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ssicalMusic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cb (-----), 信区: ClassicMusic
标  题: 近现代时期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6月12日11:01:17 星期二), 站内信件

这一时期始自清代末叶的鸦片战争,在历经一系列反帝反封建的农民革命,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百多年来,音
乐文化的发展交织着传统音乐和欧洲传入的西洋音乐,但音乐文化的发展是以民主,科
学为主要潮流的。传统音乐首先以革命民歌的发展为以热潮,如反映太平天国革命的《
洪秀全起义》,抗议沙俄入侵的《迫迁歌》,"五四"时期痛斥军阀出卖祖国镇压百姓的
城市小调《坚持到底》,《苦百姓》等,在红色根据地,边区,解放区,革命歌曲更具
有优秀的传统,如《天心顺》,《绣金匾》等。戏曲音乐中京剧的形成影响及于全国,
出现了程长庚、谭鑫培以及后来的梅兰芳、程砚秋、周信芳等一代名优。 各种地方小戏
、评剧、越剧、楚剧等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民族器乐则以民间出现各种器乐演奏的社
团为特点,如"天韵社","大同乐会"等等。这反映出民族器乐的发展有着深厚的民间活
动基础。这种民族音乐民间活动的特点造就出许多卓越的民间艺人,其中华彦钧(瞎子
阿炳)就是杰出的代表。
  此外,各种琴谱、琵琶谱的编定、出版也多了起来。西洋音乐的传入中国虽可以上
溯到元、明时期,但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影响于中国应当是清末民初的学堂民歌运动。
 
    当时一些要求效法欧美,富国强兵的维新派知识分子倡导了这一运动,如梁启超、
沈心工、李书同等。学堂乐歌作为学生音乐教材,以宣传爱国反帝,拥护共和,以及学
习欧美科学文明为内容,如《中国男儿》,《体操-兵操》等,这些乐歌又不仅流传于
学校,而且广泛影响到社会各界。这些乐歌多借用外来曲调填词,也有少数根据本国曲
调填词,还有少数创作曲调。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我国开始兴起了传播西洋
音乐,改进国乐的音乐活动,并建立了一些音乐社团,如"北大音乐研究社"、"中华美育
社"、"国乐改进社"。
  而专业音乐教育最初就是在这些音乐社团的基础上建立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肖友
梅又在上海创建国立音乐院,这是正规专业音乐教育的开始。肖友梅呕心呖血,毕生献
给了我国早期专业音乐教育事业。
   "五四"时期,著名的语言学家、作曲家赵元任是我国早期专业音乐创作的代表人物
之一,他注意民族语言音调同歌曲音调的结合,善于吸收传统音乐中的营养,写出了《
卖布谣》,《教我如何不想他》等流传至今的作。
   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则从学习西洋音乐中探索改进国乐的道路,创办了"国乐改进社
",写出了《光明行》、《空山鸟语》、《病中吟》等二胡独奏曲,并且把二胡纳入专业
音乐教育课程。
   黎锦晖创作了大量的儿童歌舞剧,如《小小画家》、《麻雀与小孩》以及歌舞表演
剧《可怜的秋香》等,这些作品也是我国新歌剧创作的的早期探索。
   王光祈作为我国第一代音乐学家,在中国音乐史学以及比较音乐学上具有开创性的
贡献。
   三十年代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黄自对专业音乐教育的巩固和提高做了大量工
作。他培养出一批专业音乐工作者如刘雪庵,江定仙,贺绿汀等,他创作的《玫瑰三愿
》、《南乡子》等艺术歌曲仍然回响在今天的音乐会舞台上。他还写出了我国第一部清
唱剧《长恨歌》。
   这一时期,专业音乐的发展以歌曲为主要体裁,器乐曲相对来说较为薄弱。但在器
乐作品民族化方面也出现了一些较好的作品,如贺绿汀的钢琴曲《牧童短笛》,瞿维的
钢琴曲《花鼓》,马思聪的小提琴曲《内蒙组曲》,马可的管弦乐曲《陕北组曲》,民
族器乐曲如《春江花月夜》,以及华彦钧的《二泉映月》。

--
 一个不成熟男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
  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0.149]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84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