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ssicalMusic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Mayer (莫二), 信区: ClassicMusic
标 题: 为什么气功与弹琴有关?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12月31日13:42:48 星期一), 站内信件
为什么气功与弹琴有关?
中国古代气功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多种不同的称谓,如吐纳、行气、导引、食
气、调息、静功、参禅、禅定等。然而“气功”一词是近现代的称呼,古代没有这个称
谓。气功的定义是,对气物质直接的实践的功夫。而实践的方法是,排除杂念、注意专
一、收视返听、松静自然。“静”是气功的核心、灵魂,入静程度是功夫层次的标准。
气功入静后的精神心理状态是,清静无为、恬淡虚明、悠悠旷远、微微若存,也就是清
、微、淡、远。
琴(称七弦琴或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诗经》中就有多处记载。历代文
人对弹琴都有相似的体会。汉代琴家桓谭说,弹《微子》琴曲时,声音要清与淳;弹《
舜》琴曲时,声音要清与微。汉代琴家蔡邕说,弹琴要“通理活性,恬淡清溢”。魏晋
琴家嵇康说,弹琴“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感”。唐代琴家薛易简说,弹琴人要志静气
正。大诗人白居易的咏琴诗《清夜琴兴》:“月出鸟栖尽,寂然坐空林。是时心静闲,
可以弹素琴。清冷有本性,恬淡随人心。心积和平气,本应正始音。”还有另一首咏琴
诗《船夜援琴》:“鸟栖鱼不动,月照夜江深。身处都无事,舟中只有琴。七弦为益友
,两耳是知音。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北宋琴家成玉磵说:“攻琴如参禅。”明
代琴家徐上瀛在他的古琴论著《溪山琴况》中,总结弹琴要和、静、清、远、古、恬、
淡、逸、雅。总观上述各朝各代琴家弹琴感受可以看到,弹琴首先要心静,然后要调好
气,这就进入了气功境界。弹琴时使琴声清、微、淡、远,使人和琴“物我两忘,浑然
一体”,达到气功和弹琴最紧密结合,也就是“修身养性”。
气功与弹琴的关系,不仅是对琴人和弹琴的要求,而且也是古代儒、道哲学观在古
琴艺术中的渗透,经过千百年积淀,已成为演奏古琴的审美追求。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天外飞仙]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18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