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alio (芷水), 信区: English
标  题: 布什总统的修辞和意图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Aug 16 15:14:48 2003)


林国荣:布什总统的修辞和意图——对布什911事件重要演讲的评注

林国荣

来源:作者惠赐

 

    布什2001年9月12日演讲全文:

    “晚上好,

    今天,我们的同胞、我们的生活及我们珍视的自由受到了恐怖主义分子的蓄意攻击。


许多被劫持的乘客、正在办公的工作人员都不幸遇难,他们可能是:秘书文员、商人、妇


女、军方或联邦政府工作人员、为人父母、你们的亲朋好友或邻居。

    数千人在恐怖分子的卑劣和罪恶行径下突然间失掉了宝贵的生命。

    面对飞机撞毁、熊熊大火、楼房倒塌等图片,我们无法相信眼前的惨状,感到无比的


悲哀和愤怒。

    恐怖分子的大范围屠戮行为旨在将我们的国家引向混乱和倒退。但他们的阴谋不会得


逞。我们的国家依然强大,伟大的美国人民已被动员起来保卫自己的国家。

    恐怖主义分子的袭击可以震撼我们的建筑,但他们无法动摇我们牢固的国家基础。这


些行径可以粉碎钢铁,但它们无法挫伤美国人民捍卫国家的决心。

    美国之所以成为攻击的目标,是因为我们的自由和机遇之灯塔是世界上最明亮、最耀



眼的。

    没有人能阻止这种自由之光。

    今天,我们见识了人性中最肮脏的灵魂,而我们以美国人的善良回应罪恶,我们的救


援人员表现出了大无畏精神、人们纷纷为陌生人及邻里贡献鲜血及爱心。

    在首次遭受袭击后,我下令实施了政府紧急救援计划。我们的强大的军队随时准备投


入战斗。

    紧急行动小组正在纽约市和华府协助地方力量实施求援。我们的第一要务是抢救受伤


人员,并保护国内及全世界的美国人不再受到伤害。

    美国政府的政务仍在正常进行,今天被迫撤出华府的联邦各部门中的重要机构今晚已


恢复办公,所有部门均将于明天恢复办公。

    政府的经济机构仍强大有力,美国各经济部门也将正常办公。

    调查此次邪恶事件元凶的工作正在进行。我已下令美国所有的情报机构和警察机构全


力找出肇事元凶,并将其绳之以法。胆敢包庇肇事恐怖分子的人也会被我们视为恐怖分子




    我向内阁中与我一道强烈声讨此次恐怖事件的成员表示感谢,也代表美国人民向表示


哀悼并给予我们帮助的其他国家的领导人表示感谢。

    美国、我们的盟国与友邦和全世界所有热爱和平的人将并肩战斗,与恐怖主义活动作


斗争。

    今晚,我请求你们与我一道为在事件中受到伤害的人祈祷、为那些受伤的儿童祈祷、


为那些安全感被打破的人祈祷。我祈祷他们能得到神的安抚,正如世代流传的圣经所书,


“尽管我行走在死亡的阴影之谷中,但我并不惧怕邪恶,因你与我同在。”

    今天是所有美国人团结起来寻求正义与和平的日子。过去,美国击败了自己的敌人,



今天的美国人也会战胜自己的敌人。

    每一个美国人都不会忘记今天,但我们将奋力向前、捍卫自由、捍卫世界上一切美好


与正义的事物。

    谢谢你们。晚安。愿主保佑美利坚。

 

    评注

    \Good evening,Today, our fellow citizens, our way of life, our very freedo


m came under attack in a series of deliberate and deadly terrorist acts. The v


ictims were in airplanes or in their offices: secretaries, businessmen and wom


en, military and federal workers, moms and dads, friends and neighbors.

