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ama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emblue (宝石蓝~~爱在心中), 信区: Drama
标 题: 校园戏剧的剧本创作问题说(原创)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11月11日05:46:02 星期二), 站内信件
我做校园戏剧工作也已经有1年多的光景,在这一年当中,我从混沌到清晰,开始逐
步认识校园戏剧始终无法大踏步前进的一些实质问题。
这些问题涉及的方面很多很广也很深刻,从校园戏剧本身的组织构架到演出文本和
体制;从戏剧在校园当中的自身生存能力到学校对戏剧的扶植力度,林林种种,举不胜
举。本文仅从戏剧文本角度出发来讨论影响和阻碍校园戏剧发展的重大问题,这所谓的
重大问题,我认为是剧本创作。
纵观2002年到2003年的大学生戏剧发展线索,可以发现,真正得以在舞台上呈现的
戏大多是原创的校园戏剧。这个现象很好,从创作角度来说,这种现象表现出活跃的大
学生思想依旧希望通过戏剧手段来进行倾诉和表达,这是推动戏剧发展的重要动力。从
某种观点来说,大学生戏剧的优势不在于导演和表演的精致,不在于人物关系表达的真
实,不在于场面渲染和高科技手段的运用,而是在于大学生们能够将自己对生活、对人
生、对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的一种观点,通过自己的方式和手段在舞台上宣泄,甚至呐
喊。这或许就是我们时常评价大学生演剧的一个常用词:热情。当然,这种热情还分多
个层次,我看到过的热情就不下三四种,有表演的热情、有创作文本的热情、有跑前跑
后的热情等等。总之,这种“热情”推动了校园戏剧的发展。
在“热情”之下,我们看到一些值得注意的东西:要不就是很多的热情都被耗费在
了不是很适合的场面或情节上;要不就是演员闷在舞台上,用僵硬干枯的肢体去拼命表
达,但却什么热情也挥发不出来。我认为,剧本的创作局限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校园戏
剧的隐形杀手。
拿《窒息》来说,这个戏我看了两遍,都是由校园剧社来演出的,结果也差不多,
就是无法令人有任何触动,这对演剧者本身来说是件糟糕的事。《窒息》这个本子本身
想表达什么?作者想要通过它表达什么样的意念?作为普通观众来说,不会看的很清楚
。因为我觉得无论是文本还是演出,都未能清楚的表达出所想要体现的意图。针对这个
杀人游戏,针对这带有符号性质的六个学科,针对这个潜藏的凶手和阴谋,能够构成一
个很好的戏吗?我觉得可以,但戏却没能做到这一点。科学和艺术宗教是否可以并存?
我想,这便可以作为《窒息》的一种最高思想存在。从哲学上来说,科学主义可以成为
这个戏被批判的对象。按照实证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为代表的科学主义的观点来说,人
文艺术是应该受打压和批驳的,因为这些不能够用实证方法,如数学模型来构建证明的
客观存在依旧是虚幻的,反之如物理、数学这样的科学应该主宰人类社会。但从人文艺
术宗教的角度来说,似乎人本主义也应该是这个戏批判的对象,因为双方走到了对立的
两个极端。虽然我们在戏中没有太明显的看到宗教或者文学要求占领制高点,但心理学
最后的胜利似乎还是隐隐的表明,非理性的人本主义才是最后的胜者。这些似乎都是这
个戏想要推翻的对象,因此而采用了杀人游戏将之根本对立起来。我们会觉得这个戏的
爱情故事是一件美丽的外衣,似乎没有种种的爱情追求就不会发生那么多悲剧,但实际
上,这种爱情也不过是两种极端化哲学观激烈冲突的催化剂,没有什么实质意义。
《窒息》的表达,如果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上的话,可以做成象征性很强的戏,那
么从剧本构思的初步就应该将这种风格确定下来,但我们发现,舞台是很现实化的,即
使出现了“幽灵”般的杀手,好像人的心理外化,但那也不会令观众认为这是一种象征
,而始终会将它视为真实情节。当然,现实化的《窒息》是可以存在的,但似乎风格化
的《窒息》会更有趣一些。这应该是题外话。
从剧本构思的另一个方面,我们发现剧本还是显得非常拖沓,很多地方按照观众的
话说,删掉也不会对剧情有多大影响,反而会使戏更加紧凑好看。那么这个问题就是纯
粹的剧本问题了。至此,需要指出这样一个问题:绝大多数的校园戏剧作者都没有经过
很正规的戏剧创作理论学习,这多少会使得一些天才不被戏剧学院条框式的教学方式消
磨,但也会使绝大多数的普通创作者找不到一般的创作方向,而导致作品本身经不起演
出实践的严格推敲。
我们说一般大学的中文系学生似乎很会创作,但这是一个错误观点。因为真正在中
文系读过书的人都知道,中文系从不会教创作。创作都是自己做的艺术实践,而中文系
学写公文格式的比较多,因为这个东西能够有条框约束便于掌握。那么让中文系的人去
创作剧本,就存在一个问题,因为中文系的学生可能有较好的文学素养,但实际上,他
