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pris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zxas (百无禁忌), 信区: Emprise
标  题: 四 江南才子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Dec 15 20:04:21 1999), 转信

四 江南才子

  曾经有朋友说金庸心里其实是不喜欢苏州的,理由是在他笔下苏州从没出过一位大侠
,而将慕容复安排在苏州更是金老先生不喜欢苏州的明证。我虽然觉得这种观点并不合理
,但又确实不知如何反驳。毕竟,金庸小说中苏州没有出过大侠确是实情。那么,是我姑
苏无人乎?

  清初的某一天,长洲学者汪琬(字钝翁)宴客于府,席间谈论家乡土产,则粤有象牙
犀角,陕有狐裘毛皮,鲁有绢丝海错,鄂有优质木材,众人“侈举备陈,以为欢笑”,只
汪琬无言。众揶揄道:“苏州自号天下名郡,钝翁先生苏州人,怎不知苏州土产呢!”汪
琬曰:“苏州土产极少
,仅两样而已。”众忙问何物,琬曰:“一是梨园子弟。”众抚掌称是,及问另一样为何
,琬则笑而不答,众追问再三,乃徐徐吐出两字:“状元”!众人于是“结舌而散”(清
钮秀《觚续编》卷四)。由此看来,并非姑苏无人!

  汪琬是苏州人,即便为家乡吹嘘一下也是人之常情。但遍观中国历史,“姑苏文盛出
状元”绝非虚传,说状元是苏州土产虽夸大了一些,但也不算如何过分。据统计,自唐至
清的近1300年间,共出文状元596名;自宋至清近800年间,共出武状元115名。其间,苏
州(按现辖6县市计,历
史上有吴县、长洲、元和、常熟、昭文、昆山、新阳、吴江、震泽、太仓、镇洋)共出文
状元45名,武状元5名。尤其在清代自顺治三年至光绪三十一年前后260年间,全国共出文
状元114名,其中江苏49名,苏州一地就占了26名。在上述苏州状元中,有连中三元(解
元、会元、状元)的1人
、连中两元(会、状元)的8人(中国历代“两元”只45名,三元14名)。苏州地区多次
蝉联状元,有的书香门第更是状元辈出,在苏州曾出过父子状元、兄弟状元、祖孙状元、
叔侄状元等等,花样繁多,不一而足。而长洲归氏家族,自唐懿宗咸通十年至唐哀帝天佑
二年短短36年间,一门
即出状元5人(归仁绍、归仁泽、归黯、归修、归系),人称“天下状元第一家”,这在
1300年的科举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盛事。苏州出了如许多的状元,文风之盛冠绝天下,且历
经千年而不变,因而在中国人的印象中,苏州一向是一个“文弱”之地。记得余秋雨在《
白发苏州》一文中将苏
州称为中国文化静谧的后院,实在是非常的恰当。但是历史却总是最会开玩笑的,苏州的
状元们使人们忘记了苏州最初赖以扬名天下的恰恰是骠悍和擅战。在历史上吴中曾经是一
个民风强悍的地方,吴人好战、吴兵骁勇天下皆知,因而才有了“吴钩”这样的利器,才
有了争霸天下的吴王阖
闾。吴中也曾是一个豪侠之士辈出的地方,专诸就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荆轲的“图穷匕
现”不知是否多少学了一些“鱼腹藏剑”之谋。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苏州似乎突然记起
名列孔子门下七十二贤人中“十哲”之一的言偃还是常熟人,苏州也不应长久地被人视为
南蛮之地,于是一下变
了性情,变成了一个民风淳朴的状元之乡。当然,“道启东南”的言子一人并不足以改变
和保持整个吴地的文化地位,其更深的原因,我觉得与江南的开发和经济的发达是分不开
的。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历来物产丰富,经济发达,所谓“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
知荣辱”;加上社会安
定,历来没有大的兵祸,为苏州人创造了安心读书的良好环境;而社会的安定又吸引了大
量外地的士大夫、文人墨客寓居于此,其中不乏满腹经纶之士,能够带来先进的文化,使
得苏州最终成为人材的渊薮。