    评注1: 这是一篇总统以“政治家”身份向“吾民”(our fellow citizens)发表的


公开演讲,目的是捍卫“吾道”(our way of life)。不似柏拉图“对话”,没有同胞式


的“跟随者”或从众,场景凄清。来自“意见”的政治决断和善恶评判毕竟不是哲学,它


必定要有听众,就象“启蒙”家身后跟着“人民”一样。亚里士多德说:哲学源自“好奇


”,“好奇”不是虔敬、不是“启蒙”或者“立法”。而政治却一定要是。哲学可以“对


话”、可以商量。“立法”却是最紧迫、最要命的人类事务,无可商量,需要的是决断。


这或许是布什总统这次讲话最切实的意图。

    自伯里克利的葬礼演说始,“公开”宣示或者宣言成了具备内质的政治方式。在美国


面临巨大变故的时刻,作为总统的布什的公开演讲,就绝不可视为普通的道义声讨或政治


表态,这是“政治的”讲说,其中包涵着美国的政治观念、智慧和理想以及潜藏着的变化


的可能。

    霍布斯立国艺术的关键环节就是:立法者“公开”宣示法律,务必让“国民”人尽皆



知。现代政治似乎就是由各种的宣言和小册子串联起来的。宣言或者演讲是最显白的“公


开”行为,它尤其具备激发“听众”想象力,吁求大众的“善恶”心绪,唤起道德评判热


情的功效。因此,“修辞”就要扮演重要的角色。布什开始就用了决绝的排比章法:our


fellow citizens, our way of life, our very freedom; businessmen and women, mil


itary and federal workers, moms and dads, friends and neighbors,这使得开篇就产


生了这样的效果:命运攸关的事情正在逼近我们,我们的希望破灭了,公正世界的方式和


理想被罪人钉在十字架上,在流血,在受难!我们珍贵的自由生活正在苦弱的呻吟中等待


搭救!在此,“真”的关联度不大了,重要的是善恶、美丑的政治评判问题,因为演讲是


个“公开”的政治行动,而参与其中的每个人都是“行动的人”[acting man]!

    Thousands of lives were suddenly ended by evil, despicable acts of terror.


 

    The pictures of airplanes flying into buildings, fires burning, huge struc


tures collapsing have filled us with disbelief, terrible sadness and a quiet,


unyielding anger.

    评注2:修辞并非没有意图,布什是“政治家”,不是“智者”。没有意图,修辞顶了


天也只能是我国的“散”文或小品文罢了。美国人素来对单纯的理论问题少有贡献,倒是


历任总统的演说构成了美国政治脉络中的亮点。让于时于地迫切的政治问题与恒久的理论


问题结合在一起,美国人在这个方面向来显得卓越。布什总统和他的这篇演讲也不例外。


正是在这段话里,转折发生了,布什决不单单是个“爱讲话”的人,更是一个“会讲话”


的人,是个真正的“政治家”,因为“修辞”背后深深“意图”开始悄悄浮出水面。live


s were suddenly ended(生灵突然死灭了!),是acts of terror造成了这场“生灵的突


然死灭”。演讲随即又以pictures(场景)的形式,诉诸听众的直观感受,展现并巩固恐



怖的景象。演讲接下来却出现了奇怪的矛盾:The pictures filled us with disbelief!


(我们无法相信这样的景象)为什么“不信”呢?若说听众的“不信”尚且可以理解,那


么作为“政治家”的总统、作为对听众“发言”的人也将自己列入“不信”的us就让人难


以索解了。所谓“生灵的突然死灭”正是霍布斯反复强调的violent death,既暴死,而f


ear of violent death, 即对暴死的“恐惧”乃是霍布斯造就“利维坦”的出发点,也就


是“国家的基础”。要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回到这样的事实,即这是一次“政治家”所


作的“公开”的演讲。而“听众”则是城邦居民;或者如罗尔斯所定义,是在一块封闭领


土上出生并长大的人群。演讲因此必须诉诸“居民”的“道德”心绪,通过无以承受的“


不信”而激发起“居民”的terrible sadness and a quiet, unyielding anger(极度的


悲痛和平静、坚定的愤怒)。通过让“居民”面对无以置信的暴死和恐惧的事实,总统自


己悄悄回到了霍布斯;总统诉诸听众的想象,诉求于自己的却是记忆,其意图何在?

    These acts of mass murder were intended to frighten our nation into chaos


and retreat. But they have failed. Our country is strong. A great people has b


een moved to defend a great nation.

    Terrorist attacks can shake the foundations of our biggest buildings, but


they cannot touch the foundation of America. These acts shatter steel, but the


y cannot dent the steel of American resolve.

