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ssicalMusic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Mayer (莫二), 信区: ClassicMusic
标 题: 阮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9月17日23:47:27 星期一), 站内信件
阮
阮 拨奏弦呜乐器。源于中国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的琵琶。唐代武则只690—
705在位)时改称阮咸,宋代简称为阮,今为中国民族乐队及戏曲乐队的常用乐器。
形制:阮由琴头、琴杆、音箱组成。琴头呈如意状,4个弦轴分别装在琴头两侧。琴
杆修直,背部呈扁圆形,正面平整设指板,面上粘山囗和品位。设24品,依十二平均律
排列,每半音一个品位。音域可达3个八度。音箱正圆,面板和背板略成拱形,面板上方
左右开音孔,下方中央有拨扶手。下设缚弦的固定弦根。4根金周弦,由细到租称为1、
2、3、4弦。阮以尺寸大小分为中阮、大阮两种。中阮音色恬静、醇厚.大阮音色口润、
雄厚。各有3种定弦方法;中阮为 G﹐d、a、e,G﹐d﹐g、d,A、d、a、d﹔大阮为 C﹐G
、d、a,D.G﹐d﹐g
阮的演奏技法通 过演奏者的继承接展和创造右手指法已发展到30多种.常用者有范
弹、挑、勾、抹、扣、划、轮、拂、分、摇、扫、剔、滚、摘、伏等。 左手指法有l0
多种,常用的有泛、打、带、滑、推、拉、吟、绞、绰、注等?P>C 历史上汉琵琶是"阮
"的前身。在南京西善桥古墓出 土的南朝时期(420~589)(竹林七贤及荣启期)砖刻壁画.
其中阮咸斜抱一件乐器弹奏的图像.它为今人研究阮的历史、形制、沿革及演奏等提供
了确切资料。据(新唐书.元行冲传),武则天在位时.蜀人蒯朗在古墓中得铜器,身正
圆似琵琶,与(竹林七贤图)中阮咸所弹的乐器相 似。元行冲认为,"此阮咸所作批也.
命易以木,弦之,其声亮,雅乐家遂谓之阮咸。"至宋代.宋太宗赵匡义于至道元年(99
5)把阮改为5弦,称之为"5弦阮"。
阮既可独奏,也与其它乐器合奏,如故宫博物院所藏三国时代的青袖瓷仓上有阮与
其它乐器合奏的陶塑装饰﹔麦积山北魏壁画上绘有笳与阮的合奏图﹔敦煌壁画佛座前乐
舞的乐队合奏中有阮﹔宋人仿五代周文矩宫中图卷有阮与古琴合奏等。
据史料记载,阮的乐谱十分丰富。如,宋代以前有(阮咸谱)20卷,(擘阮指法)1卷,
(琴阮二弄谱)l卷等。可惜这些阮谐均已夫失。阮的制作在唐代已达到较高的工艺水平。
现存于日本奈良正仓院的唐嵌螺细紫檀阮,其工艺之精细,造型之秀美已相当完善。20
世纪30年代,上海大同乐会曾仿制过古代阮﹔1946年前后,无锡华光国乐团按唐代阮的
形制,研制出三弦的大阮、中阮各1把。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民族管弦乐
团对阮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依十二乎均律补齐半音,使转调不受限制﹔增加品位,使音
域扩展到3个八度以上。新改编和创作的独奏曲目有(瑶族长鼓舞)、(引水上山坡)、(调
歌)、(火把节之夜)等。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天外飞仙]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13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