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pris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ir (骗子), 信区: Emprise
标 题: 2-11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Jan 15 11:58:36 2000), 转信
11.隔夜感觉
杨无邪眯着眼睛看着他,好像对方不止是一个人,也不
只是一个可怕的杀手,而是一个疑团,一个线索。
杨无邪平时的眼睛很大,很明,也很亮,看来很爽朗。
纯真,一点也不像是个谋略家的样子。
他本来就是个聪明人。
一个真正的聪明人最少有两个特点:
一是懂得让自己活得幸福、快乐。
一是不让他人太清楚自己是个聪明人。
杨无邪无疑是个十分聪明的人,他虽然常常都令他的主
子、领袖甚至纹尽脑汁。伤透脑筋,但他依然懂得让自己放
松、轻松、活得宽心和开心。
——著不能轻松自在,像他那么一个常要运筹帷幄、运
智逞谋的人,早就因太紧张而垮了、崩溃了。
他一直都保持开心,甚至保持胃口、让自己活得愉快
些,吃得胖些,才能想出些有用的点子,让自己对理想和组
织的奉献再多一些。
这是他的心愿,也是他的心意。
当年“金风细雨楼”楼主苏遮幕重用提拔他的时候,他
才下到二十岁,在几次考验和试炼之后,居然就耀升他为楼
子里的“参谋”。
那时,连他也吃一惊,别人更为之哗然。
苏遮幕却独排众议:“谁说年轻人就不可以担大任?有
些人天生早熟,智能天纵,将相本无种,英雄莫问出处,高
手不看年龄,杨无邪机智狡诈,却又忠心不二,我仔细观察
过他,他虽智计百出,但对老人、小童、妇孺,当真信诚不
二;当真有过人之处,我认为他的智慧足以助我成大事。”
苏遮幕这番说法,日后便传出去,可能就成了杨无邪外
号“童叟无欺”的来历。
当然,当时“金风细雨楼”的“老臣子”激烈反对和抗
议。
其中上官中神就反对最力:“年轻人就算有志气、有作
为,也宜攻不宜守,利冲锋不利于防守,像小杨这点年纪。
让他多出去冲锋陷阵,以作磨炼,总好过镇守大本营定策指
挥——这样的小伙子凭什么调度我们?”
这样子不赞同的声音很多。
只是苏梦枕却大力支持杨无邪。
他那时候对这件“委任”杨无邪为“参谋”一事只说了
一句话:
“没有新不新,只有好不好,谁都可以是大人物,英雄
来自无名辈。让杨先生负责运智用汁,只怕苦了他一辈子。
余事毋庸置疑。”
他这句话平息了众议,也止了众疑。
杨无邪对这番话听得热泪盈眶。
——真正感动他的,倒不是苏梦枕的推许,而是苏梦枕
那一句:要他“……负责运智用计,只怕苦了他一辈子。”
因为这是最切中要害的:
用谋运智的人,在组织里,虽为英明领袖所重视,但却
多无实权,且又多为部属不服、轻视,活在夹缝中,且弹精
竭智,功高则震主,易受清除排挤,而有功时多为实务干
材、拥兵主将所夺,实左右做人难,却又先领袖之优而忧。
后众人之乐而乐,其苦痛可以想见,可想而知。
——一个真正智者,除非万不得已,是决不做人参谋、
军师的。
不过,为了苏遮幕的赏识,以及杨无邪当时处境,他毅
然承担了这重往,而且作出于许多重大献计,令“风雨楼”
迅速壮大,节节胜利。
直至苏遮幕死。
杨无邪呈辞。
苏梦枕坚决挽留。
杨无邪本就与苏梦枕交谊极深,彼此也极为了解推重。
他深知苏梦枕要比他父亲还有才干,也明白苏梦枕必比
苏遮幕还要重视他的才干,但他还是想远离这江湖腥风血雨
之地。
惜不成。
苏梦枕决不让他走。
于是杨无邪就为这苏氏父子出谋献计,暗中推动,主持
大局,几近二十年。
——两代之间,作风不同,同样英明,恍如隔世。
他跟苏梦枕的合作无间,如鱼得水,挥洒自如,进退得
亘。
直至苏梦忱遭白愁飞孤立暗算而遭崩败,那些日子里,
只有他才知晓苏梦枕必藏于“敌”方核心以求自保,他则投
身于“发梦二党”中,暗中招兵买马,重新布署组合“风雨
楼”的忠心弟子,以期光复“风雨楼”,更千方百计,试图
透过“六分半堂”跟身在虎穴的主子取得联系。
这段岁月,可不好过。
杨无邪这才见沧桑满脸,发见秃顶。——这时侯的他,
才算是真正的聪明“绝顶”。
后来他助苏梦枕格杀白愁飞,又忍痛负重,接受苏梦枕
的“秘密指令”,在苏梦枕恢复“大位”之时,一击杀了这
个他既敬又重,既爱也畏的知交、主子、领袖。
苏梦枕发出这样的命令,是不愿他身受“六分半堂”的
控制,着了雷纯决无解药之毒,而使“金风细雨楼”日后得
受“六分半堂”的操纵,自己也不想成了傀儡。
他只有死。
杨无邪之所以接受这样的命令,是因为他看出苏梦枕也
