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ssicalMusic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cb (-----), 信区: ClassicMusic
标  题: 二泉映月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6月18日08:23:20 星期一), 站内信件

《二泉映月》是在中国大地上广为流传的一首二胡独奏曲,其委婉哀怨的曲调,时常使
人心中涌起无限的遐想与哀思,作者是听众们广为熟知的民间音乐家阿炳。
阿炳又名华彦均(1893-1950)江苏无锡人,阿炳幼年充满艰辛与苦难,他从童年时代就
随他父亲学习音乐技艺,十三岁时已经学会琵琶、二胡、笛子等多种乐器。十八岁时被
公认为技艺杰出的人才,中年因双目失明而流浪街头。成为一个纯粹以卖艺度生的民间
艺人,人们习惯的叫他瞎子阿炳。阿炳不但能演奏多种民族乐器。而且长期接受了道教
音乐和民间音乐的熏陶,而他又具有很高的音乐天赋。他把一生遭遇的屈辱、痛苦和希
望、欢乐种种复杂的感情都寄予音乐之中并表达出来。可惜的是他演奏的二百多首乐曲
由于他的早逝而大部分失传,流传于世的只有《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三
首二胡曲和《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三首琵琶曲。
欣赏此曲时,大家可以有这样的设想;乐曲由一声凄楚的长叹开始,接着作者沉痛叙述
了自己一生颠沛流离的不幸遭遇。我们仿佛看到一位盲艺人背着乐器、拄着竹棍沿街流
浪的形象。在皎洁的月光下,远处惠山泉水在潺潺流淌。想象着这优美的自然景色,失
明的阿炳却按奈不住内心的苦痛而大声疾呼。周围的世界为什麽漆黑一片?何处是生活
的出路和希望!他在用激昂的语调倾吐自己的苦痛、诅咒现实的残酷和社会的不平。当
炙热的情感沉静下来时。他又朦胧的憧憬认为;世界会有一天变好的吧?
本曲由引子和六个段落构成。他以一个音乐主题为基础。在全曲中进行了五次变化与发
展。是民间音乐中最为常见的变奏体曲式结构。引子是一个音阶下行式的短小乐句1=G 
(15弦) 4/4 拍 06 5643 | 2 -用“从头便是断肠声”这句古诗来形容它再恰当不过了
。短小的音调如此哀怨、凄凉。仿佛是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因不堪回首往事而深深的叹
息。埋藏在心中的无穷忧伤化做音乐奔泻而出
此曲的主题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上乐句带有倾诉性、令人沉思。音域的紧凑、缓慢的
节奏、稳定的结束使乐句渗透了一种刚毅稳健的气质。在你的脑海中你仿佛看到一位拄
着竹棍、迈着沉重脚步不甘向命运屈服的盲艺人在人生道路上徘徊、流浪。
下乐句的旋律犹如海潮般奔涌,整个乐曲在优美深沉的旋律中充溢着狂风骤雨般的激情
。似乎脑海里涌现出阿炳用激愤的感情在倾吐自己一生的苦难遭遇。 两组乐句互相交织
并延伸出一系列的变奏,把阿炳的悲伤与悲愤的复杂情感表现的淋漓酣畅。乐曲后三段
正是在这种交织与变化中将情绪与力度因素的积聚以势不可当的气势推向了全曲的高潮
。全曲的高潮处鲜明的表现了阿炳在苦难中磨练出的倔强刚毅的性格。
《二泉映月》自问世以来。深得人民的喜爱。他不仅以二胡独奏的形式频频出现。而且
常被 改编成小提琴独奏及弦乐合奏曲等。全曲抑扬顿挫、升腾跌宕,平稳中求起伏。恬
静中求激荡,深深扣动人们的心弦。是人们最受欢迎的乐曲之一。
附: 瞎子阿炳及二泉映月

--
 一个不成熟男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
  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0.149]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89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