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ntas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ying (女疯子·别惹我), 信区: Fantasy
标 题: 红尘短评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3月19日09:10:45 星期三), 站内信件
《红 尘》
版权:祥传社/尖端出版
译:希沙良
短 评 历史资料有余而剧情不足
若与《风翔万里》和《奔流》相比,《红尘》的确是较差的。不论读者是以看历史小
说或是战争小说的心态去看,《红尘》都是吃力不讨好的。《红尘》给读者的感觉,像是
历史书多于小说,资料有余而剧情不足。而且田中放弃了自己一贯的强项,不主力写战争
,而是放置相当大的比重于梁红玉母子的「间谍活动」上,这反而令故事顾此失彼,吃力
不讨好。
资料有余而剧情不足
不论读者是以看历史小说或是战争小说的心态去看,《红尘》都是吃力不讨好的。《
红尘》给人的感觉,像是一本田中表演其对中国历史的修为,多于一本历史小说或是战争
小说。在书中,读者可以经常看到田中不断的在写历史资料,而且是本末倒置的用剧情去
引证、迁就历史资料,而不是以历史资料来引证创作的剧情。同样的情况在《风翔万里》
和《奔流》中其实亦略见,但并不如《红尘》般突出。从书中举例,第一章的故事便是与
主线剧情扯不上边的「人物背景简介」。其实在《红尘》中可以完全不用提及岳飞和秦桧
的,因为这实在和主线的剧情扯不上边。但田中在书中却用了很多篇幅去说「抗金名将」
们和以秦桧为首的主和派的恩怨,也用很多篇幅去说田中对「抗金名将」们的观感。给人
的感觉,就是东拉西扯,把不必要的东西也硬塞进去。不吃这一套的人,大概会觉得田中
在充字数,骗稿费吧!
《红尘》中梁红玉母子的这段「间谍活动」,像历史纪录多于间谍故事。我不是对田
中在《红尘》中的历史资料的真实性有质疑,而是认为田中所写的并不是读者期待的故事
。请认清一点是,读者在看的是小说,而不是间谍历史纪录,田中并不应过份的本末倒置
,用剧情去引证、迁就历史资料,应该更着眼于故事结构的严谨与故事的紧凑。话虽如此
,但以田中一个日本人,竟能找出这么多连中国人也未必知道历史资料,这一点,倒值得
我们汗颜和赞叹。
顾此失彼的主线剧情
田中对《红尘》剧情铺排,可谓完全失去平衡。田中放置相当大的比重于梁红玉母子
的「间谍活动」上,并没主力写战争。田中在《红尘》中并没主力写战争,其篇幅只有两
章而已,还不及全书的四分一,与用了一半篇幅集中描写战事的《奔流》相较,《红尘》
的剧情便显得舍本逐末。其实写间谍故事也可以很精彩的,但说到底写战争才是田中一贯
的强项,田中这次舍本逐末,反而令故事吃力不讨好。尤其是田中在书中多番插入对剧情
推演毫无关系的历史资料,与及田中个人对政治、历史的观感,这更加令《红尘》的剧情
,尤其在描述间谍活动部份的剧情显得乏力。
前段已提过一次,《红尘》第一章的故事便是与主线剧情扯不上边的「人物背景简介
」,到了第二章才入到主角潜入敌国的主线剧情的前奏。第一章便失去了作为故事入题的
作用,完全给不到读者追看的冲动。第三章也是如此,写了一整章抗金名将们的事迹,到
了第四章才又回到梁红玉母子潜入敌国的剧情。隔着20页的一章,读者追看主角二人潜
入敌国故事的冲动又因此而被冲淡了。如是者,不单只令故事变得松散、乏力,而且读者
追看的冲动一次又一次的被中断,一点也没给读者「紧凑」的感觉,这更是令人觉得沉闷
。与故事扎实的《奔流》一比较,《红尘》便自然相形见拙了。