    评注3:总统没有隐瞒他的意图,即,A great people has been moved to defend a


 great nation. (动员我民捍卫我族)。

    在霍布斯,对暴死的恐惧成就了自然状态,霍布斯的自然状态是由“狼”主宰的世界


,也就是普遍的战争状态。基督徒在教堂里虔诚祈求的“和平”和“安全”,“狼”们是


想都不曾想过的。如果说霍布斯的政治努力是要把“狼”转变成“国民”,最终营造出公



共生活所必须的“秩序”、“和平”和“安全”的话,布什似乎在反其道而行,他要找回


回复“自然的”普遍战争状态的American resolve(美利坚决心)。他强调,These acts


 shatter steel, but they cannot dent the steel of American resolve,(恐怖行动


可以摧毁钢铁,却无以伤及钢铁般的美利坚决心)这并非虚言修饰,因为任何to frighte


n our nation,(恐吓我族)使其混乱和倒退的尝试都要面临一个怪圈式的难题,即“我


们的”国家恰恰就是从“恐惧”中、从混乱可悲的自然状态中塑造出来的!因此,they c


annot touch the foundation of America.(他们无法触及美利坚的根底)

    America was targeted for attack because we're the brightest beacon for fre


edom and opportunity in the world.

    And no one will keep that light from shining.

    评注4:“我们”为什么遭受攻击?总统提供的解释是:because we're the brighte


st beacon,(我们是最耀眼的灯塔)并且no one will keep that light from shining.


(没人可以阻止它的光亮) 这样的解释是否成立呢?首先要强调,在这个演讲中,18世纪


民主天堂里陈列的“人类”概念所表达的包容一切的普世理想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就此


概念所作的三个划分:开篇处的我们/恐怖分子;这一段里的“光明/黑暗”;还有后面将


要出现的总括性的朋友/敌人。通过破解“人类”概念,总统正式表明了演讲的“总体政治


性”。

    政治是属人的事务场,人类必须凭借自己的力量建立起属人的正义,只能相信出自自


己之手的法律。布什所提到的政治的灯塔和“光”势必是属人的和人造的,当他说“没有


人可以阻止这光亮”的时候,他所表现出来的信心必定也是属人的。政治需要的是属人的


信心,而不是对天国亮光的敬畏和“期待”。不过,通过总统的“公开”讲述,现代政治


在本能的追求“真”的持续了数个世纪的漫长路途中,最终面临的政治选择似乎只有两个



:要么是,一个不断重复宣示的、不发生矛盾的陈述一定就是“真”的;要么是,一个负


有责任的、受尊敬的人,尤其是拥有重大责任或声誉卓著的地位的人所做的陈述,其真理


性在道德上是可以确定的。对待这样的处境,哲学必视之为荒谬,而政治家是没什么可说


的,因为政治本身就是不完美的,也是不能“期待”完美的。

 Immediately following the first attack, I implemented our government's emerge


ncy response plans. Our military is powerful, and it's prepared.

    Our emergency teams are working in New York City and Washington, D.C., to


help with local rescue efforts. Our first priority is to get help to those who


 have been injured and to take every precaution to protect our citizens at hom


e and around the world from further attacks.

    The functions of our government continue without interruption. Federal age


ncies in Washington which had to be evacuated today are reopening for essentia


l personnel tonight and will be open for business tomorrow.

    Ou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remain strong, and the American economy will be


 open for business as well.

    评注5:这几段多少印证了总统上面的判断:“我们的国家依然强大。”在这场极端事


件中,共和国各阶层、各系统的人民所表现出来的责任感让人感慨。单单是韦伯所谓的清


教徒的“职业感”恐怕不能对此加以全部的解释,危机一旦到来,立刻就唤起了巨大的公


民热情、以及对国家的忠诚。这恐怕是政教合一的穆斯林国家所难以比拟的,前段时间的


阿富汗难民潮也许我们每个人都还没有忘记。而在美利坚共和国,公民是在这块领土上出


生并长大的人,是于这块土地有操守、有担当的人。在另一方面也不难看出,所谓自由主


义削弱了自己应对“极端情境”的“决断”能力,这个断言恐怕言之尚早。


    The search is under way for those who are behind these evil acts. I've dir


ected the full resources for our intelligence and law enforcement communities


to find those responsible and bring them to justice. We will make no distincti


on between the terrorists who committed these acts and those who harbor them.


