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ssicalMusic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bartonchen (闲云野鹤), 信区: ClassicMusic
标 题: 《广陵散》乐曲简介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1月14日15:38:11 星期一), 站内信件
《广陵散》乐曲简介
古琴曲《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原是流行于广陵地区(即今安徽寿县境内
)的民间乐曲。曾用琴、筝、笙、筑等乐器演奏,现仅存古琴曲,是古代一首大型琴曲
,它至少在汉代已经出观。早期并无内容记载,其内容向来说法不一,但一般的看法是
将它与《聂政刺韩王》琴曲联系起来。现多数琴家按照聂政刺韩王的民间传说来解释(
与正史有出入)。据《琴操》中所载:聂政,战国时期韩国人,其父为韩王铸剑误期而
被杀。聂政发誓为父报仇,但行刺失败,遂上泰山刻苦学琴,十年之后,漆身吞炭,改
变音容,返回韩国,在离宫不远处弹琴,高超的琴艺使行人止步,牛马停蹄。韩王得悉
后,召进宫内演奏,聂政趁其不备,从琴腹抽出匕首刺死韩王。为免连累母亲,便毁容
自尽。
今存《广陵散》曲谱,最早见于明代朱权编印的《神奇秘谱》(1425年),谱前记
云:“今予所取者,隋宫中所收之谱。隋亡而入于唐,唐亡流落于民间者有年,至宋高
宗建炎间,复入于御府。经九百三十六年矣!”。谱中有关于“刺韩”、“冲冠”、“
发怒”、“报剑”等内容的分段小标题,有的以与故事相应的情节取名,乐曲所表现的
情绪,与这个悲壮的传说也确有不少相通之处。所以古来琴曲家即把《广陵散》与《聂
政刺韩王》看作是异曲同名。
《广陵散》乐谱全曲共有四十五个乐段,分开指(一段)、小序(三段)、大序(
五段)、正声(十八段)、乱声(十段)、后序(八段)六个部分。乐曲定弦特别,第
二弦与第一弦同音,使低音旋律同时可在这两条弦上奏出,取得强烈的音响效果。
全曲的主体情绪显得激昂、愤慨。开指一段从容自由,可视为全曲的引子。贯穿于
“正声”和“乱声”部分的主要音调在这里有所提示。小序和大序部分则在较平稳的气
氛中,布置了正声和乱声的主调旋律的雏形。正声突出描述了聂政从怨恨到愤慨的感情
发展过程,着力刻画了其不屈的精神和坚硬的性格。正声的主调显示以后,进一步发展
了主调旋律,此时乐曲表现出一种“怨恨凄苍”的情绪。徐缓而沉稳的抒情具有缅怀的
沉思,同时孕育着骚动和不安。随之音乐进入急促的低音扑进,尤如不可竭怒火的撞击
。进而发展成咄咄逼人,令人惊心动魄的场景,形成全曲的高潮,即“纷披灿烂,戈矛
纵横”的战斗气氛。随后音乐表现出壮阔豪迈、“怫郁慷慨”的气氛。乱声和后序比较
短小,主要体现出一种热烈欢腾和痛快淋漓的感情。从而结束全曲。
正声是全曲的核心部分,正声以前主要是表现对聂政不幸命运的同情;正声之后则
表现对聂政壮烈事迹的歌颂与赞扬。全曲始终贯穿着两个主题音调的交织、起伏和发展
、变化。一个是见于“正声”第二段的正声主调,另一个是先出现在大序尾声的乱声主
调。正声主调多在乐段开始处,突出了它的主导体用。乱声主调则多用于乐段的结束,
它使各种变化了的曲调归结到一个共同的音调之中,具有标志段落,统一全曲的作用。
《广陵散》的旋律激昂、慷慨,它是我国现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杀伐战斗气
氛的乐曲,直接表达了被压迫者反抗暴君的斗争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艺术性。或
许嵇康也正是看到了《广陵散》的这种反抗精神与战斗意志,才如此酷爱《广陵散》并
对之产生如此深厚的感情。以致使宋代大儒朱熹愤然指斥:“其声最不和平,有臣凌君
之意。”
《广陵散》在历史上曾绝响一时,建国后我国著名古琴家管平湖先生根据《神奇秘
谱》所载曲调进行了整理、打谱,使这首奇妙绝伦的古琴曲音乐又回到了人间。
明代戏曲家朱权编辑的《神奇秘谱》,是我国现存刊印的最早的一部琴曲集。这部
成书于明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的音乐著作,谱前有作者自序,宣扬崇雅黯俗思想。
全书分三卷。上卷《太古神品》,中、下卷《霞外神品》,共收《广陵散》、《梅花三
弄》、《潇湘水云》等琴曲六十三首,保存了不少前代琴谱和民间传谱。有些琴曲,还
附有解题,如《广陵散》作者云:“广陵散曲,世有二谱,今余所取者,隋宫所收之谱
,隋亡而入于唐,唐亡流落于民间有年,至宋建炎间复入于御府,经九百三十七年矣,
余以此谱为正,故取之。”《神奇秘谱》确实保存了不少的乐曲秘谱。
--
---
千言不萦于耳,万物不萦于怀,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万花从中过,片叶不沾身,作一闲云野鹤!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7.215]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37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