  苏州历代名人辈出,人才济济,完全可以列一张长长的名单,其中有许多是我们非常
熟悉的名字。当然,最熟的恐怕是唐伯虎。我常想,唐伯虎以区区一名解元,便号称“江
南第一风流才子”,那么状元们都到哪去了?唐伯虎一生际遇极惨,由于牵连科场舞弊案
而终生不得仕,不知他
在怀才不遇之外有没有想过,中国历史正是由于这样的阴差阳错而多了一位艺术家。而当
状元们纷纷走马上任,沉浮于官场时,唐伯虎正因为失去了从政的机会而能够充分挥洒他
的人生,苏州也因此拥有了号称“江南第一风流”的才子。唐伯虎晚年穷困潦倒,死后葬
在城外横塘。他的一生
一点也不象“三笑”中活得那么潇洒自在,他自己的两句诗可能可以大致让我们看到他真
实的生活状况:
“闲来写幅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这就是“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风范。他的画可能有一天会失传,但这两句诗就足以使他
名传千古。

  在苏州出的名人中,我最崇敬的要算范仲淹了。并不因为他“碧云天,黄叶地,秋色
连波,波上寒烟翠”的文采,也不因为他使西夏士卒闻其名望风而逃的军威。崇敬他只因
为他曾为苏州选了一处风水宝地。据记载,范仲淹曾在苏州城南买地造宅,有人悄悄告诉
他说此地风水绝佳,建
宅于此可保后代无忧,生男当有状元之才。范仲淹听了之后认为,既然有这么好的地方,
与其我一人独占,不如让全城分享。于是他另寻宅址,让出了那块风水绝佳,可保状元之
才的地方,并于宋景佑二年(1035年)在该地创建了苏州府学(孔庙),并延请胡瑗(字
安定)为首席师,确立
了因材施教的“安定教法”。不知是风水灵验,还是范仲淹至诚所致,苏州府学的创建大
开东南兴学之风,此后县学、书院、义塾、私塾层出不穷,苏州的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状
元更是从未断过。风水先生的话终于证明是正确的,苏州直到今天也还是全国教育水平极
高的地区。多少年以来
,凡是有些文化的中国人都是念着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句子
长大的,可是真正能够做到的又有几个呢?可是范文正公这么说了,也是这么做的。苏州
何幸,能够拥有如此人物。记得在苏州城外的天平山下有一座记念范仲淹的“高义园”,
我不曾去过,但总觉得
园中应当立一块大大的石碑,上面镌着-“侠之大者”。

  苏州出了如许多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文人武士,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中为什么就
从没出过一位大侠呢?我觉得这并不是因为金庸不喜欢苏州,而正是出于他对苏州的了解
。毕竟苏州好勇尚武的时候太过遥远了,后世的苏州是一个儒雅的城市,不适合也容不下
一片刀光剑影。金庸先
生可能也不想用刀剑之声去打扰范仲淹所营造出的满城书声。将慕容复安排在苏州我认为
只是不经意的一种巧合。但在读完《天龙八部》之后总会有这样一种感觉,苏州安定祥和
的生活方式,浓郁深厚的文化氛围,钟灵毓秀的江南人物,与慕容复的行为和思想形成了
一种很大的反差,长期
生活在这样的地方都不能淡化他的所谓复国这念,那他真的是无可救药了。

  文章结束之前突然想起徐有贞曾在《苏州儒学兴修记》中写道:“吾苏也,郡甲天下
之郡,学甲天下之学,人才甲天下之人才,伟哉!”,苏州曾经是一个如此让人自豪的城
市。真心的希望今天的苏州人,幸运而又灵秀的苏州人,千万不要让那些曾经让段誉如此
痴迷的苏州风物湮没在
现代化的都市中。

--

--http://liwaliwa.home.chinaren.net/

--- 啊,我心中那块烫手的~~~~~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bbs.net.tsinghua.edu.cn·[FROM: 166.111.97.117]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ywsy.bbs@bbs.net.tsi]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39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