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icecap (暖暖), 信区: English
标  题: 从功能语法的角度比较分析《如梦令》的两个英译本(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7月12日19:47:23 星期六),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anguage 讨论区 】
【 原文由 reise 所发表 】

摘要:文学翻译中,异人异译现象非常常见。本文从系统功能语法的角度出发,运
用主位结构的有关知识,对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的两个英文译本进
行了比较,并对它们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关键词:文学翻译;系统功能语法;主位结构; 源语语篇;目的语语篇
Abstract: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it is very common that different 
translators will produce different translations. By employing the 
knowledge of thematic structure in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comparing two English versions of Ru Meng Ling by Li Qingzhao in the 
Sung Dynasty, and analyses, the article provides an analysis and 
assessment of these two versions.

Key words: literary discourse;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thematic 
structure; source text; target text

引言

不同的译者由于对于同一部文学语篇的不同的理解,往往会形成不同的译本,这在
翻译界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但是,对于不同译本的质量的评价,不同流派的翻译
理论和学说都提出过自己的不同的评价的标准。我国近代著名的翻译家严复(
1898)提出了"信,达,雅"的标准;鲁迅提出了宁信而不顺的原则并且论及翻译必
须兼顾两面:一是求其易解,另一是保持原作的丰姿。傅雷(1951)则认为以效果
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我国现阶段一些学者也提
出了自己的翻译的标准或原则:譬如象张培基等提出的忠实通顺的标准;陈宏薇提
出的意义相符、功能相似的原则;以及柯平提出的与原文最大限度的等值等原则。
西方一些翻译理论家也提出了自己的翻译标准或原则:泰特勒(Alexander F. 
Tytler)认为译文应该完全传达原文的思想,译文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文的一致,
译文应像原文一样流畅;奈达(Eugene Nida)提出的动态对等的原则等。尽管上
述这些仅仅是这些学者对翻译标准或原则的不同的见解和主张,但是他们的翻译观
从另外一个侧面间接反映了他们对译本质量的要求。他们在翻译实践活动中会以这
些标准或原则来评价和衡量自己以及他人译本质量的优劣。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基于系统功能语法的的语篇分析在翻译研究方面的应用显
得非常突出。语篇分析在翻译领域的运用主要凸现在研究语言传递意义以及社会和
权利关系的方式和手段。(Discourse analysis looks at the way language 
communicates meaning and social and power relations.)其中豪斯(House)
于1977年提出了关于翻译质量评价的模式。该模式主要集中对源语语篇与目的语语
篇进行比较分析,着重强调目的语语篇中的匹配错误或误译之处。豪斯的这一翻译
质量评价模式受到了很多的批评,因此她在1997年提出的改良模式中引入了韩礼德
的功能语法学派的语域分析中关于语义场、语旨、以及话语模式的分析方法。该模
式包括对源语语篇以及目的语语篇的文本档案(textual profile)进行比较和对
照。尽管豪斯在比较中采用了各种不同的有时甚至是复杂的分类法,但是她的整个
模式可以归结为:根据源语语篇和目的语语篇在词汇、句法、以及篇章方面所采用
的不同方式,对源语语篇和目的语语篇在语域分析方面进行比较。

    本文主要从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分析两个方面着手,对源语语篇,即宋代女词
人李清照的《如梦令》,以及两个目的语语篇进行比较。

关于主位结构

    作为一般原则,主位即小句的第一个句法成分。然而,这只是确认方法而不是
界定的方法。按照韩礼德的观点,在小句的结构配置中(Structure 
Configuration),主位和述位一起构成一则信息(Message)。主位是一则信息的
出发点(the starting point),是小句组合的基础,它提供的是已知的信息(
given information)。述位是小句里出去主位以外的其他成分,它提供关于主位
的新信息(new information)。由于主位、述位各自的特点,决定了它们在语篇
中不同的功能。主位由于提供的都是已知的信息,一般起衔接各个小句构成语篇的
功能;而述位主要起传递语篇信息的功能。关于各种不同的小句以及小句复合体的
主位以及述位的划分问题,本文就不再叙述了。

关于源语语篇

    词是文学语篇中一种特殊样式,有其明显的独特之处。词的语言极为浓缩,言
简意赅,形象生动,含义深远。不同流派的词人,其作品的特色各不相同。宋代词
坛就有豪放派和婉约派之分,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辛弃疾、苏轼等,而婉约派的代
表人物则有李清照等人。本文讨论的是李清照的《如梦令》,我们先来看一看这首
词: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
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是一首惜花之作。作者用简短的几句对话,却生
动地表达出侍女漫不经心地态度和女主人爱花惜春的心情,反映了作者悠闲、风雅
的生活情趣。这首词言简意赅,却是有境有人有语有情,构成了一个完整和谐的语
篇。词首的两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构成语篇的语境:从时间方面来说,
"昨夜"、"浓睡"暗示着后面话语行为发生的时间--早晨;从空间方面来看,话
语行为发生的地点是主人的闺房;从社会语境的角度来说,"浓睡"、"残酒"在一定
程度上侧面反映了主人公的生活方式及习性。随后的"卷帘人"更加清楚的显示了话
语行为参与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后面的话语行为,尽管只有寥寥数字,却构成了一
个完整的话语交际行为。

