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ama 版 (精华区)
早期昆剧因属于南戏系统,角色的基础是生、旦、净、末、丑、外、贴七门。到清代中期
,《扬州画舫录》中有"江湖十二脚色"之说,它们是:副本、老生、正生、老外、大面、
二面、三面,谓之"男脚色";老旦、正旦、小旦、贴旦,谓之"女脚色";又有打诨一人,
叫做"杂"。后来在南方昆剧中演变为以小生和旦角为主要脚色,因之这两门分得更为细致
。小生行下分:大冠生、小冠生、巾生、鞋庆生(穷生)和雉尾生五类。旦行则下分:老旦
、正旦、作旦(能扮演男孩子)、四旦(侧杀旦)、五旦(闺门旦)、六旦(贴旦〕六类。
但各个昆剧支派有各自的门类。昆剧的剧本文学继承了古典诗词的优秀传统,很有写景抒
情的特色,昆山腔的音乐也富有这种表现能力,因此,它的表演艺术总是有浓厚的抒情意
味,特别体现在各门角色的表演身段上,有强烈的舞蹈性。这种戏曲舞蹈多方吸收和继承
了古代民间舞蹈、宫廷舞蹈的传统,通过长期舞台演出实践,积累了丰富的使唱与舞蹈紧
密结合的经验,终于成为一整套"载歌载舞"的严谨表演形式。大体说,昆剧的舞蹈表演有
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适应了抒情性和动作性都很强的演出场子的需要,创造出许多
抒情舞蹈表演,成为许多单折抒情歌舞剧的主要表演手段。代表性剧目如《西川图·芦花荡》、
《精忠记·扫秦》、《拜月亭·踏伞》、《宝剑记·夜奔》、《牡丹亭·惊梦》等。另一
方面,是适应叙事写景的演出场子的需要,创造出许多偏重于描写性的舞蹈表演,与"戏"
配合,成为故事性较强的折子戏。这类剧目如《连环记·问探》、《虎囊弹·山亭》、
《浣纱记·寄子》、《荆钗记·上路》、《琵琶记·坠马、扫松》、《西游记·胖姑、借扇》。
这种种舞蹈表演的成就,和各门角色的分工有密切的联系。
除舞蹈外,各类角色都有其代表剧目,代表剧目中各有特殊表演技能。《菊庄新话》
曾载清初著名净色陈明智演昆剧《千斤记》:"优之例:凡受值,剧十色各自往。一色或遘
疾,或以事不得与,则专责诸司衣笥者,别征一人以代。"陈明智就是临时代别的班社去演
出《千金记》的项羽而名震一时的。他"出一帛抱肚,中实以絮,束于腹,已大数围矣;出
其靴,下厚二寸余,履之,躯渐高;授笔搅镜,蘸粉墨,为黑面,面转大",演《超霸》出
,"振臂登场,龙跳虎跃,傍执旗帜者威手足忙蹙而勿能从。耸喉高歌,声出征鼓铙角上,
梁上尘上嵌嵌坠肴馔中"。这一段描写净角演项羽,完全具备了近代的名角应有的装扮、勾
脸、武技、唱腔的典型。再如"七大内班"中老徐班的大面周德敷:"小名黑定。以红黑面笑
、叫、跳擅场。笑如《宵光剑》铁勒奴,叫做《千斤记》楚霸王,跳如《西川图》张将军
诸出。"其徒老江班的范嵩年,"尽得其叫跳之技……声音容貌,摹写殆尽。后得啸技,其
啸必先敛之,然后发之。敛之气沉,发乃气足,始作惊人之音,绕于屋梁,经久不散。…
…中年入德音班,演铁勒奴盖于一时,有周德敷再世之目。"与"七大内班"同时的其他各行
,有老生陈义先一派,传徒朱文元,朱传徒陈元凯。小生陈云九-派,传徒石蓉棠;又董美
臣一派,传子董抡标,传徒张维尚,张维尚传徒沈明远。凡此不多举。由此积累下来的不
同表演风格很多,并与剧目密切相关。昆剧剧目繁多,长期演出兴盛,使它对各个剧本中
的各种人物的表现摸索到一条总的规律,即角色表现人物要求达到非常深刻细致的程度。
这种要求是建立在从体验剧中人物情感这一基础上的。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唱曲宜
有曲情。曲情者,曲中之情节也。解明情节,知其意之所在,则唱出口时,俨然此种神情。
问者是问,答者是答,悲者黯然魂消而不致反有喜色。欢者怡然自得而不见稍有瘁容。且
其声音齿颊之间,各种俱有分别,此所谓曲情是也。……有终日唱此曲,终年唱此曲,甚
至一生唱此曲,而不知此曲所言何事,所指何人,口唱心不唱,口中有曲而面上、身上无
曲,此所谓无情之曲,与蒙童背书,同一勉强而非自然者也。虽腔板极正,喉舌齿牙极清,
终是第二、第三等词曲,非登峰造极之技也。"
