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pris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Aaron (野百合), 信区: Emprise
标  题: 论金庸小说的现代精神(一)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Oct 20 16:12:22 1999), 转信

发信人: ziege (逍遙浪子), 信区: Emprise
发信站: BBS 荔园晨风站 (Sat Oct 16 21:33:52 1999), 转信

作者:严家炎

    自觉追求思想性的武侠小说家——否定“快意恩仇”、任性杀戮的观念——小说界
以平等开放态度处理中华各族关系的第一人——纠正黑白分明的正邪二分法,以是否
“爱护百姓”为新尺度——揭示权力的腐蚀作用——渗透着个性解放与人格独立精神—
—锐利的针对现实的批判锋芒——用现代心理学观念剖析、塑造人物形象
    武侠小说诞生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作为封闭的农业社会的产物,众多武侠小
说在褒扬侠义精神的同时,也留下了诸如热衷仕途、嫉仇嗜杀、迷信果报乃至奴才意识
之类特殊印记。“五四”以来的新文学家,像茅盾、郑振锋、翟秋白,都从武侠小说的
圈外写过严厉批评(却也不无偏颇)的文章,寄托了对这类文学加以改造的愿望。
    五十年代出现的梁羽生、金庸、古龙等新派武侠小说家,则可以说进入到圈内对这
类作品进行了改造。他们运用西方近代文学和中国五四新文学的经验,在保持武侠小说
传统型范的同时,通过自己的艺术笔墨,体现出现代人应有的时代意识,成功地实现了
武侠小说从思想到艺术的多方面革新,使作品呈现出许多崭新的质素。金庸作品尤其取
得了突出的成就。
    金庸是一位自觉追求思想性的武侠小说家,他自己说过:“武侠小说本身是娱乐性
的东西,但是我希望它多少有一点人生哲理或个人的思想,通过小说可以表现一些自己
对社会的看法。”①金庸作品中的现代意识,便是作者对传统武侠小说一系列观念实行
变革、改造的体现,也是新派武侠小说之所以为“新”的重要标志。

    旧式武侠小说的一个普遍观念是“快意恩仇”。为了报仇,而且要“快意”,杀人
就不算一回事。恶徒固然任意行凶,杀人如麻,即使侠士,杀得性起,竟也殃及无辜。
《水浒传)就写武松为了报仇,血溅鸳鸯楼,杀了张都监一家老少十余口,连儿童、马
夫。”丫环、厨师也不能幸免。李逢江州劫法场,更是“不问军官百姓,杀得尸横遍野”。
《无双传》中的古押衙行侠,“冤死者十余人”。好像英雄们一朝正义在握,就有权对
邪派徒众杀个干净。我们暂且不论武侠小说及其流行能否像有的学者所说,证明中国人
有潜在的嗜血欲望;但旧武侠小说中这类描述的大量存在,无论从道德角度或法律角度
看,无疑代表了古代社会留下的一种不健全心理。
    金庸小说却从根本上批评和否定了“快意思仇”。任性杀戮这种观念。《射鹏英雄
传》里的郭靖,怀着家国双重悲痛对完颜洪烈完成了复仇,后来却引出一场思想危机:
他“一想到‘复仇’二字,花刺子模屠城的惨状立即涌上心头。自忖父仇虽复,却害死
了这许多无辜百姓,心下如何能安?看来这报仇之事,未必就是对了。”②甚至一度对
学武产生怀疑。《神雕侠侣》写杨过为其父杨康报仇,却一次又一次被郭靖夫妇“国事
为先”的精神所感动,深责“自己念念不忘父仇私怨”③后来知道了父亲的为人和死因,
更是惭愧无地,彻底放弃复仇的念头。《雪山飞狐》通过苗若兰之口,道出其父苗人凤
的想法:“百余年来,胡苗范田四家子孙怨怨相报,没一代能得善终。……所以我爹立
下一条家训,自他以后,苗门的子孙不许学武。他也决不收一个弟子。我爹说道:纵然
他将来给仇人杀了,苗家子弟不会武艺自然无法为他报仇。那么这百余年来愈积愈重的
血债,愈来愈是纠缠不清的冤孽,或许就可一笔勾销了。”④到《笑做江湖》,金庸更
带有贬义地写了林平之这个复仇狂。他在为父母报仇这天,居然穿上锦绣衣服,衣衫上
薰了香,好像过一个盛大的节日一般。不但把和仇敌有瓜葛的人一概杀死,而且像猫戏
弄老鼠似地只顾自己戏弄青城派头头余沧海以达到复仇的快意,却将处于危险中的妻子
岳灵珊置于不顾。最后为了报复岳不群父女,竟然又动手刺杀了岳灵珊。作者在字里行
间不加掩饰地流露出对这一人物的厌恶之情。金庸并不反对杀那些作恶多端的人,却反
对睚眦必报和滥杀无辜。《天龙八部)中的乔峰就说:“咱们学武之人,第一不可滥杀
无辜。”⑤这一切,不禁令人想起新文学奠基人鲁迅对复仇问题的意见。在鲁迅编录的
《会稽郡故书杂集》一书中,《会稽典录卷下》收有“朱朗”一条,正文是:
    朱朗,字恭明,父为道士,淫祀不法,游在
    诸县,为乌伤长陈君页所杀。朗阴图报怨,而未
    有便。会君页以病亡,朗乃刺杀君页子。事发,奔
    魏。魏闻其孝勇,擢以为将。
    针对文中所载朱朗其人其事,鲁迅写了这样一段案语:
    案:《春秋》之义,当罪而诛不言于报,匹
    夫之怨止于其身。今朗父不法,诛当其辜。
    而朗之复仇,乃及胤嗣。汉季大乱,教法废
    坏,离经获誉,有惭德已。岂其犹有美行,足
    以称纪?⑥
    鲁迅在小说《铸剑》中,曾赞颂了眉间尺、黑色人于专制统治下不得已而求诸法外
向暴君复仇的正义行动。但在这里,他却严厉指斥朱朗的所谓“复仇”。鲁迅认为:第
一,朱朗之父“淫祀不法”,“诛当其辜”,“当罪而诛不言于报”,这种行动已无正
义性可言,决不可肯定。第二,即使勉强说到报仇,“匹夫之怨止于其身”,岂可像朱
朗那样杀人之子!鲁迅这种态度,大体代表了现代人对“复仇”的看法。金庸小说有关
复仇的一系列笔墨,都证明作者的思想和鲁迅等新文学家是相当一致,而和传统武侠小
说却大相径庭。
--
        我承认都是灌水惹的祸
          这里的斑竹太好太温柔
            才会在刹那之间只想和你灌水到白头!
※ 修改:.Aarony 於 Oct 20 16:17:52 修改本文.[FROM: Baggio.hit.edu.cn]
--
※ 转寄:.BBS 荔园晨风站 bbs.szu.edu.cn.[FROM: Baggio.hit.edu.cn]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Aarony.bbs@bbs.szu.e]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98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