源语语篇的主位结构分析

按照系统功能语法关于主位和述位的划分标准,源语语篇的主位结构划分如下:

昨夜        雨疏风骤,
T1            R1
浓睡        不消残酒。
T2             R2
(我)       试问卷帘人,
                 T3              R3               
               (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T4(R3)        R4
(我)     (道/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T5(T3)              R5
(T-Theme;      R-Rheme)

这首词的第一个小句作为主位的是一个表示时间的状语(Adjunct), 述位是由两
个并列小句"雨疏"和"风骤"组成的。在这两个并列小句中,主位分别是"雨"和"风";
述位分别是"疏"和"骤"。第二个小句的主位是"浓睡",述位是"不消残酒"。第
三个小句从形式上看好像并没有主位,但是根据上下文,以及汉语语言的衔接手段
来判断,不难发现这个地方实际上省略了一个"我"字,这是为了适应行文的需要,
因为词牌在字的平仄以及字数方面有严格的限制。因此,这个小句的主位是省略了
的"我",述位是"试问卷帘人"。这是一个言语过程(Verbal process)。第四个小
句复合体和上句一样是一个言语过程(Verbal Process)。而且同样可以从衔接关
系上判断出该句的主位是省略了的"卷帘人",述位是"却道'海棠依旧'"。第五个小
句和第三个小句的结构很相似。它们的主位相同,是省略了的"我",述位部分同样
也省略了"道/说",是一个言语过程(Verbal Process)。和第三个小句不同的是,
第五句是一个小句复合体。

两个目的语语篇及其主位结构的分析

    李清照的《如梦令》有好几种英译本,这里只是就两个译本进行比较和分析。
第一个译本来自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中国文学出版社联合出版的汉英对照《中
国文学o古代诗歌卷》(下简称译本A)。第二个译本是由王守义和美国著名诗人约
翰o诺弗尔共同翻译的(下简称译本B)。现摘录如下:

译本A:

To the Tune of Ru Meng Ling

 Last night the rain was light, the wind fierce,
    And deep sleep did not dispel the effects of wine.
When I ask the maid rolling up the curtains,
         She answers, "The crab-apple blossoms look the same."
I cry, "Can't you see? Can't you see?
           The green leaves are fresh but the red flowers are fading!"

译本B:

Lines for the Ru Meng Ling Melody

It hardly rained
    but the wind blew like crazy
last night
   I feel the wine this morning
        although my sleep was dreamless
now the maid comes in
and I question her
     as she rolls the window shade
she says the crabapples 
  are the same as yesterday
I say well is that a fact
you ought to know
           they should look much greener now
and a lot less red

1. 译本A的主位结构分析:

Last night   the rain was light, the wind fierce,
                  T1                  R1
And deep sleep did not dispel the effects of wine.
                   T2            R2
When I ask the maid rolling up the curtains,
                               T3                        
She answers, "The crab-apple blossoms look the same."
              R3
I    cry, "Can't you see? Can't you see?
              T4              R4
The green leaves are fresh but the red flowers are fading!"
                                          R4
译本A的第一个句子是一个并列的小句复合体,它的主位是last night, 述位部分
由两个并列小句构成的小句复合体,各有自己的主位和述位:主位分别是the 
rain和the wind;述位分别是was light 和(was) fierce, 在这里was承前省略
了。根据韩礼德对主位的划分方法,第二个小句的主位应当是and deep sleep, 其
中and 是语篇主位,deep sleep是经验主位,该句后面的其他部分是述位部分。同
样按照上面的划分方法,第三个句子是一个小句主从复合体,在第一层次中,主位
是when I ask the maid rolling the curtains, 述位是She answers, "The 
crab-apple blossoms look the same." 。在第二层次中,第一层次的主位和述位
又各自分出自己的主位和述位。在T3中when是语篇主位,起连接作用,I是经验主
位;其他部分是述位。这个小句在及物性方面表现为言语过程。R3是一个小句主从
复合体,它的主位是she, 其他部分是述位。译本A 的最后一个句子的主位由经验
主位I构成,后面是述位部分。

2. 译本B的主位结构分析

It hardly rained
T1                  
but the wind blew like crazy
R1
                      last night
                        R1
I feel the wine this morning
T2                     
although my sleep was dreamless
                             R2
now the maid comes in
     T3                
and I question her
      R3
as she rolls the window shade
      R3
she                says the crabapples 
T4                       R4
             are the same as yesterday
       R4
I                  say well is that a fact
                 T5                        R5
you ought to know
       R5
                     they should look much greener now
        R5
and a lot less red
                                          R5

译本B的第一个句子是由两个并列小句构成的小句复合体,同样可以按照上面的方
法从两个不同的层次上进行主-述位分析:在第一层次中,主位是It hardly 
rained;述位是but the wind blew like crazy last night。在第二层次中,第
一层次的主位和述位有各自分出自己的主位、述位如下:

It              hardly rained
                            T                 R
But the wind         blew like crazy last night
                           T                  R

