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pris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hampaign (原野), 信区: Emprise
标 题: 古龙传奇-奇诡
发信站: 紫 丁 香 (Sun Dec 5 21:40:40 1999), 转信
奇诡
以最少的力量获得最大的效果,
就是最优美的动作。
古龙是一个看淡人生的人。
任何事成为过眼云烟,在他也只是一杯酒,一串笑声。
古龙又是一个执着艺术的人。
他总是想在已有的限制中突围而出。为此,他不断地
尝试,不管读者的见仁见智。
他常常借题发挥,只要有机会,他总要借题抒写他的
艺术主张。
他曾经大声疾呼道:
我们这一代的武侠小说,如果真是由平江不
肖生的《江湖奇侠传》开始,至还珠楼主的《蜀
山剑侠传》到达巅峰,至王度卢的《铁骑银瓶》和
朱贞木的《七杀碑》为一变,至金庸的《射雕英
雄传》又一变,到现在已又有十几年了,现在无
疑又已到了应该变的时候!
要求变,就得求新,就得突破那些陈旧的固
定形式,法尝试去吸收。
可见他对武侠小说的历史和传统了如指掌。
有历史的通道,就不会飘浮。
有时代的气息,则知道自己站在哪里了。
他对现代小说和西方小说也颇有研究:
《战争与和平》写的是大时代的动乱和人性中
善与恶的冲突;《人鼠之间》却是写人性的骄傲和
卑贱;《国际机场》写的是一个人如何在极度危险
中重新认清自我;《小妇人》写的是青春与欢乐;
《老人与海》写的是勇气的价值和生命的可贵。
这些伟大的作家们,用他们敏锐的观察力,丰
富的想象力,和一种悲天悯人的同情心,有力地
刻画出人性入表达出他们的主题,使读者在悲欢
感动之余,还能对这世上的人和事,看得更深,更
远些。
这样的故事,这样的写法,武侠小说也同样
可以用,为什么偏偏没有人用过?
谁规定武侠小说一定要怎么样,才能算正宗!
因了这种写作主张,他的作品便有了最令人激赏之处: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他舍弃了武侠小说常用的又讨好的模式:
一一一个有志气,天赋异禀的少年,如何去辛苦学武,
学成后如何去扬眉吐气,出人头地。
一一一个正直的侠客,如何运用他的智慧和武功,破
了江湖中的一个规模庞大的恶势力。
这些经历中当然包括了无数神话般的巧合奇遇,当然
也包括了一段仇恨,一段爱情,最后是报仇雪恨,有情人
成了眷属。
古龙小说中的主角并不都是顶漂亮的,很少有武功天
下第一,容貌盖世无双的形象,而着力写有血有肉的江湖
人。如《天涯·明月·刀》的傅红雪、是沉默孤独的跛子;
《流星·蝴蝶·剑》的孟星魂是不见天日的刺客;《萧十一
郎》中的萧石逸是声名狼籍的大盗;《欢乐英雄》中的王动
是四体不勤的懒鬼;……楚留香和陆小凤已是最好的形象
个案了,但也算不上是“刚毅木讷则仁”,“为国为民牺
牲”的侠之大者,但他们外表的平凡,更显衬出内里的孤
高的侠气,“人气”中的“侠气”。
语言也是古龙求变的一个关键环节。他的作品越到后
期,越没有大段大段的描写,都是以一两句话为一个段落,
跳跃性大,节奏感强,和台港惜时如金的紧张生活很吻合。
所以迷者众多。
这是以往的武侠小说里没有出现过的,倒和时下的一
些言情流行小说相仿。
只是古龙有时也过于现代了,或者说,他还未能做到
