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ssicalMusic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Mayer (莫二), 信区: ClassicMusic
标  题: 埙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9月18日00:21:42 星期二), 站内信件


 埙
  吹奏乐器,至少已有七千多年历史。埙的起源与先民的劳动生产活动有关,最初可
能是先民们模仿鸟兽叫声而制作,用以诱捕猎物。后随社会进步而演化为单纯的乐器,
并逐渐增加音孔,发展成可以吹曲的旋律乐器。原始社会的埙,器形多样,如浙江余姚
县河姆渡遗址发掘的陶烦,呈椭圆形,只有吹孔,无音孔、距今约七千年。陕西西安半
坡村仰韶文化遗址陶哨,其形略如橄榄,也只有一个吹孔,用细泥捏塑而成,是埙的原
始形态之一,距今约六千年。商代的埙比原始时期和夏代有了较大的发展,有陶制,石
制和骨制的,以陶制最为常见,形体多为平底卵形。战国时期陶烦也为平底卵形但也有
其他形状的。秦汉以后,埙主要用于宫廷雅乐。考古发掘和传 埙中也偶见一些特形制的
陶埙或瓷 埙。故宫博物院和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藏有清代宫廷所用的红漆云龙埙
高8.5厘 米、腹径7厘米。埙体有六个音孔:前四后二,通体红漆,描绘金龙和 云纹。
制作陶埙要选用土质纯净,不带砂石杂质的粘土,颜色不拘,红、黄或 黑土均可。将粘
土加清水,反复绞拌揉揣、和成软硬适中的泥块,经捏坯、整形、开孔,磨光和煅烧而
成。今人改进研制的九孔陶埙。以古制六孔埙为基础,扩展其肩部和内胎,以增大音量
,音孔增至八个:前六后二,加上吹孔、共为九孔。为便于运指演奏,尽量减少复杂的
叉口指法,其音孔按相似于笛子的音孔顺序排列。专业演奏者可吹出二十六个音,包括
两个八度内的全部半音和一个泛音。在指法上有颤音、打音、抹音等技巧。九孔紫砂埙
已在今日中国民族乐队中普遍使用,经常演奏的曲目有《哀 郢》、《楚 歌》,《脂 乐
》、《风》 等。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天外飞仙]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78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