们的思维还是一种叙事思维,而非戏剧性思维,因此他们创作小说比较适合,而创作剧
本一般都会走向失败。
那么一般理工科大学的学生创作剧本就存在了更大的困难。首先,文学素养普遍不
足,创作往往是想的很好,但付诸笔端就捉襟见肘。我见到的很多同学连一般的文章写
作都存在很大的问题。其次,戏剧创作的方式往往较为单调,能够使用的办法不多,创
新性不强,更多的剧本走向了纯自然化、生活化,还有一些则走向了主题先行,情节干
涩的境地。
缺乏生活和必要的学习是造成这些创作失败的主要原因。一般,这种校园作者对生
活的体味不深刻,经历较浅,略有生活阅历的又缺乏对细节的观察。在掌握素材方面就
存在缺憾。我在和演员交谈的过程中,经常会问他们一些生活中的小现象,如乘公共汽
车时,几个小朋友往车下张望,看到了同班的小朋友在人行横道上走着,于是便一起叫
他的名字,那么此时,这几个小朋友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各自又会有哪些不同?我所得
到的答案往往很一般化,缺乏戏剧性,但仔细观察过小朋友的人便会说出很多不同的东
西,这便是生活素材的积累。这种积累就像学习英语一样,积少成多,对创作有很大的
帮助。还有些时候,很多校园戏剧作者认为写生活琐事没有意思,应该着眼大主题,大
概念去打脑筋。于是很多脱离生活的主题便产生了,如抽象的哲学碰撞、带有主观色彩
的科学或非科学的幻想等等。这些题材本身并不容易把握,又严重脱离生活,如果非要
去做的话,便需要更高的创作技巧去弥补主题本身的先天不足,这对于没有多少创作技
巧的校园作者来说就更是难上加难。
对于《青春禁忌游戏》来说,这部戏是一个竖立正面典型的好例子。看过这个戏的
人都会由衷的为之鼓掌喝彩,也会在激动之余引发深深的思考。为什么同样是反映了教
育缺陷的戏,《青春禁忌游戏》就这样吸引人?首先我认为剧本包含了两种因素,第一
是通常的因素,那就是学生和老师的正常关系架构,以及学生和教育制度的一般利害冲
突,第二是超常的因素,那就是学生采取极端手段逼迫老师的行为,和学生用不正当手
段抵抗教育制度的缺陷。第一个要素是给观众一种普通的心理体验,是一种真实生活的
心理体验,而第二个要素却造成了观众的惊讶,那么第二个要素就是整个戏走向高潮的
爆破点,只有将这样的一个手段使用到极致才可引发观众的关注和投入,以及思考的过
程。这是普通生活化和超常戏剧化两种要素的统一,才构成了强烈的戏剧性冲突,从平
凡中突出不平凡,并将冲突放大给人看,强烈的冲击了观众的心灵。
反观大学生创作的剧本,不是第一点不够,缺乏生活基础,就是第二点不够,缺乏
戏剧化冲突的技巧手段,因此向书本和生活学习就是非常必要的改进方式了。
针对戏剧技巧的掌握,我主张多向前人学习。但是,当代校园戏剧作者都不大愿意
看经典剧目的剧本,比如莎士比亚、易卜生、迪伦马特、梅特林克、斯特林堡、奥尼尔
、契诃夫的剧本目前都少有校园戏剧作者问津。这是很糟糕的现象。不得不说,他们的
剧本是我们学习的优秀范本,有很多的养分尚待我们去吸取!而且,剧作法方面的书籍
也很少有人翻阅,如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英国威廉·阿契尔的《剧作法》等
都是学习戏剧写作的好教材。因此,目前的中国戏剧界就不再有像曹禺那样,二十几岁
就能写出《雷雨》那么优秀的作品的大师级人物。现在很多的校园戏剧作者倒是很喜欢
去看当代的先锋派一类的作品,认为这个是时尚或者是年轻人应该搞的东西。我不这样
认为。在没有任何戏剧素养的基础上去创作先锋派戏剧,那就是一种盲目“散热”的行
为,这样的剧本缺乏对社会的积极意义,多是体现个人的主观思想和意愿,一味的强调
客观的灰暗,没有积极亮色。所采用的手段也很浮浅,只是一种花头与主题没有根本的
联系。这是一种被我们称为“行为艺术”的戏剧样式,本身不会有任何继续流传的意义
,很快就会被时间和历史淘汰和淹没。
通过本文,大致阐述这样的问题:校园戏剧的发展主要是需要“热情”,但我们要
让“热情”恰当的、充分的、有意义的得以挥发,而不是单纯的“玩票”式的热情。在
这个基础上,我们需要好的剧本去打好基础,需要校园戏剧创作者能够稳下心来搞创作
,要多借鉴吸收前人的思想不要闭门造车,要多结合生活去创新而不是大兴土木造空中
楼阁,要多看书看戏谦虚谨慎不要有接触了一点戏剧就觉得高雅而翘辫子的虚荣行为。
希望玛纳卡实验剧社的编剧们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坚持纯正的剧本创作路线,为校园戏
剧提供更多更好的剧本,继续推动校园戏剧的兴盛发展!
本文作者:上海戏剧学院学生
上海交通大学玛纳卡实验剧社 制作人
--
◆艺术 + 科学 + 灵感 + 努力 = 设计◆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2.26.39]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52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