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pris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ir (骗子), 信区: Emprise
标  题: 《世纪的心灵撞击》4
发信站: 紫 丁 香 (Sat Jan  8 18:50:52 2000), 转信


《世纪的心灵撞击---浅析金庸小说和西方艺术的内在联系》(四)


    接下来该谈谈情节冲突的勾画。

    文学评论家Brandes曾说,没有冲突就没有悲剧。这句话其实可以引入到
文学创作中来。这“冲突”或者是政治信仰的冲突,或者是爱情与理想的冲突,
而由于这些不能调和的冲突,就爆发了惊心动魄的悲剧。关于这一点,前面举
出乔峰和俄狄浦斯的比较例子可以很明显的看出。

    这里重点要说的是,在新武侠作品中,尤其是金庸的小说中,常常直接从     
情节上吸收西方文学的影响,利用或模拟某一名著的情节和内容。

    事实上,这是很常见的。号称“俄罗斯诗歌之父”的普希金,许多作品是
模拟拜伦和莎士比亚。曹禺的《雷雨》深受希腊悲剧的影响,尽人皆知。剧作
家袁俊(张骏祥)的名作《山城的故事》,开篇的情节,和珍妮.奥斯丁的《傲慢
与偏见》类似,都是写一个“王老五”到一个小地方后,怎么样受到少女们的
包围。

    但是,在吸收外国文学的影响上,最应当注意的是不能单纯的移植,中外
的国情不同,社会生活和人物思想都有很大的差异,利用它们某些情节的时候,
要经过自己的创造,否则就是“非驴非马”了。

    梁羽生的《七剑下天山》借鉴《牛虻》,是一个失败的典型。《牛虻》这
本书中,牛虻是一个神甫的私生子,在政治上和他对立,包含了信仰和伦理的
双重冲突;另外牛虻和他爱人琼玛之间更包含错综复杂的矛盾,其中有政治的
误会,有爱情的嫉妒,有第三者的插足,有默默追求者的失望等等。由于集中
了这么多的冲突,这个悲剧就特别的令人呼吸紧张。

    然而在《七剑》中,梁羽生把牛虻一分为二,凌未风和易兰珠都是牛虻的
影子。前者身上,表现了牛虻和琼玛的矛盾,后者身上体现了牛虻和神甫的冲
突。这是因为考虑到当时具体的国情和时代背景。但是正因为牛虻的分裂为二,
悲剧的冲突就削弱了。另外,刘郁芳的形象也远不如琼玛的凸出。《牛虻》中     
的琼玛,是十九世纪意大利一个革命团体的灵魂,在政治上非常成熟,在十七
世纪(《七剑》的年代)的中国,这样的女子是不可能出现的。

    类似的例子还有古龙的作品《流星蝴蝶剑》,据说也是受到美国影片《教
父》的启发。这样的移植,从戏剧冲突的角度来看,也不能算成功。

    金庸则不同。

   他的作品中也大量引用西方文学的经典情节,但是他一般都不作为主要的冲
突,只是作为一种典故来使用,这样就巧妙的回避了这个矛盾。《连城诀》中
的“砌墙”来自爱伦.坡;《天龙八部》中的无涯子的玉像那一段情节,来自西方
心理学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氏是古代一位国王,也是雕刻专家,雕琢出
一座精美绝伦的美女石像,从此任何人都不入其法眼,终日痴恋不已。天神感其
诚,遂使石像变活,二人结为夫妇。金庸将这典故化得全无痕迹,倍添情趣。
   当然,象《天龙八部》中乔峰的处理,是非常成功的。但是这里,金庸接受
西方文学的影响,并没有移植其情节,而且直接移植精神内涵和戏剧冲突。这样
原有的冲突非但没有削弱,反而由于情节的进一步铺开和人物形象的更加精细的
雕琢,使冲突更加增强了。

   因此,我个人以为,这种情节的移植,是需要相当慎重的改造。要想改造
成功,必须保证原有冲突的完整,否则只应当作为枝节加以引用。

   金庸也有失败的例子,《连城诀》中明显可以看出受《基督山伯爵》的影响,
但是这个移植,虽然不算很着痕迹,但是表达的思想意蕴,明显的不及后者深刻。

--
※ 来源: 中国科大BBS站 [bbs.ustc.edu.cn]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lichengyu.hit.ed]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20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