语言的“纯粹”。在一些很古典的氛围里,他竟然让他的人
物说出“你真是天才儿童”,“怕老婆的新三从四德”,甚至
“杜康门前卖五加皮”等等现代人的口语。不但不通之极,
而且不合时空,荒唐可笑,令人捧腹开怀,忍俊不禁。
这些搞笑的玩意好玩是很好玩了。但对于一个有志于
把武侠小说的水准提高,挤进文学殿堂的作者来说,不能
不说是一个缺陷。
不知道古龙明白与否自己的这个短处,倒是在故事的
铺排上,他花费了很多功夫。
也是传统的有头有尾的故事,但故事的每一个切面都
浓缩而强烈。
柏拉图说过“以最少的力量获得最大的效果,就是最
优美的动作。”
在《陆小凤传奇》中,我们能找到这句话在现代的演
绎发挥。
《陆小凤传奇》确实是以情节取胜的,这是古龙小说颇
“传统”的一面。
陆小凤所到之处都是神奇的地方,不是大海、沼泽,就
是禁地、冰川。遇到的都是奇异的事件与神秘的人物,情
节当然要奇幻、跌宕,当中不乏“水击三千里,传扶摇而
上者九万里”的遗风,也有些“不失其性命之情”的意味,
但驰骋想象的雄宏险怖少,精心编设的小巧奇诡多。
这恐怕与古龙越写越突出个人有关。
在《陆小凤传奇》中,我们看不到还珠楼主所布局的
诸如“引发地火”的雄伟宏大场面,也看不到金庸所召集
的“群豪大会”的震憾人心。我们所多见的,是大道上赫
然坐着一个穿红袄红鞋的大胡子绣花男人,或是木雕的佛
像里藏着一个绿林好汉。
故事便由此徐徐展开,陆小凤所要做的,就是要把这
些谜破开:为什么那个大胡子男人不绣花专绣瞎子,为什
么佛像里会藏着一个人,为什么好朋友会死在一个鸟不生
蛋的地方……等等。
这样狭窄的环境(一般只是局限在一个地方),这么单
纯的人物关系(陆小凤一般是单线联系),古龙为了让读者
能一气呵成,当然要精心安排一些提味佐料。文如看山不
喜平嘛。
《陆小凤传奇》之一中,那个才十二岁,却偏偏要装成
二十岁的上官雪儿就是故事发展必不可少的,“提味佐料”。
她的真真假假,似幻疑真,却为陆小凤拨开了迷雾。
有一天,这个“小妖精”竟很安静地一个人蹲在院子
里,一双大眼睛眨也不眨地看着面前的空地。
陆小凤见惯了她的奇奇怪怪的举动,本也不以为然,只
是见她如学究在考证经典时般的专心,不禁也动了好奇心。
于是他也蹲了下去,蹲到雪儿的身边。雪儿的眼睛盯
着什么地方看,他的眼睛就也盯着那个地方看。
这是否是一幅很有趣的画图?
外国人总是批评中国人想象力贫乏,其实中国人最有
好奇心,不管在什么地方,不管是什么人,只要你盯着一
个人或一个地方久一点,马上就会有一大群人围拢过来,跟
你一块盯着。至于都看到什么,只有天知道了。
就如陆小凤,他盯着的那块地方什么都没有,连一根
草也没有,但他还是盯着。
终于,雪儿告诉他,她怀疑这块寸草不生、蚁虫全无
的地下可能会埋着死人,被毒死的人——她的姐姐。
这是否就是“有志者事竟成”的另一个版本?
反正那块地里真的埋有死人,不过不是雪儿的姐姐上
官飞燕,而是她的表姐上官丹凤。
但正是因为非此即彼,陆小凤的眼里才放了光。
困惑了他很久的难题,现在因了这具尸体让他豁然开
朗。
他重新清理了思路,才发现他以前被许多假象骗了。而
雪儿这个满口谎话的“小妖精”,这一次却偏偏说了真话,
引导着他走上了“正道”,从而终于弄清了事实的真象。
这可谓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了。
雪儿这个人物是不是“不得不如此写?”
