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ssicalMusic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cb (-----), 信区: ClassicMusic
标  题: 宋、金、元时期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6月12日10:59:53 星期二), 站内信件

宋、金、元时期音乐文化的发展以市民音乐的勃兴为重要标志,较隋唐音乐得到更为深
入的发展。
   随着都市商品经济的繁荣,适应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游艺场"瓦舍"、"勾栏"应运而
生。在"瓦舍"、"勾栏"中人们可以听到叫声、嘌唱、小唱、唱赚等艺术歌曲的演唱;也
可以看到说唱类音乐种类崖词、陶真、鼓子词、诸宫调,以及杂剧、院本的表演;可谓
争奇斗艳、百花齐放。这当中唱赚中的缠令、缠达两种曲式结构对后世戏曲以及器乐的
曲式结构有着一定的影响。而鼓子词则影响到后世的说唱音乐鼓词。诸宫调是这一时期
成熟起来的大型说唱曲种。其中歌唱占了较重的分量。
  承隋唐曲子词发展的遗绪,宋代词调音乐获得了空前的发展。这种长短句的歌唱文
学体裁可以分为引、慢、近、拍、令等等词牌形式。在填词的手法上已经有了"摊破"、
"减字"、"偷声"等。南宋姜夔是既会作词,有能依词度曲的著名词家、音乐家。他有十
七首自度曲和一首减字谱的琴歌《古怨》传世。这些作品多表达了作者关怀祖国人民的
心情,描绘出清幽悲凉的意境,如《扬州慢》、《鬲溪梅令》、《杏花天影》等等。
   宋代的古琴音乐以郭楚望的代表作《潇湘水云》开古琴流派之先河。作品表现了作
者爱恋祖国山河的盎然意趣。在弓弦乐器的发展长河中,宋代出现了"马尾胡琴"的记载
。到了元代,民族乐器三弦的出现值得注意。
   在乐学理论上宋代出现了燕乐音阶的记载。同时,早期的工尺谱谱式也在张炎《词
源》和沈括的《梦溪笔谈》中出现。近代通行的一种工尺谱直接导源于此时。   宋代
还是我国戏曲趋于成熟的时代。它的标志是南宋时南戏的出现。南戏又称温州杂剧、永
嘉杂剧,其音乐丰富而自然。最初时一些民间小调,演唱时可以不受宫调的限制。后来
发展为曲牌体戏曲音乐时,还出现了组织不同曲牌的若干乐句构成一种新曲牌的"集曲"
形式。南戏在演唱形式上已有独唱、对唱、合唱等多种。传世的三种南戏剧本《张协状
元》等见于《永乐大曲》。
   戏曲艺术在元代出现了以元杂剧为代表的高峰。元杂剧的兴盛最初在北方,渐次向
南方发展,与南方戏曲发生交融。代表性的元杂剧作家有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
朴,另外还有王实甫、乔吉甫,世称六大家。典型作品如关汉卿的《窦娥冤》,《单刀
会》,王实甫的《西厢记》。元杂剧有严格的结构,即每部作品由四折(幕)一楔子(
序幕或者过场)构成。一折内限用同一宫调,一韵到底,常由一个角色(末或旦)主唱
,这些规则,有时也有突破,如王实甫的《西厢记》达五本二十折。元杂剧对南方戏曲
的影响,造成南戏(元明之际叫做传奇)的进一步成熟。出现了一系列典型剧作,如《
拜月庭》、《琵琶记》等等。这些剧本经历代流传,至今仍在上演。当时南北曲的风格
已经初步确立,以七声音阶为主的北曲沉雄;以五声音阶为主的南曲柔婉。
   随着元代戏曲艺术的发展,出现了最早的总结戏曲演唱理论的专著,即燕南之庵的
《唱论》,而周德清的《中原音韵》则是北曲最早的韵书,他把北方语言分为十九个韵
部,并且把字调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这对后世音韵学的研究以及戏曲说
唱音乐的发展均有很大的影响。

--
 一个不成熟男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
  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0.149]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36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