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ssicalMusic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Mayer (莫二), 信区: ClassicMusic
标  题: 胡琴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9月17日23:46:10 星期一), 站内信件

胡琴

  擦奏絃鳴樂器。廣泛用於中國民族民間樂隊的弓絃樂器。凡二胡、四胡、京胡、板
胡、墜胡、粵胡‥馬骨胡、二絃等.均可稱為胡琴。

歷史

 在宋代就有胡琴的名稱出現。北宋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有一首軍士歌,"馬尾胡琴隨漢
車,曲聲猶自怨單于。"比歌明確記我當時已有馬尾胡琴。金元時,胡琴已用於祭祀和戰
爭(內蒙占歷史概要)中說,"十二﹐十三世紀時……祭祀時奏忽忽兒。"(忽忽兒即胡琴)
(馬可.波羅行紀)中亦講到1278年蒙占軍隊排 好隊伍等待打仗時.兵士們唱歌和奏二絃
琴。關於胡琴的形制,(元史.禮樂志)載,"胡琴制如火不思,捲頸、龍首,二絃.用弓
拉之﹔弓之絃以馬尾。"這種胡琴與現今胡琴稍有差異。火不思的瓢形音箱不能將弓毛夾
置絃中、只能在絃外擦奏,現代流行的胡琴、其音箱多為筒形.次為碗形或橢圓鼓形,
用琴捍插置音箱內.弓之馬尾一般均在二絃中夾置。元史記載的胡琴可能是當時的一種
.因為音箱近似於筒形與碗形之間的擦絃樂器在唐時已經出現.名叫奚琴。奚琴不用馬
尾弓、而是用竹片在兩絃之問磨擦發音.它的發聲原理與現今弓絃胡琴是一致的。奚琴
到了宋代稱為稽琴,在演奏技巧上有了相當發展,根據(夢溪筆談.補筆談)載,"熙寧中
.宮宴,教坊令人徐衍奏稽琴,方進酒而一絃絕.衍更不易琴,只用一絃終其曲。"由此
可見當時的演奏技巧已經相當高超。北宋時期從宮廷到民間盛行稽琴的演奏。據(都城記
勝)記載,"瓦社中的細樂.常用蕭、管、 蓁、稽琴、方響之類合奏"。(夢溪筆談)也同
時記載了稽 琴的流行和馬尾胡琴的出現,這表明兩種擦絃樂器的同 時存在。此後已不
復再見有瓢形音箱的胡琴和竹片擦奏 的稽琴,可能兩種樂器相互吸收而融為一體。現代
民間常用的胡琴, 除二胡、 馬骨胡外, 還有下述幾種:

二絃

 福建南音中的一種古老擦絃樂器,音箱為筒狀.反裝的絃軸與奚琴十分相象。現代胡
琴絃軸前細後粗,一般順看琴筒從後向前(蒙皮的一端為前)插入並穿過琴桿上的洞孔.
在絃軸的尖端繫絃。而奚琴與二絃的弦軸由前向後插入﹐琴絃繫在粗的二端。

板胡

明清時期,隨著戲曲、曲藝音樂的興起,以及小型器樂演奏在民間的普遍流行,胡琴出
現了多種變化。 明代中葉產生的西秦腔 (梆子旌),具伴奏樂隊中的主要樂器為板胡。
板胡的音箱不是蒙以皮革,而是蓋上薄的木板.故名。板胡的音箱用半個椰殼製成,形
似碗狀,蒙以薄的桐木板, 後無音窗。琴桿比一般二胡為租。早期用絲絃.外絃為一般
老絃,裏絃為粗老絃。絃弓比一般的粗而長, 弓毛亦多而堅硬,音色高亢瞭亮。

京胡

清代以後,二黃腔逐漸興起,四大徽班進京以後,在皮黃腔的基礎上產生了京劇。胡琴
成為京劇的主要伴奏樂器.故定名為京胡。京胡的音箱用竹筒,琴桿、琴弓用竹竿。琴
筒細長 (直徑約5釐米),前端蒙蛇皮,後無音窗. 撥音剛勁嘹亮。

墜胡

清代末年.曲藝中逐漸形成了河南墜子。墜子吸收了當地穎歌柳的音樂。而穎歌柳的伴
奏樂器為小鼓和三絃, 民間藝人將三絃改為弓絃樂器,於是形成了墜胡。起初的墜胡形
制基本同於小三絃.加上馬尾弓,弓毛分成兩股.中間夾一絃,兩邊拉內外絃。墜胡與
其他胡琴的不同.主要在於它的琴桿又是指板,是一種有指板的胡琴。此後,墜胡音箱
採用筒形,以銅 (或竹、木)製作,蒙蛇皮,音色柔和, 並發展為獨奏樂器。

四胡

內蒙古的說唱形式"烏力格爾"與"好力寶"的伴 奏樂器。四胡用筒形音箱,蒙蛇皮,有4
個絃軸,張4根絲絃。第1、第3兩絃與第2、第4兩絃同音。琴弓用雙股馬尾分別夾買於1
、2及3、4絃之間,演奏時1、3或2、4 根絃同時發音,音量增大,有兩件樂器同時演奏
之感。

南胡

流行於江南地區,用於江南絲竹樂及江南民間小戲的伴奏。20世紀20年代到天華將其帶
到北京, 在製作上進行了改革,並創作了許多樂曲,豐富了演奏技巧,將其發展為獨奏
樂器。定名為二胡。30年代,旅居上海的呂文成將其帶到廣東,換成鋼絲絃,用於廣東
音樂-中,定名為粵胡。其定絃比二胡高四、五度,亦稱高胡。過去的南胡,演奏時不換
把位.音域在/(度或十度以內。二胡和粵胡則採用了高把位,擴大了音域,增強了表現
力。與此同時,上海的大同樂會等國樂團體,又創製了中胡和大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
立後,大力發展民族管絃樂隊.為解決樂隊中的低音部分,試製了低音革胡。低音革胡
的 外形是二胡的放大,裝有指板,張4根絃,均裝在琴體的側面,在置絃馬處蒙一構圓
形蟒皮(在琴筒的側面),使琴絃在皮膜上震動發音。琴弓在絃外擦奏,奏法與大提琴相
仿。
長期以來,各種胡琴的性能、演奏技藝和曲目伴隨著各種形式的器樂合奏及戲曲、曲藝
、歌舞、民歌等音樂形式的發展而逐漸豐富完善。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天外飞仙]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7.51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