在《陆小凤传奇》里,像上官雪儿这样“不得不如此
写”的人物有好多个。如《绣花大盗》里的公孙大娘,《银
钩赌坊》里的蓝胡子,《剑神一笑》中的小叫化。
而他们偏偏都不是作品的最主要的人物,罪魁祸首最
终也不是他们。但若是没有了他们,情节就会平伏得多,绝
对不会像现在这般我们所读到的精彩。
公孙大娘已作为“绣花大盗”被陆小凤所擒,送到了
王府新任总管金九龄手里。
金九龄神闲气定地看着蜷伏在一个大箱子中的公孙大
娘。
他要公孙大娘写这么样一张口供:承认自己是绣花大
盗。
公孙大娘却盯着他,一字字道:“我至少知道真正的绣
花大盗是谁……是你,真正的绣花大盗,就是你!…
她很会推理,而且她的推理也很顺理成章。
金九龄也只得承认,并补充了不少她所不知道或遗留
的细节。
因为他胜券在握。
所以他还是微笑着说:“因为我也知道我的计划已完全
成熟,所有的证据,都指明你就是绣花大盗,你就算已知
道我的计划,却连一点证据都没有。”他又笑了笑,道:
“再加上薛冰失踪,蛇王被刺,陆小凤已恨你入骨,所以你
无论说什么,他都绝不会相信,也绝不会放过你的。何况,
我是个久负盛名的神捕,又是他的朋友,你却是个行踪诡
秘,来历不明的女魔头。”
听了这番话,公孙大娘也只能长叹一口气,认为“你
算得的确很准,我以前的确连一点证据都没有,就算说出
你是绣花大盗,也绝不会有人相信。”但是,她现在拿到证
据了,因为“现在你已自己承认了。”
问题是,承认了又怎么样?
不怎么样。除了不能动的蜗居在箱于里的公孙大娘听
到他这番“自白”,还有另一个能动的人也听到了。
一个金九龄本以为已在百里之外的人,但这个人偏偏
站在门口。
这个人当然就是陆小凤。
原来这是一场他和公孙大娘串通好的戏,是不是很妙?
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
古龙就是有这种本事,把传统戏剧中的某些精髓套用
到武侠小说中来,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古龙的作品中是否也得到了一点印证?
不过,旧世纪的框架总有容纳不了新世纪的思想的时
候,不安的灵魂总希冀着去突破过去的精神束缚。有时,为
了得到一朵新的鲜花,一泓新的清泉,就必须牺牲“现
存”为代价。
古龙也曾躁动不安。
为了创造出一种具有新的,独立的风格的武侠小说,他
看了许多西洋小说,日本小说。
在《楚留香传奇》中,他甚至引进了“007”所代表的
“优雅的暴力”,“福尔摩斯”探案的逻辑与分析。
而在《陆小风传奇》里,他借鉴了欧·亨利的手法,让
情节跌宕起伏,环环相扣,常常出乎意料,富有传奇色彩。
古龙形成了一种有着自己风格的“冒险体”。
《银钩赌坊》就是一个很有意味的具体操作文本。
陆小凤被银钩赌坊的蓝胡子逼着去找回一块西方玉罗
刹的镇山之宝——罗刹牌。“因为他一夜之间作了八件大
案”,并杀死了玉罗刹的儿子。这些当然是陷害,但为了
“还我清白”,陆小凤只能远赴到天远地远可以冻得死人的
冰城,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摆脱时时加诸于身的一桩桩厄
运,好不容易找到了两块罗刹牌。谁料一块比一块更假,真
的在哪里?直到差不多结尾,好戏却一直弦音不断。越到
结局,越见欧·亨利的遗风。
故事开头是在银钩赌坊蓝胡子的地下密室,结局当然
还是在“老地方”。
在座的人除了第一次就已出现过的蓝胡子、方玉飞、方
玉香,还多了三位西方罗刹教的护法:孤松、枯竹、寒梅。
陆小凤正在绘声绘色他说他的冰城之行…
但他很遗憾,因为找到的两块玉牌都是假的。不过他
说,真的他马上就可以拿出来,前提是要灭了所有的灯。
灯灭了,灯又亮了,桌子上果然出现了一块玉牌。
另一轮的血腥又开始了。
陆小凤刚说到蓝胡子是飞天玉虎时,蓝胡子就被人毒
死。
方玉飞才是真正的飞天玉虎,但寒梅却一剑把他刺死。
这个在昆仑隐居二十年的老人也想当罗刹教的教主。
枯竹与孤松也是,岁月并没有消磨掉他们的利欲之心。
这是不是人的本性?
