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pris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ds (北在哪?), 信区: Emprise
标  题: 大唐的历史背景材料 18卷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0年06月16日09:29:52 星期五), 站内信件

第十八卷
  李密和王世充对峙洛阳城,一时间,山雨欲来风满楼。师仙子和仲少却忙里

闲,座而论道。鲁妙子号称天下第一巧手,其实却是天下第一抄手,寇仲自以为

世无双的《鲁妙子兵法》,根本就是鲁妙子把《黄帝阴符经》打乱次序,添油加

地抄袭了一遍的盗版。这二位的谈话听起来好像莫测高深,其实仲少的什么“观

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和师仙子的什么“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本”,根

就是两个在乱背阴符经的疯子。
  《黄帝阴符经》与《周易》、《道德经》,被并称为道教三大经典,阴符经

演道(神仙抱)、演法、演术三篇,相传为黄帝所撰,不过言语之间甚有新意,

约等类《老子化胡经》。太公姜子牙得此书而成大周八百年江山,仲少师承《长


诀》,与阴符经自然同是道家源流,不过缘何佛家科班出身的师仙子对道教典籍

能如此倒背如流?
  原来自三代而下,宗教逐渐形成并发展,可惜天公不作美,而世人又大多萝

青菜,各有所爱,于是到了魏晋南北朝,儒释道三教也就并传于世。不过三教中

有虚妄之辈,好事之徒,挑动起三教争斗,其间文 锉 伐的激烈程度实在不亚于

刀明枪,这种斗争到隋唐时期达到白热化,有时重释道而轻儒,有时隆道儒而抑
佛,
有时扬儒佛而排道。不过佛、道、儒三家确实各有各的道理,既然谁也说服不了
谁,
只好改变策略,互相挖墙角。道教自北周灭佛,就剽窃了不少佛教典籍,改头换

就成了道家经典;大儒韩愈俗以抨击佛老为己任,可他的《道统论》却明显抄自

教的《祖统》;而只有佛教这方面的工作做得最为隐秘,不过道教经典还是从师

子嘴里脱口而出。所谓万法归宗,原因大概就是如此。
  李密于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建国号魏,进驻金镛城。金镛城,又称

钟城,和浙大文学院长金庸先生同名,不过很可惜,传说金镛城夜走汴梁,原地

留下了一堆废土,要不然请金庸先生出任城主,必定会传为千古佳话。金镛城距

阳不过25里,后王世充废隋帝杨侗,建郑都于洛阳,所以民间流传便有“二十

里双皇帝”之说。
  本来,李密新败宇文化及,又亲自布置并成功地完成了刺杀行动,把王世充

得半残,形势可算一片大好,不料却算漏了寇徐这两个蒙古大夫,导致最后因为

敌喝了寇仲的洗脚水,把革命事业给葬送了。所谓骄兵必败,史可鉴之。
 】苄 二人率领王世充军入偃师。偃师,五帝之一的帝喾曾建都于此,后来“

王伐纣,回师息戎,遂名偃师”,所以这是一座有着悠久的胜利传统的城市。不

偃师距洛阳足有百里之遥,寇徐二人舍近而求远,夜行八百,往来奔袭,难道是


李密气糊涂了?
  仲少定“烧粮计”,仿佛授柄于敌,似同儿戏,不过你道这粮草何来?李密

洛口仓,兵困洛阳,城中兵民少食,多因丐食来降,日近千人。后王世充诈和,

以布易米。而李密军多米少衣,许与交易。洛阳兵民得食,遂无人出降。人弃我
与,
李密实在白痴。
  是役,王世充先遣二百人埋伏北邙山谷,然后率军强攻,两军征战间,二百

乘高而下,突击李密后营,纵火焚烧(好计谋)。瓦岗军大乱,王世充又活捉一
人,
面目好像李密,于是大喊“李密已擒住了”(好战术),瓦岗军大败。既败,李

长叹曰“孤所恃者众也,众既不愿,孤道穷矣”(说穿了,就是人海战术),言

间不胜唏嘘,仿佛乌江之西楚霸王,不过穷途末路,舍不得自杀还要称孤道寡,

在不值一噱。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坟丘,前人种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48.1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03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