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pris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ds (北在哪?), 信区: Emprise
标 题: 大唐的历史背景材料 14卷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0年06月16日09:25:00 星期五), 站内信件
第十四卷
寇徐三人私入净念禅院,虽则窥伺和氏璧,却有明月清风做伴,显然不同一
般
的鼠贼宵小。净念禅院名号禅院,它应当是属于禅法一派,而这时还没有禅宗的
说
法,禅宗虽源于禅法,不过直到六祖慧能(公元638—713)才将禅学脱胎
而
成禅宗,也就是那个“菩提本无树,明镜也无台”的和尚。
净念禅院和慈航静斋这样的方外组织,按常理应当不问世事,超然物外的,
不
过自南北朝、隋代以来,佛教空前强盛,地位大约相当于北宋程朱理学以后的儒
教,
不仅带有御用色彩,甚至曾有“官不如僧”的说法。而隋帝杨坚本身就有佛教血
统,
《隋书》记载,杨坚出生于冯翊(今陕西大荔)般若寺,并由一个尼姑智仟仙抚
养
一十三年。所以隋末各路造反派都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也就不难理解了。
慈航静斋用于“选秀”的彩头是和氏璧,这恐怕是“选×”史上最昂贵的奖
品
了,不过这群尼姑的头脑显然不和她们的面孔一样漂亮。天下者唯有德者居之,
得
人心者得天下,战国时期的赵,三国时期的孙坚、袁术,便是因得此璧而覆国。
师
仙子如果把和氏璧送给李世民,那出现不了众望所归,而会是众矢所敌。
和氏璧与隋玉珠并称象征皇权的两大稀世珍宝,不仅历代帝王趋之若骛,也
有
很多典故和此璧有关,像怀璧其罪,价值连城,完 倒檎缘取:褪 璧此物不祥,
卞
和见有凤落于此石,以两条腿的代价方才推销出去。公元前222年,秦王以十
五
个城池换璧未果,一举灭赵,得和氏璧,后命李斯篆文,玉工孙寿刻字“受命于
天,
既寿永昌”。公元前206年,刘邦先诸侯进咸阳,秦王子婴素车白马,颈悬帝
玺
(和氏璧),降沛公。后此璧为汉代诸帝代代传承,称做“汉传国玺”。后历传
三
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公元907年,朱温篡唐,庄宗定乱,和 翔倒橛*
后
唐。公元936年,石敬瑭乱,潞王携以自焚。至此历时一千六百余年,号称百
帝
之玺的无价之宝,顿化飞灰。
÷ 王携以自焚的和氏璧看来是 品,早在唐初时期,寇徐三人就已经顺应天
意,
分而食之了。按书中的描写,和氏璧似乎是放射性的核废料,这既解释了为何历
朝
历代“怀璧其罪”的悲剧,也解释了为何寇徐三人视力大增。记得二战时期,日
本
有个兄弟,就曾经被原子弹把视力从五百度近视眼矫正成了正常。
东都洛阳,当时是世界最大的贸易中心,设有庞大的商品交易所—市,洛阳
有
东、南、北三市,分名丰都、大同、通远。丰都最大,周围八里,其内一百二十
行,
三千余间店铺,洛阳天街,便是东市的一部分。《资治通鉴》曾记载隋朝东市的
排
场“檐宇如一,盛设帷帐,珍货充积,人物华盛,卖菜者亦藉以龙须席”—看起
来
要比今天用的麻袋包卫生很多,并且“胡客或过酒食店,悉令邀延就座,醉饱而
散,
不取其直(通值),曰中国丰饶,酒食例不取直”—也就是白吃白喝,难怪那时
候
洋鬼子都喜欢到中国来。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48.18]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6.59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