终于,在淡淡的雾中,陆小风和玉罗刹相见。
他们的一番对话,也是很令人震惊的。
贵为一教之主的玉罗刹,大名鼎鼎,威镇八方,令人
闻之丧胆,过得却不是人的生活。
人之伦常享受,他一概没有。
所以陆小凤一点也不羡慕他。
只是在这迷梦般的迷雾里,遇见了这么样一个迷雾般
的人,又看着他迷梦般消失,陆小凤也觉得连自己都已迷
失在雾里。
这件事他做得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连他自己都分
不清了……
这里当然还有“正义必定战胜邪恶”的味道,情节也
渲染得很是紧张刺激,是通过融合了中外的艺术手法而成
的:但读者们读完后,也会如同堕入到迷雾中,说不清是
什么滋味:
陆小凤是在抑强扶弱,行侠仗义吗?
为什么我们的感觉是古龙写反面人物胜于写正面人
物,写坏人精彩过写好人?
或音说,这里面已没有什么好人坏人,大事大非之分
了?
古龙在克服小说人物过于概念化、公式化的缺陷时,确
实有点矫在过正了。每个人物都过于复杂,都具有“一半
是魔鬼,一半是天使”的矛盾性格。这种写法,使亦正亦
邪的人物危步于道德的悬索之上而能不失其坠,是非常难
的一回事。
在金庸那里,毕竟还有为国为民的大业在支撑着,所
以还能有较大的共呜;俪在古龙这里,却大多只写到江湖
上的恩恩怨怨,绿林中的明火执仗,草莽间的凶杀打斗,那
些“半是魔鬼,半是天使”的人物就不那么容易讨好。因
为读者们欢迎武侠小说,很主要的是因为喜欢其中的侠士。
搞得阴风阵阵,妖氛满纸,令人叹为观止是叹为观止了,却
于中国社会一般人所公认的道德标准的承传没有多大裨
益。
其实,到《绝代双骄》为止,也就是在摹仿阶段,古
龙的武侠基本上还是正邪有别,善恶分明的。这说明了他
心目中还有一套“正常”的是非标准,通过他的作品表现
出来。而这套标准,依我们看来,也是绝大多数读者可以
接受的,因为它符合中国人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人伦道德。
只是越到后来,古龙的改变越大…
一方面是因为他要超越的意念很盛。这世界上有两类
人,一类是身陷世界之中,要看周围的眼色行事。一类是
把世界掌握在手中,想建立一个复杂的系统,所以始终在
提防自己别陷入一个僵化的模式,始终在变。古龙无疑是
想做后一类人。 、十
另一方面,也在于他很信奉当时所流行的文艺理论,认
为人性复杂,倘若是非分明简单化了,就会减损了艺术的
价值。
所以,主客观的原因都促使他越来越往“怪异、的道
路走去。
遗憾的是,即使古龙能知“实迷途其未远”,他也不可
能“觉昨是而今非”了。
1985年9月21日,一代武坛怪杰黯然病逝,留下了真
假参半,优劣并存的几千万字的作品。其中未解的谜,未
说完的话,都只能靠读者自己去解,自己去说了。
-----
OCR:王家铺子(http://www.wz.zj.cninfo.net/~lehuan)
--
感情是一个难以驯服的野马
理智却是一个严厉的马夫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8.139]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7.75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