已病入膏盲,时日无多,且曾得到村大夫的“印证”:
——在白愁飞未发动“叛变”之前,苏梦枕已经“垂
危”。
若不是苏梦枕为建立“金风细雨楼”之大业而致使身罹
二十六种恶疾缠身,白愁飞可能根本就无法发动叛乱,甚至
在早已异动之前就给苏梦枕“制伏”了。
当其时,苏梦枕还一面得对付“六分半堂”的亡命斗
争,一方面得应付蔡京派系的压力打击,又得要留神于“有
桥集团”的迅速冒起和挑战,在沉商未愈、为情所苦之时,
终为白愁飞所趁。
杨无邪忍心“杀”苏梦枕。
这之后,杨无邪就“老”得更快了。
由于苏梦枕的作风一向比较沉郁,为人也常落落寡欢,
这生命情调无疑对杨无邪也有影响。
但从苏梦枕临危授命,到王小石毅然接受任命,两者之
间,对杨无邪而言,却非隔世,而仿佛是隔了一夜的感觉。
苏梦枕自重阴郁。
白愁飞自大傲慢。
王小石则自在好玩。——三个领袖,性情作风,都全然
不一。
杨无邪在苏梦枕殁后,心情沉重之时,恰好遇上王小石
这等明侠轻松的作风,使他从痛苦的泥潭中拔脱出来,极有
帮助。
——不过,王小石很快的就离开了京师。
他一直都不想当一帮之主。
他无意要领导群雄。
戚少商能。
他虽是桀骛不驯之士,但又能适时应世,随机生变。
杨无邪为戚少商出谋献计,周旋于京城各派势力之中。
这才真正的发挥了他的才智、才干,有时戚少商甚至不只让
他负责谋略、策划,而是派他直接参与行军、作战,令他之
长,更得尽展。
王小石与戚少商的灵活、锐气风格,对杨无邪的心情有
相当正面的作用。
杨无邪收拾心情,更加全情投入,全力以赴。
许或,他惟有这样,觉得才对得起死去的苏梦枕吧。
只要“金风细雨楼”大业不坠,名声日隆,苏梦枕在泉
下方才可以瞑目。
这些日子,他又回复了以前的意气风发,但又能做到抑
制潜藏。
他的眼神又回复了明亮。
他只有在眯起双眼思考或观察他人时,才显得有些奸
诈。
他也显然省惕到了这一点。
所以他眯起眼来的时候,就笑。
他一笑,亮出了整齐的贝齿,很无邪,也很可亲。
由于他常常要思虑问题,也时常要观形察色,他当然下
想让人觉得他太“奸”。
是以他常笑。
笑是好事。
一个人本就应该多点欢笑,少些忧愁,莫要发怒。
——人常丧命于忧怒,多于敌手。
这个观念其实是王小石影响他的。
王小石甚至还半开玩笑的作了一首曲子,填上了词,让
楼子里、塔子里的兄弟们常常唱得琅琅上口:
——绝不哭丧着脸孔,决不皱起了眉头。面对着:暴
敌,我们要笑;面对着:死亡,我们要笑;面对着光明,我
们更要笑啦哈哈哈哈哈……
如此大家一路嘻哈大笑下去,大家好像也真的唱得欢天
喜地、普天同乐起来。优伤带来忧伤。欢乐感染欢乐。
这就是王小石的看法。
他运用的是“身教”,他有一种特殊的能力,能在不知
不觉中感染、影响大家的想法。
他从下高高在上,但他的“境界”却不但高,而且妙。
他连一向惯常影响别人的运思方法的杨无邪,也在潜移
默化中改变了不少。
所以杨无邪更惯常的保持笑容。脸上常有笑意。
包括他现在正在看天下第七的时候。
他看天下第七,就好像看一样很有趣的东西一样。
以天下第七这样一个令人不寒而惊的杀手,自然不会很
“有趣”。
天下第七也绝对不是“东西”。
但杨无邪还是看得很有趣。
他很感兴趣的看着他,甚至看得像天下第七这样的人也
感觉到有些不自然了起来。
——就好像他发现对方身上长了三只角、两只苹果和一
条尾巴似的!
天下第七给他看着,终于有点沉不住气了。
他把视线从戚少商身上收了回来,改而盯住了杨无邪,
道:
“你看我作什么?”
杨无邪道:“因为你很趣。”
天下第七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有趣!?”
“蔡京手下有你这般有趣的人,也算少见。”杨无邪说:
“可惜你也忘了,在蔡京手下做过事的江湖人,也没几个有
好下场的。”
然后他慢条斯理的加了一句:
“你的两个师父,都为蔡京效命过,结果,一个死了,
一个愤然而去,你都不致忘了吧?”
******************************************
风云阁主扫描校对 http://fyg.126.com
******************************************
转载请保留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twl.bbs@smth.org]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34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