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ssicalMusic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Mayer (莫二), 信区: ClassicMusic
标 题: 龙——赋予中国古琴神圣意味的文化内涵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12月31日13:18:31 星期一), 站内信件
龙——赋予中国古琴神圣意味的文化内涵
吴门琴人 裴金宝
湖北随县擂鼓墩战国墓出土的十弦琴,造型奇特。琴面不平,起伏有致,中有凹形
横沟,高岳翘尾,俯视中轴线构图曲线夸张,给人以强烈的动态感,力量感。众所周知
,不同建筑、家具,器物有其各不相同的实用功能和社会功能,那么,擂鼓墩十弦琴奇
特的造型向我们揭示了什么?笔者认为:此琴为卧龙的抽象造型。龙的琴型似与先民们
的动物、神灵崇拜关系密切。
初民们在生产能力及认识自然的能力都低微的状况下,对于“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的天文地理现象不能理解而产生神密感,对“风火雷电、山崩地裂”等自然现象无能
为力而产生恐惧感,于是一个个的崇拜对象便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诞生,在原始信仰的
历史长河中“天地日月、雷电风火、动物植物、神灵圣人”都曾经被先民们朝拜过。
考古发现:最早的龙形图案离今约六千年,将佩饰制成龙形悬挂于身也有四千多年
。说明这一时期对龙的崇拜已经产生。其时之民深信变幻莫测的自然现象背后一定有一
神灵在操纵,这神灵就是由人们主观臆造出来的龙。龙者,无所不能、无所不为、呼风
唤雨、气吞山河,动则乌云黄尘,怒则天灾人祸,静则风调雨顺,和则国泰民安,龙的
神力不可抗拒,龙是先民们心中的无上至尊。
自从龙被华夏民族作为共同的图腾来崇拜之后,龙的形、意在社会生活、人们的意
识中全面渗透。举凡天上人间、衣食住行,人兽物事以龙形者、以龙名者,真是不计其
数,武器有欧冶子之剑名龙泉者,独文器不能赋龙形于琴耶?擂鼓墩十弦琴琴制具有龙
的抽象造型,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不足为奇,而此琴沉睡地下二千多年,重见天日后,
今人对其造型称奇,对其功能仅从使用方面来推断为“只能弹散音,泛音或幅度较小的
滑音”的琴。如此之外的问题阙如(笔者代友人修理宋琴“玉临风”,发现此琴龙龈二
边冠角之起伏竟与擂鼓墩十弦琴琴面有同工之妙,笔者欣赏老琴颇多,此式仅见此一例
,仰或是遗制仅剩了。笔者制作新琴时,特仿制多张,以免此款泯灭不传)。我认为擂
鼓墩十弦琴的形体信息告诉我们,这很可能是一张用于典礼祭祀的琴(只能弹散音,或
者说其时泛按二音尚未发现使用)。
现在一幅带有浓烈的原始信仰色彩的历史画卷似乎就在面前:朗朗青天,黄土高台
,香烟缭绕,琴音苍茫。一群自称是龙的传人们,面对东方,在龙形古琴庄严肃穆的散
音伴奏下,纹身断发的先民们同声共唱《苍龙歌》虔诚跪拜,企盼苍龙降福于民……
总结:
1.
后人讲究弹琴氛围及焚香沐浴、净身调心之作法和宗教似出一源。此为龙崇拜的余流,
古琴配件龙龈、龙池等名亦然。
2.
从对龙的膜拜,到赋予古琴龙的形象,琴便罩上了神圣的光环,推至认为“琴者考天地
之声”,“通神明,惊鬼神”于是琴和龙一样与天地人间生出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3.
原始崇拜赋予了古琴浓郁的圣性,后人把琴以其音、其形、其意尚象“天地日月、仁义
礼序”等许多社会性的、哲理性的和人格性的东西。把古琴捧到天上,琴理也越说越玄
,此当为上古先民对龙的崇拜的遗韵。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天外飞仙]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0.52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