而田中为了赞颂抗金名将们,甚至破坏了故事的平衡和连贯感,一而再加插抗金名将
的事迹,使得全书给读者「赞颂抗金名将」的印象,更远多于主角们的故事和采石矶之战
。事实上,如果田中芳树一开始,便以这些历史资料详尽的南宋初年为故事背景,再以充
满传奇色彩的抗金名将们为主角,这反更令故事愈加精彩。既不会像现在般做成顾此失彼
的剧情,更可以集中笔墨尽情写下充满英雄气息的人物和故事,故事亦可更精彩紧凑。
帝王的评论
《红尘》的写作风格,还未脱夹杂田中个人对政治、历史的批评风格。《红尘》对于
帝王政治有很多的评论,但并不像《银英传》般,以共和制来与帝制所比较,而是更像于
《亚尔斯兰战记》和《风翔万里》,是在讨论著作为一个「帝王」的应有条件。田中对故
事中的两代的金国君主--完颜亮和完颜雍,有着不少对其俩作为君主的评价。有直接的
评论,以民众和士兵的表现而作间接的评论也有。勤政、爱民、纳谏、惜才,这些都是田
中在《红尘》中,也在其它如《风翔万里》的作品中,一而再所表彰的「帝王」风范。由
此看来,田中并不支持马基维利主义,而是非常「道统」的儒家学者。田中自己在书中也
说,完颜亮与隋炀帝很相似,而田中也像在《风翔万里》中对隋炀帝的描写一样,以完颜
亮的远征作始和被部下弒杀作结,写出了自己心目中「帝王」的应有条件。先不论手法好
坏,但以与过去相同的表现方式来写另一故事,而且不是一次起半次止,单是这一点便见
到田中在赶工压力下,已渐有江郎才尽的端倪。
一贯的英雄主义
田中的作品,尤其是以战争为主题的作品,其一特色就是浓厚的英雄主义。《红尘》
也不例外,在书中读者可以经常看到田中对「抗金名将」们的景仰和赞颂,英雄崇拜的气
息充斥着整套作品。忠肝义胆的韩世忠,在战场上凭智勇抗敌,在朝廷也不惧权势,敢于
与主和派抗衡、梁红玉虽出身青楼,但却智勇兼备,留下了「巾帼英雄」的不坠名声、金
兀述(宗弼)既有带领金军直卷中原之将才,亦有识重敌手的胸襟、精忠报国的岳飞,天
才横溢,金军遇上岳家军都慌忙撤退,名声震动整个金国。
见义勇为、武勇、豪情、不花巧、惜重对手、器度宽宏,这些种种都是人们对英雄的
印象。田中便将这些对「抗金名将们」的景仰,透过作品而赞颂。田中为了赞颂抗金名将
们,甚至不惜破坏了故事的平衡和连贯感,一而再的加插描绘抗金名将们的事迹,使得整
本书给读者「赞颂抗金名将」的印象,更远多于梁红玉母子的间谍故事和采石矶之战。而
且作品中也弥漫着田中个人的精神洁癖,书中带着浓烈轻视懦夫、暴虐的讯息,以秦桧为
首的主和派便被塑成大反派:高宗懦弱、秦桧专横、万俟离残酷。总而言之,《红尘》与
《银英传》和《亚尔斯兰战记》一样,也是弥漫着浪漫的侠义英雄主义,对懦夫、奸邪予
以排斥,仍是流露出一贯的精神洁癖。
若与《风翔万里》和《奔流》相比,三部历史小说中《红尘》的确是较差的。不论读
者以看历史小说或战争小说的心态去看,《红尘》都吃力不讨好。给读者的感觉,像是历
史书多于小说,战争部份也是轻描淡写,可说是资料有余而剧情不足。而且田中放弃自己
一贯的强项,不主力写战争,而是放置相当大的比重于梁红玉母子的「间谍活动」上,这
更令故事顾此失彼。总括而言,除非是非常敬佩田中对历史资料的热忱,或是以收藏整套
田中作品为目标,否则《红尘》并非是非买不可的作品。
评分:(5星满分)
故 事:★★★
人 物:★★★
娱乐性:★★
--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但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0.46.71.101]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435毫秒