洪昇在《生长殿·例言》中也说:"《舞盘》及末折演舞,原名'霓裳羽衣'。只须白袄
红裙,便自当行本色。细绎曲中舞节,当一二自具。今有贵妃舞盘学院纱舞。而末折仙女
或舞灯、舞汗巾者,俱属荒唐,全无是处。"他们都注意到戏情和从人物的具体要求出发。
到清中叶,还有一部记述表演艺术为主的《明心鉴》(又名《梨园原》),指出一个演员
要想把他所扮演的人物演得出色,必须把握住这个人物的性格及他在剧中的经历、地位等
。所谓"明心"就是要做到内心有戏,不能只求形似;"鉴"就是镜子,示意演戏时应该注意
的一些问题或较易发生的毛病,给指出来作为一种"借鉴"。这种将角色内心体验与鲜明的
外部表演要求有机地结合的著作虽然留传不多(很多演员的表演心得是写在他们便于上演
的"脚本"上的),但在世世代代的昆剧演员身上,邮递传着这一优良传统,灯灯相续,永
不衰歇。改编本《十五贯》演出之所以获得巨大成功,扮演况钟的周传瑛和扮演娄阿鼠的
王传淞两位戏中主角,具有很深厚的昆剧表演艺术根底是极为重要的因素。
昆剧舞台美术,在人物造型上,可包括服装式样丰富,色彩和装饰的讲究以及脸谱的
使用三个方面。这一剧种演出以明清传奇剧本为主体;从传奇中注明剧中人物的穿戴来看
,式样已很丰富。巾冠类有:冕旅、幞头、晋巾、唐巾、方巾、束发冠,不伦帽等;衣着
类有:红袍、青袍、圆领、布衣,破衣,绣袄,裙等;有鞋、靴和厚底靴。总之除了继承
元明以来戏曲角色服装样式外,有些服装和当时社会上流行的穿着很为相似。陈鼎《东林
列传》:"阮大城誓师江上,衣蟒围玉,见者诧为梨园装束。钱谦益为礼部,以艳妓柳如是
为妾,服隐者冠,插雉尾,戎服佩刀,跨马而入,见者以为《明妃出塞》。大兵大礼,乃
如倡优排场之戏。"这一例颇能说明问题。因此,反映在戏上,武将自有各式戎装,文官亦
有各样依照封建社会阶级等级不同的穿戴。以帝王说,应穿"衮龙袍",即黄色蟒服,如《
牛头山》中南宋高宗赵构,《精忠谱》中明熹宗朱由校,如换了别种颜色的蟒服,只能是
封建统治阶级的上层成员而不是帝王。另一方面,如既穿蟒服,就需腰系玉带,头戴冕旒
或帅盔、相貂等,才能完全装扮成一个与剧中人资历、地位相称的人物。从后妃说,《长
生殿》注明杨贵妃舞盘时的服饰,是"花冠、白绣袍、璎珞、锦云肩、翠袖、大红舞裙"。
说明戏服的式样和色彩需同时注意。这不仅是要扮像人物,而且还可加强人物性格上的某
些特征,渲染舞台气氛和造成谐和的美。发展到后来,连衣饰、花纹和衣料都讲究起来。
脸谱用于净、丑两行。属于生、旦的极个别人物也偶然采用,如孙悟空(生)、钟无
盐(旦)。颜色基本用红、白、黑三色,继承元代戏曲的固有传统,如《蕉柏记》的呼延
灼,注明"净,黑脸",《目连救母》有末扮"黑面赵元帅",《错中错》皮不利财主"巾服、
粉脸"等。属于神仙鬼怪的脸谱,除红、白、黑三色,更用蓝、绿、紫等色,图案性很强,
且有恐怖感,和一般净或丑的脸谱有严格区别。从梅兰芳收藏的"缀玉轩""明清两代的脸谱
图样看,其中不少是昆剧舞台中常见的,当时对脸谱勾画的各种类型,显然已具有后代的
规模。
昆剧的舞台装置极为简单。一般用一桌椅两栋,附加帐子,布围之类。桌子可象征性
地代表山坡成楼台,椅子可用作高台、门洞等。但是剧作家和演员在可能条件下还是作过
一些大胆的尝试。如李渔的《蜃中楼》,在第五出中规定,演出时先扎一设计精巧的蜃楼
,放在台后,当演出时先从后台放出一股烟雾,这时迅速将蜃楼搬出,等烟雾消散,蜃楼
自然出现,并嘱告"演者万勿草草。《长生殿》和《桃花扇》的不少场子也指出需要使用特
定的舞台装置,以便衬托,表现剧情和人物。因此说,昆剧舞台美术的成就,主要是在于
用多种手段,突出剧中人物的造型;其中利用舞台装置是次要的一个方面。到了现代,这
一方面才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 修改:.tianwen 於 May 6 12:02:01 2004 修改本文.[FROM: 218.9.123.6]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33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