 

    评注6:justice出现得不是地方,却又恰倒好处。说不是地方,是因为共和国所面临


的挑战完全来自一个不同的价值领域,这个领域也有自己不同的对政治的见解。“他们”


是一些要“与我们战斗的人”。正义的概念不属于战争。说恰到好处,是因为这是一次“


公开”的讲说,这个词恰倒好处地诉求了居民的道德感和“正义感”。Distinction在此出


现得很怪异,是以一种被否定的方式出现的。很明显,这个局部的否定是为在更大的范围


内作出肯定作出铺垫,即敌人阵营和朋友阵营的区分。在下文,总统明示了这一点 。前面


所说的具体人群之间的划分上升到总体性的“敌—友”的政治划分,而前文所讲的零散的


terrorist acts也上升到一般意义上的“战争行为”。

    I appreciate so very much the members of Congress who have joined me in st


rongly condemning these attacks. And on behalf of the American people, I thank


 the many world leaders who have called to offer their condolences and assista


nce.

    评注7:国会在演讲中成了被“appreciate(赞赏)”的对象,而不是求得“同意”的


对象。在三权分立的政治框架中,原本是政治意志的行为,在此成了道德情感的问题。原


因在于,各方的政治意志已经取得了同一。在此,要问的是:自由主义真的丧失了“决断


”能力吗?通过这篇演讲,总统一方面激发民众的愤怒和信心,此为明修栈道;另一方面


却传递了这样的信念,即“我国”依然是民主政体,但民主政体决不是俗见中庸懒的无决



断能力的大众政体,此为暗渡陈仓。就领会总统的“意图”而言,前面都只是铺垫,演讲


进行到这里,总统真正的“意图”正式显现了:他要以广大人民所不具备的“政治家”的


能力和知识,向“吾民”、向“世人”介绍美国政体、美国政治,介绍“吾民”所创就的


前所未有的政治成果,并借此介绍政治本身!这个前所未有的政治成果可从演讲的上下文


辨别一二,就是:“吾民”于实现真实民主政体的同时,在人类政治史上首次成功地保留


了大众政府的精神和方式!《联邦党人文集》中,帕布利乌斯说:所谓纯粹的民主制是指


“一个由人数甚少的公民组成的社会,这些公民亲自组成并管理政府。”而共和制与纯粹


民主制的不同在于共和制是“一个实行代表制的政府”。这是所能见到的帕布利乌斯所作


的唯一区别。就是说,帕布利乌斯的共和制其实就是代议制民主。共和制可以说是“不够


纯粹”的民主制,但决没有从民主政体转移到君主或者贵族的层次上去。帕布利乌斯的目


标即在此:在完全坚持大众政府的原则和精神的同时,避免大众政府的“常见病”——“


少数人”的压迫、“多数人”的专横、愚昧或者狂躁。这个“常见病”所激起的问题,或


许是人类政治历程中最艰难、也最动人的问题。帕布利乌斯所设计三权分立原则的作用,


就是在“多数人”的供与求之间拉开一段距离。三权分立把古典政治中立法、行政、司法


的不同职能转变为立法、行政、司法的不同人员。这就意味着一些人分离出来,去抵制过


于盲从的煽动性大众意愿。“防止在同一部门内部几种权力逐渐集中的巨大保证就在于,


给予管理各个机构的人员以抵制其他机构侵犯本部门所必要的宪法手段与个人动力。”帕


布利乌斯的意思很清楚,行政机构和司法机构必须拥有一定的手段和个人能力来抵制立法


机构的强迫性立法,必要时当“根据自己的判断采取果敢有力的行动”。帕布利乌斯轻松


列举了多个“宪法手段”:否决权、总统动议权和法律处理权、司法审查,还有法官的案


例处理权。关于“个人动力”,帕布利乌斯强调:“野心必须作用于野心。”他诉求参与


这场人类政治剧的角色的“志业感”和使命感,诉求他们的智慧和勇气。帕布利乌斯本人



就具备了足够的勇气,要求人民在这个“魔鬼种群”即可成就的国家里选择德才兼备、出


类拔萃的人为“王”,每个人都应该“选择那些最能发现并追求公共利益的最富德才的人


来做统治者。”三权分立使帕布利乌斯有了一个促使人民在“王”者身上寻求智慧和德性


、寻求柏拉图“王者技艺”的框架,让商业化性格的“吾民”以更尖刻的眼光来看待政治


。正是在帕布利乌斯所设计的三权分立框架中,美国政治在不断的对杰出行政官、司法官


的迎来送往中走过了两个多世纪的时光,并同时塑造了成熟的立法机构和立法形态。

    不过,帕布利乌斯没有考虑这样的“非常状态”,即多数人和少数人取得了完全的一


