有一些交
响诗,是以绘画为题材的,或者是描写自然风光的,可以称为“音画”、“交响画
”或“交响音画”。俄国作曲家鲍罗廷的《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就是一幅交响音
乐的风俗画。
这是一首描写吉尔吉斯草原风光,并从中表现爱国主义思想的交响诗。鲍罗廷
在总谱前面,写上了这个作品的标题:“在平沙漠漠、一望无际的中亚细亚草原上
,传来了不大听见的俄罗斯和平歌声。从远处可以听到马和骆驼的脚步声,以及东
方曲调的奇异的歌声。一个土著的商队渐渐走近。它在俄国军队的保护下,穿过无
边的沙漠,平安自由、无忧无虑地赶着路。商队渐走渐远。俄国人的歌声和亚洲人
的曲调结合在一起,构成共同的和声,它的回声逐渐消失在草原的空气中。”
乐曲一开始,小提琴奏出了绵延不绝的高音持续音,描写草原的空旷气氛。以
此为背景,单簧管吹出了悠长的俄罗斯曲调,由圆号在移低大六度的调上重复着,
好象是飘荡在草原上的回声。接着,大提琴和中提琴的拨弦,描写远处传来了马和
骆驼的脚步声。在这个背景上,英国管吹出了装饰得很华丽的东方曲调。当我们再
一次听到单簧管吹出俄罗斯曲调,并由圆号呼应着这个曲调时,已经有了丰满的和
声。接着,俄罗斯曲调由全部乐器强有力地奏出,描写俄国军队来到近处。英国管
和大提琴再一次演奏东方曲调,并由小提琴在不同的调上重复着。然后,两个曲调
用复调的手法同时结合在一起,描写土著的商队和俄罗斯军队相逢在草原上。在这
段音乐中,俄罗斯曲调由双簧管吹奏,东方曲调先由小提琴演奏,后来移到大提琴
上。最后,在尾声中,由圆号和各种木管乐器轮流吹出俄罗斯曲调的片段,描写歌
声渐渐消失在草原上。
上面介绍了取材于诗歌和描写自然风光的交响诗,现在让我们再来听一首取材
于雕塑的交响诗——霍维作曲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这是一首史诗性的交响诗,
表达了人们站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缅怀先烈的英雄业绩,胸中激荡着无限崇敬景
仰之情。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纪念我国一百多年以来在反对内外敌人的革命斗争中
牺牲的人民英雄而建立的。碑座四周镶嵌着用汉白玉雕刻成的八块革命历史浮雕,
即“焚烧鸦片烟”、‘金田村起义”、“武昌起义”、“五四爱国运动”、“五卅
运动”、“八一南昌起义”、“抗日敌后游击战”和“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
。这首交响诗并没有描写每一幅浮雕所表现的具体革命历史事件,而是概括地抒写
了人民英雄们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和高尚的革命情操。
全曲用奏鸣曲式写成。缓慢的引子先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齐奏深沉严肃的低音
曲调,表现人们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时的悼念和沉思;然后小提琴和中提琴奏出清
澈明朗的和弦进行,表现对人民英雄的敬仰心情。
主部是一首英勇果断的战斗进行曲,运用了模仿复调的手法。各声部此起彼落,表
现英雄们为革命事业勇往直前的斗争形象。副部是一个民歌风格的主题,表现英雄
们宽广的胸怀和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
副部通过变奏发展表现热情激动的形象,随后情绪逐渐平静下来,音乐进入了
展开部。在展开部中,主部的斗争形象得到了积极的发展,变得气势奔腾,锐不可
当。作者在发展主部时用了“赋格段”的手法。展开部的最后一段用扩大了的节奏
发展主题,在定音鼓和低音弦乐器的伴奏下,四个吹着阻塞音的圆号互相模仿,一
步步走向高潮,描写革命斗争的风起云涌;再接再厉。再现部就在高潮上开始,其
中主部和副部互相渗透,都有了新的发展。当主部进入最高潮时,小号和长号用激
昂慷慨的音调,吹出副部的旋律,伴随着一声锣鸣,描写人民英雄的壮烈牺牲;然
后音乐转入慢板,木管乐器和弦乐器奏出引子的主题,和圆号互相对答,表现出无
限悲痛的心情。这是再现部中一个富于戏剧性的转折。再现部中副部的音乐形象,
由回忆变为景仰,中间加进了主部的音型,表现出踏着烈士血迹继续前进的思想。
尾声是主部主题的变形,变成了大调的庄严快板,表现广场上人民群众对英雄们的
歌颂。
李斯特以后交响诗的重要作曲家,有捷克的斯美塔那和德伏夏克、法国的圣桑
、德国的理查·施特劳斯和芬兰的西贝柳斯等人。
────────────────────────────────────────
pinkeye (外甜内酸) 于 Tue Aug 7 19:08:36 2001) 说道:
单乐章?斯美塔那的名作《我的祖国》6个乐章呐!我一直以为德沃夏克《自新大陆》是交
响曲,可是记得好像什么时候看过说是交响诗,这个记不太清了,反正也有四个乐章就对
了,交响曲的典型结构是三个乐章的而已
抛开结构不谈,我还是分不太清楚,就像我一直以为理查·施特劳斯的《查拉图斯特拉如
是说》是交响曲,并和尼采的著作重名,原来是交响诗
────────────────────────────────────────
sword (大猪小猪摞一盘) 于 2001年08月08日13:08:41 星期三 说道:
从来没见过有人说是交响诗。
────────────────────────────────────────
lcb (for_ _) 于 2001年08月08日16:03:35 星期三 说道:
李斯特首创这一体裁,单乐章管弦乐曲,属标题音乐范畴
《我的祖国》交响诗套曲
兼为指挥家的德国斯特劳斯写过很多的交响诗(如熟悉的《堂吉柯德》,《唐璜》
《家庭交响曲》。个人认为到后来单乐章的划分不是那么严格,就说家庭交响曲,可以
说是四个部分,因其音乐形象和主题动机始终贯穿性发展;也可以说是四个乐章,
象一大型奏鸣曲式结构,呈示,展开,再现 尾声。理查 在有浓厚哲学氛围的慕尼黑大学
就读,深受当时哲学思想影响,并受音乐哲学家的影响。但是尼采的《查拉图斯拉如是说》
与斯特劳斯交响诗本身是没有关系的,处于同一时代。
────────────────────────────────────────
pinkeye (外甜内酸) 于 Thu Aug 9 10:08:39 2001) 说道:
更正一下,《我的祖国》严格说应为交响诗套曲,或者交响诗集。
其中的六个乐章其实就是六首单独的交响诗
我当时也在想六个乐章没有什么联系,可是的确不是单乐章的说
至于《自新大陆》应是交响乐了
────────────────────────────────────────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7.29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