第二个句子是一个主从复合小句,其中控制句充当主位,依赖句充当述位。本句同
样可以按照上面的方式进行两个层次的主-述位划分如下:
第一层次主-述位划分为:

I feel the wine this morning   although my sleep was dreamless
                         T                        R

第二层次主-述位划分为:
                        I          feel the wine this morning
                        T                 R
              although my sleep      was dreamless
                        T               R

第三个句子可以进行三个层次的主-述位划分:第一个层次是两个并列小句复合体,
主位now the maid comes in,述位部分是and I question her as she rolls 
the window shade。第二层次的划分在第一个层次的述位部分,它是由一个主从小
句复合体构成的,主位是and I question her, 述位是as she rolls the 
window shade。第三层次的主-述位划分是在第二层次的述位部分,它的主位是as
 she, 述位是rolls the window shade。

第三个句子的主位是she, 剩下的为述位部分。第四个句子的主位是I,其他的是述
位部分。

比较与分析

    先对译本A和原语篇的主位结构进行比较:

主       位             述       位
原    文    译  本  A   原    文    译  本   B
昨夜    Last night  雨疏风骤,  the rain was light, the wind fierce
浓睡    And deep sleep  不消残酒。  did not dispel the effects of wine
    When I asked the maid rolling the curtains,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she answers, "The crab-apple blossoms look the same."
        I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cry,"can't you see?...are fading."

    通过上面的表格,我们不难发现原文和译本A在主位结构方面的异同:原文和
译文A的第一句和第二句在结构上几乎是相同的,除了第二句由于汉英语语言衔接
上的差异,在译本A中增加了一个语篇主位and。原文的"试问卷帘人"和"却道海棠
依旧"是两个各自独立却又相互紧密联系的句子,它们靠语序以及前后的逻辑关系
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前句的"问"和后句的"道"使一问一答两个言语过程联系起来。
同样由于汉英衔接手段的差异,在译文A中,译者使用了when这样一个连接主从小
句复合体的连接词,这样就使这两个小句构成了一种控制与依赖的关系,因而前面
的依赖句就构成了主位。但是从语言的线性排列方面来看,它与源语还是一致的。
原文的最后一句是只有述位,没有主位的。这主要是由于汉语语言的衔接特点决定
的。汉语重意合,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很容易通过上下文和逻辑关系判断出这里省略
了主位"我"。而英语是重形合的语言,英语的句子的主语一般是不能省略的,因此
在译文A中,加上了源语中省略的I。 在译文中I构成主位,其他部分为述位。从总
体上来说,译本A基本上和原文在主位结构上保持了很高的一致性。

主        位    述         位
原      文  译   本    B    原    文    译  本  B
昨夜    It hardly rained    雨疏风骤    but the wind blew like crazy last night
浓睡    I feel the wine this morning    不消残酒    although my sleep was 
dreamless
    Now the maid comes in   试问卷帘人  and I question her as she rolls the 
window shade
    She     却道"海棠依旧。"    says that crabapples are the same as yesterday
    I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say well is that a fact you ought to 
know they should look much greener now and a little less red.

    接下来看看原语篇和译本B的主位结构的比较:

通过上表中所列举的对比,可以看出:译本B的开篇两句和原语篇在主位结构上是
完全不同的。原语篇的第一句的主位是"昨夜",在译语中成了述位的一个部分。原
语篇的第二句的主位是"浓睡",在译语中同样也成了述位部分。第三句增加了小句
来作为主位。第四句按照英语上下文衔接的需要,增译了she作为该小句的主位。
第五句和译本A 的主位结构基本类似。译本B在主位结构方面从总体上说,与原语
篇的结构上差异较大,因此在传递信息方面也与原语篇传递的信息也有出入。

   通过上述主位结构的比较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译本A比译本B要更加接近于原
文的主位结构模式,因而也就能更好地传递原文的信息。

结语

    语言的线性表现决定了发话者在传递信息时必须考虑语言结构的排列。一般说
来,在语言结构的安排上,要遵循从已知(old)到未知(new);从确定
(definite)到不确定的原则......(黄国文,1988)。尽管不同的语言会有
不同的线性排列方式,因而会有不同的主位结构模式。但是,笔者以为,从忠实于
原作的角度考虑,译者除了要考虑译入语的主位结构之外,要尽可能的保持原语篇
的主位结构,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语际交流的目的。因此,笔者认为,主位分析的
方法完全可以应用于翻译质量的评估。由于笔者的知识能力有限,还需要更加深入
的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

参考书目
Eugene A. Nida 1993,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Jeremy Munday 2001, 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M.A.K. Halliday 1994.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Thompson 1996. 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陈宏薇,1996. 《实用汉译英教程》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黄国文,1999.《英语语言问题研究》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黄国文,1988.《语篇分析概要》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黄国文,2001.《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王守义,约翰o诺弗尔,1989.《唐宋诗词英译》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野莽等,1998.《中国文学古代诗歌卷》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中国文学
出版社
张培基等,1982. 《英汉翻译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郑梦彤,1984.《李清照词赏析》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朱永生等,2001.《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9.188]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8.10.237.14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1.76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