致。这倒不是因为他忽略了,而是因为他从未积攒出足够的胆识去设想这样的可能性。就


象他未能想见到下面的状况一样:在一个大国中,“大多数人”处于贫困和崩溃的可悲边


缘,而且贫困的方式是一样的(亚当•斯密所谓的“文明国度”乃是以“分化”为前


提的),以至于任何对“大多数人”的节制都成为不可能或者残忍。在这两种情况下,人


类的政治剧将没有把握回避这样的终局:观众期待“王”者以智慧和德性,而“王”者却


以暴虐无常回报观众。在这件事情上,我们希望布什总统所展现出的智慧、德性都是真的


。和帕布利乌斯一样,“世人”所期望于布什总统的是作为“政治家”的个人能力。

    Tonight I ask for your prayers for all those who grieve, for the children


whose worlds have been shattered, for all whose sense of safety and security h


as been threatened. And I pray they will be comforted by a power greater than


any of us spoken through the ages in Psalm 23: \Even though I walk through the


 valley of the shadow of death, I fear no evil for you are with me.\  

        This is a day when all Americans from every walk of life unite in our


resolve for justice and peace. America has stood down enemies before, and we w


ill do so this time.


    评注8:这当然不是一篇祈祷词,尽管总统的两句话都以“祈祷”起首。在此,前文的


敌人—朋友划分发生了一次强烈的递进。总统引用了《圣经》的《诗篇》。并在神学的层


次上再次作出了政治的划分,即上帝和魔鬼。这个划分却不是属神的,而仍是属人的,因


为这是个政治的划分。“我”即上帝,“敌”即魔鬼。只是这个“上帝”并不是那个“爱


”的上帝,而是拥有绝对权能和意志的创世上帝。通过这个更深层的划分,总统要听众找


回重整世界秩序的决心。正如总统接着所言:America has stood down enemies before,


 and we will do so this time.——美利坚将一如既往地挫败敌人)

    None of us will ever forget this day, yet we go forward to defend freedom


and all that is good and just in our world.

    评注9:得承认,这次事件并非“文明冲突”的俗见所能包容,这是基督徒和穆斯林之


间千年战争的延续。这是一场发自“政治”领域的战争,或者干脆说是《联邦党人文集》


和《古兰经》两本政治之书的较量。在双方的千年战争中,任何一方都没有因为道德、伦


理、宗教的考虑放弃过捍卫自身,“战争”乃是“政治”事物。马基雅维利对基督教不以


为然,原因之一是:基督教总是倾向于通过毁坏古代的遗物来破坏对过去的“记忆”。不


过,总统却强调了“我们决不会忘记”。犹太教有一个牢固的先知链条,通过这个链条可


以不断地回归摩西、回归西奈山;穆斯林则对自己的语言和典籍、对穆罕默德有着良好的


归属和记忆,如果说这两个种族具备完整记忆的话,那么“自由世界”同样也有自己完整


的记忆,只不过这种“记忆”的表现形式更分散、更隐晦,因而也更有功效。既然“我们


决不忘记”,那么这个“记忆”就会完好地延续到未来。“历史”并未“终结”,记忆所


及,“政治”如柏拉图所见是恒久紧迫的属人事务。

    Thank you. Good night and God bless America.

    评注10:“历史”佑我族。


--
   ◢◣      
   █ ◢█◣ 
 ◢    ◣ ◤ 
  ;   ;      
◥=· = ◤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172.16.6.47]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0.03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